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布丁学网发布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2024年模拟试卷177,更多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的模拟考试请访问布丁学网建筑工程频道。
1. [单选题]依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某跨越三省的天然气管道输送工程,在试生产前,建设单位应向( )提出试生产申请。
A. 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B. 管道所在地的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C. 管道所在地的市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D. 管道所在地的县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2. [单选题]据《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通过( )年努力,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工作取得重要进展。
A. 3
B. 5
C. 8
D. 10
3. [多选题]《国家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纲要》中,保护和恢复生态功能区的主要内容有( )。
A. 增强生物多样性维护能力
B. 提高水源涵养能力,恢复水土保持功能
C. 保护重要海洋生态功能
D. 增强防风固沙功能
E. 提高调洪蓄洪能力
4. [单选题]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可以采用点声源模式进行预测的是( )。
A. 已知距卡车1m处的噪声级,预测距卡车30m处的噪声级
B. 已知距卡车30m处的噪声级,预测距卡车1m处的噪声级
C. 已知卡车声功率级,预测距卡车1m处的噪声级
D. 已知卡车声功率级,预测距卡车30m处的噪声级
5. [单选题]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凡涉及不可替代、极具价值、极敏感、被破坏后很难恢复的敏感生态保护目标(如特殊生态敏感区、珍稀濒危物种)时,必须提出可靠的( )措施或生境替代方案。
A. 修复
B. 补偿
C. 避让
D. 重建
6. [单选题]某造纸厂日产凸版纸3000t,吨纸耗水量450t,经工艺改革后,生产工艺中采用了逆流漂洗和白水回收重复利用,吨纸耗水降至220t。该厂每日的重复水利用率是( )。
A. 47.8%
B. 95.6%
C. 48.9%
D. 51.1%
7. [单选题]《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规定:根据国家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的规定,对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实施( )管理。
A. 多层次
B. 分级
C. 分类
D. 现场监测或实际调查
8. [单选题]下列不属于项目大气环境三级评价的基本附图的是( )。
A. 污染源点位分布图
B. 基本气象分析图
C. 污染物浓度等值线分布图
D. 环境空气敏感区分布图
9. [单选题]污水排放企业排放的总铬和六价铬最高允许排放浓度是( )mg/L。
A. 0.5和1.0
B. 1.5和0.5
C. 1.5和1.0
D. 0.5和0.5
10. [单选题]某工厂年投入物料中的某污染物总量为10000t,进入副产物中的该污染物总量为1500t,被净化处理掉的该污染物总量为4000t,被分解转化的该污染物总量为500t,该污染物的排放量为1000t,则进入产品中的某污染物总量为( )。
A. 1500t
B. 3000t
C. 6000t
D. 5500t
11. [多选题]生物物种保护中,根据种群状态将生物分为( )。
A. 受威胁物种
B. 渐危物种
C. 濒危物种
D. 高危物种
E. 灭绝物种
12. [单选题]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下列关于公众参与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规划的环境影响篇章或者说明以及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当征求公众意见
B. 规划编制机关在专项规划批准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报审前,应当征求公众意见
C. 规划编制机关采取调查问卷、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等形式,公开征求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对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意见
D.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机构采取调查问卷、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等形式,公开征求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对环境影响篇章的意见
13. [多选题]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下列户外声传播衰减中,与声波频率有关的有( )。
A. 几何发散衰减
B. 屏障引起的衰减
C. 绿化林带引起的衰减
D. 大气吸收引起的衰减
14. [单选题]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公路项目声环境影响预测中使用的车流量、车速分别是( )。
A. 不同车型的平均小时标准车流量、最高车速
B. 不同车型的平均小时标准车流量、平均车速
C. 不同车型的平均小时自然车流量、最高车速
D. 不同车型的平均小时自然车流量、平均车速
15. [单选题]地下水量均衡法适用于( )。
A. Ⅰ类建设项目对地下水污染的预测评价
B. Ⅱ类建设项目对地下水水位的预测评价
C. Ⅲ类建设项目对地下水污染的预测评价
D. Ⅰ类和Ⅱ类建设项目对地下水污染及地下水水位的预测评价
16. [单选题]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在分析典型小时气象条件下,项目对环境空气敏感区和评价范围的最大环境影响时,应绘制( )。
A. 评价范围内出现区域小时平均浓度平均值时所对应的浓度等值线分布图
B. 评价范围内出现区域日平均浓度最大值时所对应的浓度等值线分布图
C. 预测范围内的浓度等值线分布图
D. 评价范围内出现区域小时平均浓度最大值时所对应的浓度等值线分布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