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列哪些病人对鱼精蛋白过敏的危险性大 ( )关于囊尾蚴病治疗措施,正确的是( )过敏体质的病人#
男性输精管结扎后#
糖尿病病人接受NpH胰岛素治疗#
肺血管高反应性的病人#
对鱼肉过敏#均应住院治疗#
颅内压增高者
- 脑血流自动调节的最重要因素是 ( )有关肌松药的使用,哪一项是错误的?( )结核菌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是交感缩血管神经
副交感舒血管神经
交感舒血管神经
副交感缩血管神经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肌松药是全麻的重要
- 非甾体抗炎镇痛剂的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活性,干扰前列腺素的合成产生止痛作用#
通过对阿片受体的弱激动作用和对去甲肾上腺素及5-羟色胺再摄取的抑制发挥止痛作用
通过激动体内的阿片受体产生强烈的镇痛作用
- 窦性心动过速的治疗老年人用下述哪类药物时剂量应增加 ( )最有利于脑外肿瘤定位的CT表现为( )。选用β-受体阻滞剂#
去除诱发因素#
心律平
刺激迷走神经
病因治疗#巴比妥类
阿托品#
吸入麻醉剂
麻醉性镇痛药
β-肾
- 下列哪项心律失常随年龄增加而增加 ( )室性早搏
室上性早搏#
室上性心动过速
房性早搏
短阵室速
- 能听到声音,病变最可能位于关于创伤性血胸,叙述错误的是患者仰卧,双腿伸直,踝关节自然位。检查者一手托起患者足踝后侧,使该腿抬高,根据抬高的角度及伴随的放射痛判断该试验是否阳性。这个体检试验被称为主侧半球额中
- 下列哪种疼痛评定方法不是临床常用的疼痛评定方法现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的医疗事故是指不属于我国现行法定职业病分类中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的是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语言评价量表(VRS)
数字评价量表(NRS)
疼痛
- 还可用哪些入路阻滞另一侧 ( )关于心底部解剖的描述,肝各叶比例正常
肝各叶比例失调,肝密度不均匀,各叶比例失调,脾正常大小
肝各叶比例正常,密度增高,密度均匀降低,平扫可见高密度血管影心底朝向右后上方,而不是
- 采用肌间沟作臂丛神经阻滞时,最常见阻滞不全的是( )医师处方权的取得一般是经过依据我国现行噪声卫生标准,工作场所噪声强度最高不得超过桡神经
正中神经
尺神经#
正中神经和桡神经
桡神经和尺神经医师执业注册#
- 估计无气管插管困难的饱食患者,行气管内插管时,下列哪项不当 ( )低血压的患者短时间内连续应用麻黄碱可能出现下列诸因素中能使血液粘度降低的是 ( )晚期胃癌病人吴某在1个月前因医生估计其存活期在3个月内,
- 因医务人员诊疗护理过失,造成病员死亡、残废、组织器官损伤导致功能障碍
在诊疗护理工作中,因医务人员诊疗护理过失,直接造成病员死亡、残废、组织器官损伤导致功能障碍以及病程延长
在诊疗护理工作中,因医务人员诊疗
- 《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正式实施的时间是2003年10月1日
2004年11月1日
2005年10月1日
2005年11月1日#
2006年11月1日
- 下列哪项不是肾上腺素的作用 ( )使骨骼肌血管舒张
使内脏和皮肤血管收缩#
使组织液生成减少
使心率加快
使心肌收缩力增强
- 关于创伤性血胸,叙述错误的是在临床麻醉中应用新斯的明的主要目的是 ( )下列关于婴幼儿循环变化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 )艾滋病防治的行为干预措施不包括可与气胸同时存在
胸腔积液涂片找到细菌,可确定已有感
- 有关心电图错误的是下面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细胞内液(ICF)约占体重的 ( )阻滞范围主要取决于局麻药的( )P波表示心房的兴奋过程
P-R间期表示兴奋自窦房结传导至心室开始兴奋的时间
QRS波群表示左、右心室的收缩
- 下列因素造成麻醉意外,哪些属管理不当所致 ( )不能同时双侧阻滞的臂丛入路有 ( )氧流量过低#
术中突然大动脉瘤破裂出血
气管导管被分泌物堵塞
气管导管脱出气管滑入食管#
气管导管与麻醉机回路脱离#腋入路#
- 对于休克型肺炎的诊断,下列哪项最重要畏寒、高热
谵妄、嗜睡
气急、紫绀
神志模糊、烦躁不安
血压10.6/8kpa(80/60mmHg)#
- 关于DIC的直接原因下列哪项不正确 ( )阻滞范围主要取决于局麻药的( )下列延迟清醒的原因除外 ( )血液高凝状态#
红细胞大量破坏
异物颗粒大量入血
组织因子入血
血管内皮细胞受损理化性质
剂量
浓度
容量#
- 窦性停搏心电图表现为对心脏储备差的心脏病患者,首选静脉麻醉药 ( )以下情形中,可以参加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的是长PP间期可P波与ORS波群均不出现#
长的PP间期与短的PP间期成倍数关系
P-R间期逐渐延长出现一次OR
- 治疗室性早搏的主要目的是没有脑保护作用的是 ( )在离开恢复室标准方面,下列哪项不正确 ( )目前,我国禁止的生殖技术是寻找诱因
解除顾虑
防止合并房性心律失常
缓解症状
预防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从而避
- 下列哪项不是口腔、颌面和整形手术的麻醉特点:( )有关硬膜外麻醉的叙述中哪项是不正确的 ( )输注即时半衰期人体实验的道德原则中维护受试者利益指面颌部缺损
张口困难或小口畸形
常需经鼻插管
术中多需完善
- 高血压合并下列哪种疾病时,最适合用维拉帕米治疗心电图Ⅱ、Ⅲ、aVF、V8、V9导联运动后出现ST段水平下降,最可能涉及的冠状动脉有阻滞范围主要取决于局麻药的( )高血压急性左心衰
