【名词&注释】
布丁学网发布"某商业楼为五层框架结构,设一层地下室,基础拟采用承台下桩基,"考试试题下载及答案,更多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的考试试题下载及答案考试题库请访问布丁学网建筑工程频道。
[单选题]某商业楼为五层框架结构,设一层地下室,基础拟采用承台下桩基,柱A截面尺寸800mm×800mm,预制方桩边长350mm,桩长27m,承台厚度800mm,有效高度h0取750mm,板厚600mm,承台及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30(f[XBzt.gif]=1.43N/mm2),抗浮设计水位+5.000,抗压设计水位+3.500。柱A下基础剖面及地质情况见图16-22(Z)。
提示:第1小题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作答,第2-第7小题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作答。
[JZ634_128_1.gif]
试问,承台受角桩冲切的承载力设计值(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 600
B. 1100
C. 1390
D. 1580
查看答案&解析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
[单选题]轻型屋面檩条跨度6m,中间设一道拉条体系作为侧向支承点,作用于檩条的弯矩设计值Mx=48kN·m,M[XBzy.gif]=1kN·m,檩条用I22a,Wx=309cm3,W[XBzy.gif]=40.9cm3,钢号为Q235B,其整体稳定性强度计算值为( )N/mm2。
A. 155.8
B. 187.5
C. 190.5
D. 201.3
[多选题]14.《地基规范》8.4.7条,距柱边h0/2处冲切临界截面的最大剪应力按照下式计算:
[JZ206_392_14_1.gif]
这里有几个疑问:
(1)公式中的F[l.gif]/υ[m.gif]h0应该是[JZ206_392_14_2.gif]吧?
(2)不平衡弯矩是如何产生的?
(3)附录P中,公式[JZ206_392_14_3.gif]是不是应该写成[JZ206_392_14_4.gif]要不然,式中的[JZ206_392_14_5.gif]岂不是可以化简写成c1/2?
(4)计算[JZ206_392_14_6.gif]的公式是如何求出来的?
A. 14.对于第一个问题:
F[l.gif]/υ[m.gif]h0。的写法有些不规范,应该写成[JZ206_392_14_7.gif]。这一点可以从量纲上看出:剪应力的单位为"力/面积"。
对于第二个问题:
如图2-4-11所示,柱根处轴力N和筏板冲切临界范围内的地基反力P对临界截面重心产生弯矩。由于设计中筏板和上部结构是分别计算的,因此,M[unB.gif]尚应还包括柱子根部弯矩M [c.gif]。对于图2-4-11的情况,M[unB.gif]按照下式计算:
M[unB.gif]=Ne[N.gif]-Pe[P.gif]-M[c.gif]
[JZ206_392_14_8.gif]
对于内柱,由于对称,冲切临界截面重心处的弯矩即为根部弯矩M[c.gif]。
对于第三个问题:
规范附录P中的公式[JZ206_393_14.gif]的确应该写成[JZ206_393_14_9.gif],而且,对[JZ206_392_14_6.gif]的解释,应该是冲切临界截面"重心"位置而不是"中心"位置。公式(P.0.3-6)有同样的问题。
对于第四个问题:
研究认为,距柱边h0/2处冲切临界截面重心处的不平衡弯矩,一部分通过临界截面周边的弯曲应力T和C传递(图2-4-12中的T1、C1、T2、C2),另一部分通过临界截面上的偏心剪力对临界截面重心产生的弯矩传递(图2-4-12中的竖直向箭头表示剪应力)。
[JZ206_393_14_10.gif]
对于边柱的情况,冲切临界截面的应力情况如图2-4-13(α)所示,各部分尺寸如图2-4-13(b)所示。
[JZ206_393_14_11.gif]
边长为c1的侧面有剪应力(这样的侧面有两个),且由于弯矩对于这个侧面而言表现为扭转,所以,要用极惯性矩。在这个侧面上,应力分布如图2-4-14所示。
[JZ206_393_14_12.gif]
右侧边长为c2的侧面,剪应力均为τ2。
考虑竖向力的平衡,可以列出下式(为了方便算式表达,不致混淆,今用"χ"表示规范图中的"[JZ206_392_14_6.gif]"):
[JZ206_393_14_13.gif]将其化简变形,成为:
[JZ206_393_14_14.gif]
由于受扭时,剪应力大小与至旋转中心的距离成正比,τ1、τ2的关系为:
[JZ206_393_14_15.gif]
联立式(2-4-2)、式(2-4-3),得到:
(C1-χ)2=χ(χ+C2)
于是可解出[JZ206_394_14_16.gif]
对于角柱,可用同样的方法分析。
考虑力的平衡,可以列出[JZ206_394_14_17.gif]
同样存在[JZ206_394_14_18.gif],于是,可以解出[JZ206_394_14_19.gif]。
顺便指出,规范的图P.0.2和图P.0.3表达不够确切,即,规范图P.O.2看不出是边柱,图P.0.3看不出是角柱,故规范图P.0.2宜改成本书中的图2-4-13,规范图P.0.3宜改成本书中的图2-4-15。《地基基础规范理解与应用》一书中的插图是正确的。
[JZ206_394_14_20.gif]
[单选题]某10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下一层箱形基础顶为嵌固端,房屋高度为36.4m。首层层高为4.0m,2~10层层高均为3.6m。该房屋为丙类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0g,框架抗震等级为一级。[2009年真题]
若该结构顶部增加突出小屋(第11层水箱间),其层高为3.0m。已知:第10层(层顶质点)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F10=682.3kN,第11层(层顶质点)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F11=85.3kN,第10层的顶部附加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为ΔF10=910.7kN。试问,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时,顶部突出小屋(第11层水箱间)以及第10层的楼层水平地震剪力标准值V[XBEk11.gif](kN)和V[XBEk10.gif](kN),分别与下列何组数值最为接近? ( )提示: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作答。
A. VEk11=85,VEk10=1680
B. VEk11=256,VEk10=1680
C. VEk11=996,VEk10=1680
D. VEk11=256,VEk10=1850
[单选题]下列关于地基处理的论述,何项是正确的?
A. 换填垫层的厚度应根据置换软弱土的深度及下卧土层的承载力确定,厚度宜为0.5~5.0m
B. 经处理后的人工地基,当按地基承载力确定基础底面积时,均不进行地基承载力的基础埋深修正
C. 换填垫层和压实地基的静载试验的压板面积不应小于1.0m2;强夯置换地基静载荷试验的压板面积不宜小于2.0m2
D. 微型桩加固后的地基,应按复合地基设计
[单选题]承重墙梁,各部分尺寸见下图及下表,托梁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纵向受力钢筋采用HRB335,砖强度为MU10,水泥砂浆强度等级采用M5,荷载设计值Q1=23.8kN/m,Q2=116kN/m。
[LXL20160205_1_156.gif]
[LXL20160205_1_157.gif]
计算弯矩系数αM与计算轴力系数η[XBN.gif]与下列( )组数据最为接近。
A. α[XBM.gif]=0.406;η[XBN.gif]=1.430
B. α[XBM.gif]=0.432;η[XBN.gif]=1.430
C. α[XBM.gif]=0.450;η[XBN.gif]=1.250
D. α[XBM.gif]=0.485;η[XBN.gif]=1.336
本文链接:https://www.51ksbd.net/show/3l1k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