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丁学网

骨巨细胞瘤的X线表现特征是

  • 下载次数:
  • 支持语言:
  • 412
  • 中文简体
  • 文件类型:
  • 支持平台:
  • pdf文档
  • PC/手机
  • 【名词&注释】

    骨髓移植(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医疗事故(medical malpractice)、社会公众(public)、主要原因(main cause)、不良后果(adverse consequence)、社会医学(social medicine)、过于自信(over-confidence)、中毒事件(poisoning event)、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胃大部分切除术

  • [单选题]骨巨细胞瘤的X线表现特征是

  • A. 外生性,可见明显破坏
    B. 偏心性,位于骨端,溶骨性破坏
    C. 位于干骺端,可见有分格
    D. 骨破坏,可见Codman三角
    E. 骨性破坏,可见片状钙化

  • 查看答案&解析查看所有试题
  • 学习资料:
  • [单选题]甲亢病人术前需行碘准备,下列哪项叙述是正确的( )
  • A. 每天3次,第1天3滴,以后逐日每次增加1滴,至每次16滴,维持2~3周
    B. 每天3次,第1天3滴,以后逐日增加1滴,至每日量16滴,维持3~4周,即可手术
    C. 每天3次,第1天3滴,以后逐日每次增加1滴,至每次16滴,即可手术
    D. 每天3次,第1天3滴,以后逐日增加1滴,至每日量16滴,即可手术
    E. 以上都不对

  • [单选题]脊柱圆弧形后凸不出现在下列哪种疾病中
  • A. 姿势性驼背
    B. 脊柱结核
    C. 青年性驼背
    D. 类风湿脊柱炎
    E. 佝偻病

  • [单选题]肩关节周围炎的主要表现特点是
  • A. 多见于中年人,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
    B. 早期肩关节呈阵发性疼痛,以后逐渐发展为持续性疼痛,逐渐加重,昼轻夜重
    C. 肩关节向各方向活动均可受限,以外展、上举、内外旋更为明显
    D. 三角肌、冈上肌等肩周围肌肉早期可出现痉挛,晚期可发生失用性肌萎缩
    E. 以上都是

  • [单选题]胸壁无痛性包块,有波动感,最可能的诊断是
  • A. 胸壁血肿
    B. 胸壁囊肿
    C. 胸壁气肿
    D. 胸壁脂肪瘤
    E. 胸壁冷脓肿

  • [单选题]女,50岁。因胃癌行胃大部分切除术。术中输入由其女儿捐献的悬浮红细胞2单位。术后第9天,患者出现发热,第10天,全身皮肤出现红色皮疹,且进行性加重。第12天出现肝功能异常,第14天出现白细胞减少。用大剂量甲泼尼龙治疗无效。可能出现的输血不良反应是
  • A. 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
    B. 输血后紫癜
    C. 输血相关免疫抑制
    D. 铁超负荷
    E. 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

  • [单选题]在诊疗护理工作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属于医疗事故
  • A. 虽有诊疗护理错误,但未造成病员死亡、残废、组织器官损伤导致功能障碍;由于医务人员疏忽而发生的不良后果;发生难以避免的并发症;以病员及其家属不配合诊治为主要原因而造成不良后果
    B. 虽有诊疗护理错误,但未造成病员死亡、残废、组织器官损伤导致功能障碍;由于医务人员过于自信(over-confidence)而发生的不良后果;发生难以避免的并发症;以病员及其家属不配合诊治为主要原因而造成不良后果
    C. 虽有诊疗护理错误,但未造成病员死亡、残废、组织器官损伤导致功能障碍;由于医务人员技术原因而发生难以预料和防范的不良后果;发生难以避免的并发症;以病员及其家属不配合诊治为主要原因而造成不良后果
    D. 虽有诊疗护理错误,但未造成病员死亡、残废、组织器官损伤导致功能障碍;由于病情或病员体质特殊而发生难以预料和防范的不良后果;发生并发症;以病员及其家属不配合诊治为主要原因而造成不良后果
    E. 虽有诊疗护理错误,但未造成病员死亡、残废、组织器官损伤导致功能障碍;由于病情或病员体质特殊而发生难以预料和防范的不良后果;发生难以避免的并发症;以病员及其家属不配合诊治为主要原因而造成不良后果

  • [单选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
  • A. 传染病疫情事件
    B. 食物中毒事件(poisoning event)
    C. 职业中毒事件(poisoning event)
    D. 群体不明原因疾病的事件
    E. 以上都是

  • [单选题]下列关于预防医学的提法中,错误的是
  • A. 它以人群为主要研究对象
    B. 它以环境-人群-健康为模式
    C. 它以防治结合为指导思想
    D. 它以生物医学、环境医学和社会医学等理论和方法,探讨疾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和转归的特点
    E. 它以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

  • 本文链接:https://www.51ksbd.net/show/4ej77w.html
  • 推荐阅读
    @2019-2025 布丁学网 www.51ksbd.net 蜀ICP备20012290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