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丁学网

先天性巨结肠的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

  • 下载次数:
  • 支持语言:
  • 344
  • 中文简体
  • 文件类型:
  • 支持平台:
  • pdf文档
  • PC/手机
  • 【名词&注释】

    人工授精(artificial insemination)、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多发性大动脉炎(takayasu arteritis)、钩虫病(ancylostomiasis)、药物滥用(drug abuse)、现代医学(modern medicine)、克隆技术(cloning technique)、长期使用(long-term use)、高等动物(higher animal)、潜伏性感染(latent infection)

  • [单选题]先天性巨结肠的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

  • A. 结肠的弹力纤维发育不良
    B. 结肠交感神经丛发育不良
    C. 扩张结肠部分的平滑肌发育不良
    D. 结肠肠壁的肌间神经节细胞缺如
    E. 以上都不是

  • 查看答案&解析查看所有试题
  • 学习资料:
  • [单选题]以下哪种免疫球蛋白在血清中含量最高
  • A. 分泌性IgA
    B. IgD
    C. IgG
    D. IgE
    E. IgM

  • [单选题]多发性大动脉炎最常累及:
  • A. 主动脉弓及其分支
    B. 胸主动脉
    C. 冠状动脉
    D. 肺动脉
    E. 肢体中小动脉

  • [单选题]患儿,女,4个月。因咳喘3d,诊断为支气管肺炎,体温持续39℃~40℃,近2h来两眼上翻,惊厥多次,神志半昏迷,前囟门紧张。可能合并
  • A. 癫痫
    B. 高热惊厥
    C. 中毒性脑病
    D. 婴儿手足搐搦症
    E. 低血糖

  • [单选题]药物滥用是指( )
  • A. 医生用药不当
    B. 大量长期使用(long-term use)某种药物
    C. 未掌握药物的适应证
    D. 无病情根据的长期自我用药
    E. 采用不恰当的剂量

  • [单选题]6岁以下幼儿感染EBV后多呈
  • A. 潜伏性感染(latent infection)
    B. 临床感染
    C. 病原携带状态
    D. 显性感染
    E. 隐性感染

  • [单选题]诊断钩虫病的有效方法是
  • A. 胃肠钡餐
    B. 流行病史
    C. 粪便病原检查
    D. 临床症状
    E. 外周血检查

  • [单选题]运用现代医学技术,不通过两性结合,而进行高等动物(higher animal)(包括人)生殖的技术是
  • A. 代孕技术
    B. 同源人工授精
    C. 异源人工授精
    D. 克隆技术(cloning technique)
    E. 体外受精

  • 本文链接:https://www.51ksbd.net/show/o8dp6p.html
  • 推荐阅读
    考试布丁
    @2019-2025 布丁学网 www.51ksbd.net 蜀ICP备20012290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