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布丁学网发布一级消防工程师2023年冲刺密卷解析(10.16),更多一级消防工程师的答案解析请访问布丁学网消防工程频道。
1. [单选题]在某栋大楼的消防用电设计时把应急照明集中电源和应急照明分配电装置设置在了同一平面层上,那么这种应急照明电源应采用( )供电方式。
A. 树干式
B. 干线式
C. 放射式
D. 电链式
2. [单选题]示范性演练和研究性演练属于应急预案演练的按( )分类。
A. 组织形式
B. 演练目的与作用
C. 演练内容
D. 结构组织
3. [单选题]对于公共建筑内的疏散门和住宅建筑户门,其净宽度不小于( )m。
A. 0.5
B. 0.7
C. 0.9
D. 1.2
4. [单选题]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中安装的( ),可以报告火灾发生的位置。
A. 压力开关
B. 水流指示器
C. 水力警铃
D. 报警阀
5. [单选题]火力发电厂主厂房(包括汽轮发电机房、除氧间、煤仓间和锅炉房),其生产过程中的火灾危险性为( )级,要求厂房的建筑构件的耐火等级为( )级。
A. 丙;二
B. 丁;三
C. 丙;三
D. 丁;二
6. [多选题]加油加气站的站址选择,应符合城乡规划、环境保护和防火安全的要求,其中,在城市建成区不宜建( )。
A. 一级加油站
B. 二级加气站
C. 一级加油加气合建站
D. CNG加气母站
E. CNG加气子站
7. [单选题]下列关于水喷雾灭火系统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扑灭电气火灾选用离心雾化水雾喷头
B. 室内散发粉尘的场所设置的水雾喷头配带防尘罩
C. 输送机皮带的保护面积应按上行皮带的上表面面积确定;长距离的皮带宜实施分段保护,但每段长度不宜大于100m
D. 保护室外球罐时,水雾喷头的喷口应朝向球心
8. [单选题]建筑的消防救援场地是发生火灾时进行有效灭火救援行动的重要设施。下列关于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建筑高度大于50m的建筑,其操作场地的长度和宽度不应小于15m×10m
B. 消防场地的坡度不宜大于3%
C. 场地应与消防车道连通,并且能承受重型消防车的压力
D. 场地靠外墙边缘的一侧边缘距离外墙不宜小于5m,且不应大于10m
9. [单选题]某高层综合楼,建筑高度为56m,防烟楼梯间、合用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均设计有加压送风口(pressurization air supply inlet),其中自垂百叶式送风口用于( )。
A. 合用前室
B. 消防电梯前室
C. 防烟楼梯间
D. 防烟楼梯间前室
10. [单选题]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对某大型商场内设置的疏散照明设施进行检测。下列检测结果中,不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要求的是( )。
A. 避难间疏散照明的地面最低水平照度为10.0lx
B. 营业厅疏散照明的地面最低水平照度为2.0lx
C. 楼梯间疏散照明的地面最低水平照度为5.5lx
D. 前室疏散照明的地面最低水平照度为6.0lx
11. [单选题]某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对已完工的防烟排烟系统进行检测,下列做法中,错误的是( )。
A. 采用发烟器分别对消防电梯前室及附近的两只感烟探测器进行模拟火灾试验,待相应的正压送风机启动后,使用风速仪对消防电梯前室设置的送风口处的风速进行测量,获得测量结果并观察消防联动控制器是否接收到相应正压送风机的动作信号
B. 对二层商场电动挡烟垂壁附近的一只感烟探测器进行发烟试验,观察电动挡烟垂壁的自动降落情况
C. 手动打开设在地下车库的排烟阀,待相应的排烟风机启动后,使用风速仪对排烟口处的风速进行测量,获得测量结果并观察消防联动控制器是否接收到相应排烟阀、排烟风机的动作信号
D. 启动地下车库的排烟系统,手动关闭排烟风机入口处总管上设置的排烟防火阀,观察排烟风机的运行
12. [单选题]下列关于消防水枪抗跌落性能检查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水枪应从距地(1.5±0.02)m高处自由跌落
B. 水枪应从距地(2.0±0.02)m高处自由跌落
C. 水枪应从距地(1.8±0.02)m高处自由跌落
D. 水枪应从距地(2.2±0.02)m高处自由跌落
13. [单选题]某耐火等级为二级的多层电视机生产厂房,地上4层,设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该厂房长200m,宽40m,每层划分为1个防火分区。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的规定,下列供消防人员进入厂房的救援窗口的设计方案中,正确的是( )。
A. 救援窗口下沿距室内地面为1.1m
B. 救援窗口的净宽度为0.8m
C. 厂房二层沿一个长边设2个救援窗口
D. 利用天窗作为顶层救援窗口
14. [单选题]某建筑高度为128m的民用建筑内设置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需要配备总数为1600点的联动控制模块,故应至少选择( )台消防联动控制器或联动型火灾报警控制器。
A. 1
B. 3
C. 2
D.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