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丁学网

某12层办公楼,房屋高度为46m,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一剪力墙

  • 下载次数:
  • 支持语言:
  • 1641
  • 中文简体
  • 文件类型:
  • 支持平台:
  • pdf文档
  • PC/手机
  • 【名词&注释】

    布丁学网发布"某12层办公楼,房屋高度为46m,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一剪力墙"考试试题下载及答案,更多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的考试试题下载及答案考试题库请访问布丁学网建筑工程频道。

  • [单选题]某12层办公楼,房屋高度为46m,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一剪力墙结构,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均匀且对风荷载不敏感,地面粗糙度B类,所在地区50年重现期的基本风压为0.65kN/m2,拟采用两种平面方案如图25-28(Z)所示。假定,在如图所示的风作用方向,两种结构方案在高度z处的风振系数β[XBzz.gif]相同。 [JZ634_135_1.gif]

  • 当进行方案比较时,估算主体结构在图示风向的顺风向风荷载,试问,方案A与方案B在相同高度处的平均风荷载标准值(kN/m2)之比,最接近于下列何项比值? 提示: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作答。

  • A. 1:1
    B. 1.15:1
    C. 1.2:1
    D. 1.32:1

  • 查看答案&解析查看所有试题
  • 学习资料:
  • [单选题]一东北落叶松(TC17B)原木檩条(未经切削),标注直径为162mm,计算简图如图7-8(Z)所示。该檩条处于正常使用条件,安全等级为二级,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JZ634_121_1.gif]
  • 假定,不考虑檩条自重。试问,该檩条达到最大抗弯承载力时,所能承担的最大均布荷载设计值q(kN/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A. 6.0
    B. 5.5
    C. 5.0
    D. 4.5

  • [单选题]某高层住宅楼(丙类建筑),设有两层地下室,地面以上为16层,房屋高度45.60m,室内外高差0.30m,首层层高3.3m,标准层层高为2.8m。建于8度地震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为0.2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Ⅱ类建筑场地)。采用短肢剪力墙较多的剪力墙结构,1~3层墙体厚度均为250mm,地上其余层墙体厚度均为200mm,在规定水平地震作用下其短肢剪力墙承担的第一振型底部地震倾覆力矩占结构底部总地震倾覆力矩的45%。其中一榀剪力墙一至三层截面如图34-38(Z)所示。墙体混凝土强度等级7层楼板面以下为C35(f[XBzc.gif]=16.7N/mm2,f[XBzt.gif]=1.57N/mm2),7层以上为C30,墙体竖向、水平分布钢筋以及墙肢边缘构件的箍筋均采用HRB335级钢筋,墙肢边缘构件的纵向受力钢筋采用HRB400级钢筋。 [JZ634_307_1.gif]
  • 已知首层墙肢2一端边缘构件截面配筋形式如图37所示,假定其抗震等级为一级,轴压比等于0.4,箍筋采用HRB335级钢筋(f[XBzy.gif]=300N/mm2),箍筋保护层厚度取10mm。试问,其边缘构件箍筋采用下列何项配置时方能满足规范、规程的最低构造要求? 提示:1.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作答。 2.不计入墙水平分布筋。 3.假定不计入箍筋重叠部分。 [JZ634_310_2.gif]

  • A. [JZ634_183_1.gif]8@100
    B. [JZ634_183_1.gif]10@150
    C. [JZ634_183_1.gif]10@100
    D. [JZ634_183_1.gif]12@100

  • [多选题]《抗规》的7.2.5条规定,底部各轴线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的分配,可近似按底部抗震墙和框架的有效侧向刚度的比例分配确定,这里,倾覆力矩应如何计算?又是如何在框架与墙之间分配的?
  • A. 地震倾覆力矩形成楼层转角,而不是侧移,如图2-3-13所示,因此,使底部抗震墙产生附加弯矩并使底部框架柱产生轴力。 [JZ206_376_36_1.gif] 对于底层框架一抗震墙砌体房屋,地震倾覆力矩按照下式计算: [JZ206_377_36_2.gif] 式中各符号含义见图2-3-12。 地震倾覆力矩可以按照"转动刚度"分配,也可以按照"侧向刚度"分配,但前者计算起来有些复杂。原《抗规》只是规定按照"侧向刚度"分配倾覆力矩,比较含糊,不过,在苑振芳主编的《砌体结构设计手册》(第三版)第307页,给出了按侧移刚度比例分配的框架、混凝土墙以及砌体墙应承担的倾覆力矩计算公式,为: [JZ206_377_36_3.gif] [JZ206_377_36_4.gif] [JZ206_377_36_5.gif] 可见,在计算底层一榀框架承担的倾覆力矩M[f.gif]时,实际上采用的是"有效侧向刚度"。徐建主编的《建筑结构设计常见及疑难问题解析》中亦有类似公式。 今2010版《抗规》明确为按"有效侧向刚度"的比例分配倾覆力矩,笔者理解,仍应采用上述公式,没有变化。

  • [单选题]某规则结构各层平面如图9所示,荷载分布较均匀。现采用简化方法,按X、Y两个正交方向分别计算水平地震作用效应(不考虑扭转),并通过将该地震作用效应乘以放大系数来考虑地震扭转效应。试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判断,下列框架的地震作用效应增大系数,其中何项较为合适? [JZ634_163_1.gif]
  • A. KJ1:1.02
    B. KJ3:1.05
    C. KJ3:1.15
    D. KJ2、KJ4:1.10

  • 本文链接:https://www.51ksbd.net/show/59433.html
  • 推荐阅读
    考试布丁
    @2019-2025 布丁学网 www.51ksbd.net 蜀ICP备20012290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