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丁学网

重症医学(中级)[代码:359]2024年考前点睛模拟考试24

来源: 布丁学网    发布:2024-01-25     [手机版]    
  • 下载次数:
  • 支持语言:
  • 695次
  • 中文简体
  • 文件类型:
  • 支持平台:
  • pdf文档
  • PC/手机

导读

布丁学网发布重症医学(中级)[代码:359]2024年考前点睛模拟考试24,更多重症医学(中级)[代码:359]的模拟考试请访问布丁学网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频道。

1. [单选题]有关临终关怀的描述,正确的是

A. 以延长病人生命为主的积极治疗
B. 是对临终病人24小时全程照护与服务
C. 仅对临终病人最基本的生活照护
D. 临终病人死亡,临终关怀即可结束
E. 临终病人已经脱离社会,因此,他们无社会需求


2. [单选题]Ⅱ型呼吸衰竭最主要的发生机制是

A. 通气/血流>0.8
B. 通气/血流<0.8
C. 弥散功能障碍
D. 肺动-静脉样的分流
E. 肺泡通气不足


3. [单选题]关于咯血发病机制的描述,错误的是

A. ,炎症可使支气管黏膜或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或黏膜下血管破裂引起咯血
B. 肺结核时如空洞壁肺动脉分支形成的小动脉瘤破裂可造成大咯血
C. 发生咯血的肺结核以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较常见
D. 肺淤血可造成肺泡或支气管内膜毛细血管破裂引起咯血
E. 血液病主要是由于凝血因子缺乏或功能障碍引起咯血


4. [单选题]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使用抗酸药,提高胃内pH至多少为宜

A. ≥2
B. ≥3
C. ≥4
D. ≥5
E. ≥6


5. [单选题]肠功能衰竭发病机制,错误的是

A. 肠黏膜机械屏障损伤
B. 肠黏膜化学屏障损伤
C. 肠黏膜生物屏障损伤
D. 肠黏膜免疫屏障损伤
E. 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和肠源性感染


6. [单选题]输注凝血酶原复合物的适应证,以下不正确的是

A. 因子Ⅱ缺乏引起的出血
B. 因子Ⅶ缺乏引起的出血
C. 因子Ⅳ缺乏引起的出血
D. 因子Ⅹ缺乏引起的出血
E. 因子Ⅷ缺乏引起的出血


7. [单选题]下列关于谵妄说法错误的是

A. 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一过性的意识混乱状态
B. 短时间内出现意识障碍和认知功能改变是谵妄的临床特征
C. 意识清晰度下降或觉醒程度降低是诊断的关键
D. 情绪活跃型谵妄往往预后比情绪低沉型较差
E. 不适当的使用镇静、镇痛药物可能会加重谵妄症状


8. [单选题]苯酚所致的皮肤灼伤可用

A. 高锰酸钾湿敷
B. 硫酸铜溶液湿敷
C. 硼酸溶液湿敷
D. 碳酸氢钾溶液湿敷
E. 碳酸氢钠溶液湿敷


9. [单选题]患者男性,77岁。反复胸闷3年,加重伴胸痛1小时入院。经心电图、心肌酶检查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现心电图出现室性期前收缩,为及时发现患者心律失常并发症,需进行何种监测

A. 心电监测
B. 血压监测
C. 血氧饱和度监测
D. 呼吸监测
E. 瞳孔监测


10. [单选题]循证医学中提出问题是指

A. 根据患者的具体问题,在准确采集病史、仔细查体及收集相关辅助检查的基础上,找出需要解决的临床问题
B. 从各种途径寻找各种证据
C. 对获得的资料、证据,通过临床流行病学及循证医学质量评价的标准,评价真实性、可靠性、准确性及实用性
D. 通过评价,获得真实可靠、具有临床价值的证据,结合临床经验及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指导临床实践
E. 对疗效进行分析评价,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总结经验,提高医疗水平,促进学术水平和医疗质量的提高


11. [单选题]关于细胞凋亡,描述不正确的是

A. 凋亡时溶酶体相对完整
B. 无基因调控
C. 与维持内环境稳定相关
D. 参与体内细胞数量的调节
E. 与肿瘤的发生相关


12. [单选题]类毒素是

A. 抗毒素经甲醛处理后的物质
B. 内毒素经甲醛处理后脱毒而保持抗原性的物质
C. 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后脱毒而保持抗原性的物质
D. 细菌经甲醛处理后的物质
E. 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后脱毒并改变了抗原性的物质


13. [单选题]注射破伤风抗毒素以后患者可能出现休克、发热、蛋白尿、血尿、淋巴结肿大等,原因可能是

A. Ⅰ型超敏反应
B. Ⅱ型超敏反应
C. Ⅰ型或Ⅲ型超敏反应
D. Ⅳ型超敏反应
E. Ⅲ型超敏反应


14. [单选题]下列药物不是Ⅰ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是

A. 普鲁卡因胺
B. 利多卡因
C. 氟卡尼
D. 莫雷西嗪
E. 伊布利特


  • 查看答案&解析查看所有试题

  • 本文链接:https://www.51ksbd.net/show/or4w4x.html
    考试布丁
    @2019-2025 布丁学网 www.51ksbd.net 蜀ICP备20012290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