高血压伴心电图二度房室阻滞
高血压
- 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外科手术治疗方法有导致支气管哮喘气道炎症的主要炎性细胞有成人皮肤和呼气中隐性失水量约为 ( )不属于我国现行法定职业病分类中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的是单纯结扎法#
锁骨下动脉-冠状动脉吻合
- 胰岛素瘤的临床特点中,不正确的是就神经生理学的观点:全麻药产生麻醉作用的部位是 ( )医务人员的医德修养的含义葡萄糖耐量呈低平曲线
饥饿试验能诱发症状
血胰岛素增高50%以上#
低血糖症状
一经确诊应行手术切
- 下列哪组凝血因子缺乏可出现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 )成人普鲁卡因腰麻常用量 ( )输卵管结核的X线表现描述不妥的是( )。Ⅹ、Ⅶ、Ⅴ、Ⅱ、Ⅰ因子#
Ⅷ、Ⅶ、Ⅴ、Ⅱ、Ⅰ因子
Ⅺ、Ⅹ、Ⅶ、Ⅴ、Ⅱ因子
Ⅹ、Ⅷ、Ⅴ、Ⅱ、Ⅰ因子
Ⅶ、Ⅺ、Ⅹ、Ⅸ
- 左上腔静脉异位引流至左心房,同时右上腔静脉引流至右心房的病理生理改变不包括颅内手术硝普钠降压后容易出现反跳,其主要原因是 ( )下列关于预防医学的提法中,错误的是肺血流增多#
心房水平左向右分流#
动脉血氧
- 高度提示脑栓塞的表现是下列哪些是高龄的影响( )下列关于洋地黄类药物在治疗浓度对心脏电生理的影响的描述,哪项错误 ( )国家提倡自愿献血的健康公民是活动中骤然发生局灶性神经体征而无先兆#
起病瞬间即达高
- 基础代谢率增高而摄碘降低,这种分离现象见于以下哪种疾病1999年WHO/ISH高血压诊断标准是( )mmHg正常人的红细胞比容是 ( )有关肌松药的使用,哪一项是错误的?( )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
亚急性甲状腺炎#
- 与病毒感染有关的是下列哪种疾病划分甲状腺癌高危或低危的主要因素不属于我国现行法定职业病分类中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的是体现医师克己美德的做法是亚急性甲状腺炎#
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
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
慢性
- 用液体补充血容量,晶体液的需要量一般为等效胶体液的 ( )5倍
4倍
3倍#
2倍
1倍
- 年龄在55岁以上,应首选考虑关于SARS的诊断不正确的是下列SARS的治疗不正确的是主动脉粥样硬化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脑动脉粥样硬化
肠系膜动脉粥样硬化
肾动脉粥样硬化#对于有SARS流行病学依据、有症状、有肺部X线改变
- 关于DIC的直接原因下列哪项不正确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分级负责
预防为主,常备不懈,措施果断,依靠科学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加强合作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措施果断,加强合作2003年10月1日
2004年11月1日
2
- 窦性心动过速的治疗地西泮的消除半衰期为 ( )选用β-受体阻滞剂#
去除诱发因素#
心律平
刺激迷走神经
病因治疗#5~10h
10~20h
20~40h#
40~60h
60~80h
- 关于异丙肾上腺素下列哪些描述是错误的 ( )影响药物在体内分布的因素很多,但除外麻醉对肝血流的影响,错误的是 ( )最常见的胆管癌类型是( )。收缩外周血管,增加外周阻力
能增强心肌收缩力
增快心率
收缩肺血
- 下列哪项不是丛集性头痛的特点典型肺炎链球菌肺炎体征描述,不正确的是腰麻配方有 ( )以下不是全科医生的主要历史使命的是发病年龄较偏头痛晚
男性多见
反复密集发作
一侧眼眶周围发作性剧烈头痛
多有家族史#患侧
- 肺部感染的针对性抗菌治疗,下列哪些是正确的下列关于体外循环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下面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关于职业病特点错误的是肺炎球菌肺炎用青霉素#
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用敏感的新型青霉素#
肺炎克雷白杆菌肺炎
- 冠心病心绞痛发生的原因是关于脑血流量与神经源性调节,哪项错误 ( )主动脉瓣狭窄
梅毒性主动脉炎
主动脉瓣闭锁不全
肥厚型心肌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脑血管神经支配颅内外的肾上腺素能、胆碱能和5-羟色胺能系统
- 关于三叉神经的描述以下哪项错误根据《药品管理法》规定按假药论处的下列药品中不包括不属于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条件的是为脑神经中最粗大的神经
主要由运动神经纤维构成#
主要由感觉神经纤维构成
分布于头、面部
有
- 在生理状态下血液的氧离曲线左移 ( )下列各项中,属于预防医学道德原则的是发生在肺毛细血管#
发生在血液pH降低时
发生在红细胞中2,3-DPG含量增加时
使由血液进入组织的氧量增加
使血液在一定的氧分压时含氧量减
- 关于颈神经丛的组成,哪个是正确的:( )下列哪项不是维生素K依赖的凝血因子 ( )Cl~4脊神经的前支组成
C2~4脊神经的前支组成
Cl的后支和C2~4脊神经的前支组成
C2~7脊神经的前支组成#
C2~4脊神经的后支组成Ⅱ
Ⅶ
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