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丁学网

非抗震设防区某四层教学楼局部平面如图36-38(Z)所示。各层平面布

  • 下载次数:
  • 支持语言:
  • 1017
  • 中文简体
  • 文件类型:
  • 支持平台:
  • pdf文档
  • PC/手机
  • 【名词&注释】

    布丁学网发布"非抗震设防区某四层教学楼局部平面如图36-38(Z)所示。各层平面布"考试试题下载及答案,更多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的考试试题下载及答案考试题库请访问布丁学网建筑工程频道。

  • [单选题]非抗震设防区某四层教学楼局部平面如图36-38(Z)所示。各层平面布置相同,各层层高均为3.6m。楼、屋盖均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板,静力计算方案为刚性方案。墙体为网状配筋砖砌体,采用MU10级烧结普通砖,M10级水泥砂浆砌筑,钢筋网采用乙级冷拔低碳钢丝[JZ634_188_1.gif]焊接而成(f[XBzy.gif]=320N/mm2),方格钢筋网间距为40mm,网的竖向间距130mm。纵横墙厚度均为240mm,砌体施工质量控制等级为B级。第二层窗间墙A的轴向力偏心距e=24mm。 [JZ634_189_1.gif]

  • 假定,墙体中无配筋,β=15,修正后的墙体抗压强度设计值f=1.68N/mm2。试问,第二层窗间墙A的受压承载力设计值(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提示:按单向偏心受压构件计算。

  • A. 430
    B. 290
    C. 260
    D. 210

  • 查看答案&解析查看所有试题
  • 学习资料:
  • [单选题]某柱下独立基础的底面尺寸为1.6m×2.4m。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荷载准永久组合值F[XBzk.gif]=600kN,基础埋深d=2.0m,其余如下图所示。 [LXL20160215_1_6.gif]
  • 确定分层总和法算出的基底中心的地基变形量s′最接近于(  )mm。

  • A. 36.2
    B. 43.5
    C. 48.8
    D. 50.3

  • [单选题]某地上16层、地下1层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办公楼,如图25-29(Z)所示。房屋高度为64.2m,该建筑地下室至地上第3层的层高均为4.5m,其余各层层高均为3.9m,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丙类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Ⅲ类场地,在规定的水平力作用下,结构底层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10%但不大于50%,地下1层顶板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40(f[XBzc.gif]=19.1N/mm2,f[XBzt.gif]=1.71N/mm2)。 [JZ634_215_1.gif]
  • 假定,题25中的剪力墙在地上第1层底部截面考虑地震作用的内力设计值如下(已按规范、规程要求作了相应的调整):N=6800kN,M=2500kN·m,V=750kN,计算截面剪跨比λ=2.38,h[XBzw0.gif]=2300mm,墙水平分布筋采用HPB300级钢筋(f[XBzyzh.gif]=270N/mm2),间距s=200mm。试问,在s范围内剪力墙水平分布筋面积A[XBzszh.gif](mm2)最小取下列何项数值时,才能满足规范、规程的最低要求? 提示:①0.2f[XBzc.gif]b[XBzw.gif]h[XBzw.gif]=2387.5kN; [JZ634_216_1.gif]

  • A. 107
    B. 157
    C. 200
    D. 250

  • [单选题]某房屋中横墙(见下图),采用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MU10(孔洞率45%)、水泥混合砂浆Mb5砌筑,施工质量控制等级为B级;截面尺寸为5600mm×190mm;由恒荷载标准值产生于墙体水平截面上的平均压应力为0.5MPa,作用于墙体的水平剪力设计值为200.0kN。 [LXL20160205_1_169.gif]
  • 当该混凝土空心砌块墙体采用Cb20混凝土灌孔,灌孔率为33%时,该墙体受剪承载力最接近于(  )kN。

