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CD
传承尚有活力的节日文化 复活失去活力的节日文化
题目:节日习俗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规定,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分为静态与动态两种方式,其中确认、立档、研究、保存、保护属于前者,宣传、弘扬、传承与振兴属于后者。
解析:70、【答案解析】BC。传承和复活节日文化都属于动态保护方式。
查看原题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小王登山,上山的速度是4km/h,到达山顶后原路返回,速度为6km/h,设山路长为9km,小王的平均速度为( )km/h。
4.8
解析:小王的平均速度为总路程/总时间,即总路程18/总时间(9/4+9/6),结果为4.8。故小王的平均速度为4.8km/h。
[单选题]199999+19999+1999+199+19的值是( )。
222215
解析:此题可用凑整法运算,将每个数加1后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然后再减去5个补数的和。具体如下:原式=(200000-1)+(20000-1)+(2000-1)+(200-1)+(20-1)=222220-5=222215。选B。
[单选题]贾某与黄某素有冤仇,一日贾某在路上看到一人浑身是血,奄奄一息,遂上前查看,发现是黄某。黄某乞求贾某帮助,但贾某断然离开,导致黄某因失血过多死亡。关于贾某的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贾某违反道义义务,不构成犯罪
解析:作为犯罪与不作为犯罪的根本区别就在于行为人是否采取积极地行动去实现其犯罪目的。显然在本案中,贾某对于黄某的死亡并没有采取积极主动的行为,首先排除A项。我国《刑法》中并不存在“见危不救罪”这个罪名,D项也应排除。不作为是指在能够履行自己应尽义务的情况下,不履行该义务。可见,构成不作为犯罪,行为人必须具有某种特定的义务。这种义务的来源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即法律明文规定的义务、职务或业务上要求的义务、法律地位或者法律行为引起的义务、先行行为产生的义务。本案中,贾某并没有救助黄某的法律义务,不构成不作为犯罪,他只是违反了道德层面上的义务。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单选题]所谓刻板效应,又称刻板印象、社会定型,是指某一类人产生的一种比较固定的、类化的看法,是还没有进行实质性的交往,就对某一类人产生了一种不易改变的、笼统而简单的评价,这是我们认识他人时经常出现的现象。
晓迪在学校不但各科成绩都很好,而且还乐于帮助其他同学,所以这次评上了学校的 “三好学生”
解析:定义中的关键信息是"某一类人"和"不易改变的、笼统而简单的评价",结合选项判断的时候只要能找出暗含的这种对某一类人的固定、类化的看法就可以了。A项中的老年人、年轻人、北方人和南方人都是"一类人",而且那些看法也是比较固定的,是刺板效应;B项中暗含的看法就是"知识分子家庭的孩子都是知书达礼的";C项中孙权暗含的看法就是"长得古怪的人能力也不怎么样";D项中晓迪的行为表现符合了"三好学生"的评判标准,并非一种"笼统而简单的评价",所以不属于刻板效应。故本题选D。
[单选题]非蛋白氮中含量很多的物质是( )。
尿素
解析:D【解析】非蛋白质类含氮化合物主要有尿素、肌酸、肌酸酐、尿酸、胆红素和氨等,它们中的氮总称为非蛋白氮,其中血尿素氮约占非蛋白氮的1/2。
[多选题]舌体小而光滑称为镜面舌,见于( )。
慢性萎缩性胃炎
缺铁性贫血
恶性贫血
解析:ABC【解析】慢性萎缩性胃炎、缺铁性贫血、恶性贫血病人均可见镜面舌,而核黄素缺乏时可见地图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