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丁学网

需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结构是 ( )

  • 下载次数:
  • 支持语言:
  • 1251
  • 中文简体
  • 文件类型:
  • 支持平台:
  • pdf文档
  • PC/手机
  • 【名词&注释】

    食物中毒(food poisoning)、赔偿损失(restitutionary damage)、能量消耗(energy consumption)、糖耐量试验(glucose tolerance test)、法律规定、恢复原状(reinstatement)、河豚毒素(tetrodotoxin)、赔礼道歉(extension of apology)、恢复名誉(rehabilitation of reputation)、河豚鱼中毒

  • [单选题]需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结构是 ( )

  • A. 荚膜
    B. 异染颗粒
    C. 菌毛
    D. 鞭毛
    E. 芽胞

  • 查看答案&解析查看所有试题
  • 学习资料:
  • [多选题]有关人体能量的消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基础代谢所消耗的能量下降
    B. 由于受内分泌系统影响,女性的基础代谢率高于男性
    C. 食物特殊动力作用相当于基础代谢的30%
    D. 肥胖者只要能量的消耗低于能量的摄入就可减肥
    E. 基础代谢是能量消耗的主要方面之一

  • [多选题]1995年11月11日甲某在某市一个体户乙某摊贩的饮食店里就餐,吃了一条鱼两碗饭。当时就觉得鱼味鲜美,但是吃下不到5分钟便感到手指和口唇麻木,于是没有再吃饭就回家,下午甲某呕吐不止,手脚麻木行动不便,言语模糊。于是甲的家人将他送往医院急诊。经医院医生询问,才知道甲某中午吃了鱼,结合病情,医生认定甲某吃了有毒的鱼以后引起食物中毒。经过抢救,甲某于14日病愈出院。甲某认为自己系食用乙某饮食店卖的鱼中毒住院,要求乙某承担全部医疗费365元,并支付营养费853元,交通费62元,合计1, 271元。提示:经调查,乙某所售的鱼为河豚,属有毒食物,是我国明令禁止食用的鱼类之一。由于甲、乙二人就赔偿问题未达成共识,甲某于11月18日起诉于区人民法院。依《食品安全法》和有关法律规定,承担因食物中毒引起的民事赔偿责任需符合的条件有A、人身损害与食物中毒之间有因果联系
  • A. 非食品生产经营者不承担困食物中毒引起的民事赔偿责任
    B. 因食物中毒发生了人体损害事故
    C. 侵权主体是食品生产经营者
    D. 侵害人主观上有过错,过错是指行为人对违反法律存在故意或过失的心理状态
    E. 食品经营者不承担因食物中毒引起的民事赔偿责任
    F. 乙某加工河豚鱼出售属于以营利为目的销售活动,符合食物中毒民事赔偿主体的资格
    G. 因食物中毒甲某手脚麻木行动不便,言语模糊,他的健康权受到了严重损害,可以请求赔偿
    H. 乙某明知河豚鱼有毒仍然加工出售,显然是故意违法
    I. 甲某要求乙某赔偿损失,要求乙某赔偿医药费、营养费、交通费是完全合理的
    J. 乙某加工河豚鱼出售属于以营利为目的销售活动,符合食物中毒民事赔偿客体的资格
    K. 甲某要求乙某赔偿损失,要求乙某赔偿医药费、营养费、交通费不是完全合理的
    L. 交通费
    M. 医疗费
    N. 精神损失费
    O. 营养费
    P. 误工工资
    Q. 生活补助费
    R. 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
    S. 承担行政处罚
    T. 停止侵害,排除妨碍
    U. 恢复原状,修理,重作
    V. 消除危险,返还财产
    W. 消除影响,恢复名誉(rehabilitation of reputation),赔礼道歉(extension of apology)
    X. 夏季河豚鱼中含毒素最多
    Y. 河豚毒素(tetrodotoxin)100℃60分钟才能破坏
    Z. 河豚鱼中毒发病急剧而剧烈

  • [单选题]维生素A缺乏最早的症状是
  • A. 出现毕脱氏斑
    B. 免疫功能下降
    C. 暗适应能力下降
    D. 上皮干燥、增生、角化
    E. 贫血

  • [单选题]成人24h粪代谢氮为
  • A. 0.4~0.5g
    B. 0.6~0.9g
    C. 1.2~1.5g
    D. 1.5~1.8g
    E. 1.8~2.0g

  • [单选题]在糖耐量试验中,受试者应口服( )g葡萄糖。
  • A. 50
    B. 60
    C. 75
    D. 65

  • [单选题]研究某大城市所有医院中患乳腺癌妇女的病例记录发现86%的病例有饮酒史。据此认为饮酒与乳腺癌之间存在联系。该结论
  • A. 正确
    B. 可能不对,因为没有校正或控制年龄差异和/或其他混杂变量
    C. 可能不对,因为没有校正随访时间长短的差异
    D. 可能不对,因为缺乏适当的分母
    E. 可能不对,因为缺乏比较的标准

  • 本文链接:https://www.51ksbd.net/show/j8l9jo.html
  • 推荐阅读
    @2019-2025 布丁学网 www.51ksbd.net 蜀ICP备20012290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