  • A. 483.6
    B. 459.8
    C. 397.4
    D. 306.8

  • [多选题]《混凝土规范》是否有勘误表?
  • A.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国家标准管理组2003年4月5日发布的勘误见表2-1-2。 [JZ206_328_38_1.gif] [JZ206_329_38_2.gif] 除以上官方发布的勘误外,笔者认为下面的一些条文也需要注意: (1)107页的公式(8.1.7-1) 107页的公式(8.1.7-1),规范中写成[JZ206_329_38_3.gif],而依据规范图8.1.7(6),由竖向力的平衡可得0.6bha[y,max.gif]=F[k.gif],于是应有[JZ206_329_38_4.gif] (2)117页的图9.4.3 今将《混凝土规范》的图9.4.3摘录于此,即图2-1-12。图中,1.3l[l.gif]似乎是由接头中点向左右各延伸0.65l[l.gif]得到,而根据该条的条文说明,应是自接头中点向左或者右延伸1.3l[l.gif],考查此区间的接头率。 [JZ206_329_38_5.gif] 为了对照,今给出《公路混凝土规范》中受力钢筋绑扎接头的图示,如图2-1-13所示,l为1.3倍搭接长度,图中所示z区段内有接头的钢筋截面面积按照两根计。 [JZ206_329_38_6.gif] (3)117页的10.2.5条 对公式中b的解释与该条最末一行矛盾。对箱形截面,b应取b[h.gif]。 (4)140页的10.4.4条第1款 "外侧柱纵向钢筋"改为"柱外侧纵向钢筋"更确切。 (5)154页的10.7.9条第2款 "在中间支座顶面以上0.2l0到0.6l0高度范围内的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尚不宜小于0.5%",这里的l0从图10.7.9-3看,似乎是h。 (6)169页的11.2.3条第2款 "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3","强度标准值"改为"标准值"似乎更通顺。 (7)179页的11.4.15条 "柱箍筋加密区内的箍筋肢距,一级抗震等级不宜大于200mm;二、三级抗震等级不宜大于250mm和20倍箍筋直径中的较小值;四级抗震等级不宜大于300mm"。这里,"较小值"依据原《抗规》6.3.11条或《高规》6.4.8条应为"较大值"。 (8)237页的3.4.1条 该条引用的《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程》JGJ24-86已被《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代替。

  • [单选题]已知钢筋砖过梁净跨l[XBzn.gif]=1.5m,采用MU10的多孔砖和M5的混合砂浆砌筑,在距洞口0.6m高度处作用板传来的荷载标准值为10kN/m(其中活荷载标准值为4kN/m),墙厚370mm(面荷载为7.43kN/m2)。
  • 假设已知过梁上的均布荷载设计值为15kN,则钢筋砖过梁的配筋计算面积最接近于(  )mm2。(钢筋采用HPB235钢筋)

  • A. 23.0
    B. 26.5
    C. 35.8
    D. 41.5

  • [多选题]3.对于2010年8月第一次印刷的201.0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有没有勘误?
  • A. 3.由于是第一次印刷,其中有一些失误。笔者将收集到的问题汇总如下: (1)第5页第2行,"∮"应为"φ"。 (2)第8页倒3行,"或(层间位移)"应为"(或层间位移)"。 (3)第34页,图5.1.5地震影响系数曲线,横坐标中的两个变量下角标不清楚。横坐标中的两个变量应为"T[zg.gif]"、"5T[zg.gif]"。 (4)第28页,4.4.1条的第2款规定"本规范第4.2.1条之1、3款规定且采用桩基的建筑",但规范第4.2.1条没有第3款。经查,2010版的此规定沿袭旧版说法,却没有注意到新版的4.2.1条调整了顺序。应为"本规范第4.2.1条之1、2款2)规定且采用桩基的建筑"。 (5)第38页公式(5.2.3-6),"p[jk.gif]"应为"P[jk.gif]",即下角标"k"应为斜体。 (6)第39页,公式(5.2.5)及其下一行,"V[eki.gif]"应为"V[zEki.gif]",即下角标"e"应为大写。 (7)第49页,表6.1.2"现浇钢筋混凝土房屋的抗震等级"中,框架-抗震墙结构对应于7度时,房屋高度被划分为3段:≤24,25~60,>60。那么,房屋高度在24m和25m之间的,该如何处理? 有观点认为,房屋高度在24m和25m之间的,按照四舍五入。这应视为戏谑之语.不能当真。 笔者认为,从规范第336页的条文说明看,24m的来历是,依据《民用建筑设计通则》,24m是多层建筑与高层建筑的分界,因此,在原2001规范的基础上"增加24m作为一个高度分界"。这样就能明白,"25~60"应该是"24~60''之误。在表6.1.2中,凡是出现"25''字样的,应均为"24"。 (8)第56页,公式(6.2.5-1),原文为:V=η[vc.gif](M[c-b.gif]+M[c-b.gif])Hn应为:V=η[vc.gif]([c-b.gif]+[c-b.gif])/H[zn.gif],原文少了一个除号。 (9)第57页,第6.2.7条第1款,"其值可采用1.2剪力相应调整"应为"其值可采用1.2;剪力相应调整"。 (10)第68页,表6.4.5-3中,"一级(8度)"应为"一级(7、8度)"。 (11)第68页倒9行,最后增加:"端柱有集中荷载时,配筋构造按柱要求;"。 (12)第101页,公式(8.2.5-7),"(b[xb.gif]+h[c.gif])/90''应为"(h[b1.gif]+h[c1.gif])/90"。 (13)第103页,公式(8.2.7-2)中,"∮"应为"φ"。该行下数12行中的"∮"也应为"φ"。 (14)第106页,图8.3.4-1中的详图A,半径"r=335''应为"r=35"。 (15)第176页,图8.3.4-1中的详图B,半径"b[w.gif]≈6"应为"h[w.gif]≈6"。 (16)第199页公式D.1.4-1,括号内第一项的系数0.1应为1.1。 (17)第219页倒数第7行,"大于4"应为"不大于4"。 (18)附录A中有些地名有误。 第175页7行,"昆都仓"应为"昆都仑";第175页倒4行,"四王子旗"应为"四子王旗";第176页倒3行,"难关"应为"南关";第178页倒9行,"北仓"应为"北仑";第180页倒5行,"临驹"应为"临朐";第181页倒2行,"长桓"应为"长垣";第182页倒6行,"江厦"应为"江夏";第183页倒3行,"番禹"应为"番禺";第184页第6行,"尤岗"应为"龙岗";第186页第6行,"龙泽泉"应为"龙泽驿";第180页第2行,"菪昌"应为"宕昌";第189页11行,"吴旗"应为"吴起"。 (19)第243页公式(M.1.2-4)和公式(M.1.3),"<"应为"≤"。 (20)第252页第1行,"涉及院"应为"设计院"。 (21)第286页第12行,"S

  • [单选题] 四面开敞的15m单跨敞棚,如下图所示,有柱间支撑。承重砖柱截面为490×490(mm),采用MU10烧结普通砖,M5水泥砂浆砌筑。 [LXL20160205_1_152.gif]
  • 当砖柱在排架方向和垂直排架方向无偏心时,柱子在垂直排架平面方向的轴向力影响系数φ最接近于(  )。

  • A. 0.62
    B. 0.745
    C. 0.808
    D. 0.87

  • [单选题]某轴心受压砌体房屋内墙,γ0=1.0,采用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扩展基础,垫层混凝土强度等级C10,100mm厚,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C25(f[XBzt.gif]=1.27N/mm2),基底标高为-1.800m,基础及其上土体的加权平均重度为20kN/m3。场地土层分布如图14-17(Z)所示,地下水位标高为-1.800m。 [JZ634_48_2.gif]
  • 假定,荷载效应由永久荷载控制,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基础底面的平均压力p[XBzk.gif]=180kPa,基础宽度b=2m,砌体标准砖长度为240mm。试问,基础的最大弯矩设计值M(kN·m/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A. 60
    B. 75
    C. 90
    D. 105

  • [多选题]《混凝土规范》3.3.2条的条文说明指出,悬臂构件容易发生事故,对其挠度"从严掌握"。那么,"从严掌握"是如何体现的呢?从表中看,计算跨度按2倍取用好像宽松了呀。
  • A. 规范的意思是,和简支梁相比,悬臂梁的挠度控制更为严格。挠度的验算公式是f≤f[lim.gif],是不是从严,不能只看公式的右边限值,而应该将挠度验算式的左、右项综合考虑。 对于如图2-1-4所示的简支梁和悬臂梁,根据结构力学中的"图乘法"可以得到构件的最大挠度值分别为: [JZ206_315_10_1.gif] 假定梁为手动吊车梁,依据《混凝土规范》表3.3.2挠度限值为l0=/500,则对于悬臂梁,应满足下式要求: [JZ206_315_10_2.gif] 即[JZ206_315_10_3.gif]] 而对于简支梁,则需要满足 [JZ206_315_10_4.gif] 由于[JZ206_315_10_5.gif],可见,相对于简支梁,悬臂梁的挠度限值会更不容易达到要求,即,对其的要求是严格的。 在表3.3.2中,对于屋盖、楼盖及楼梯构件,跨度越大,挠度限值越小。由以上分析可见,与简支梁相同档次的挠度限值,对于悬臂梁已经足够严格,因此,在查规范表3.3.2时,对于悬臂梁,表格第一列中用到的l0不变,第二列中用到的l0应取实际悬臂长度的2倍。 顺便指出,对于悬臂构件,在计算其容许挠度时按照悬臂长度的2倍取用,相当于一个常规做法,该规定还可见于《钢规》表A.1.1下的注释1,以及《公路混凝土规范》的6.5.3条。

  • 本文链接:https://www.51ksbd.net/show/49gm5.html
  • 推荐阅读
    考试布丁
    @2019-2025 布丁学网 www.51ksbd.net 蜀ICP备20012290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