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临床上,脾不统血可以导致出血,其出血特点是
正确答案 :C
血色淡红
[单选题]中医学认为,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和精微物质在体内的布散主要依赖的是
正确答案 :A
脾主运化
[单选题]据《素问·异法方宜论》,地域不同,发病亦异。北方之域多
正确答案 :D
脏寒生满病
[单选题]饮病的主脉是
正确答案 :B
偏弦
解析:苓桂术甘汤证
原文: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
苓桂术甘汤方:
茯苓四两 桂枝三两 白术三两 甘草二两
病因病机:心下即胃之所在,胃中有停饮,故胸胁支撑胀满,饮阻于中,清阳不升,故头目眩晕。
证候:胸胁支满、目弦,或伴有小便不利。
辨证:脾阳不足,痰饮内停。
治则:温阳蠲饮,健脾利水。
方药:苓桂术甘汤
[单选题]代赭石除具有平肝潜阳作用外,还能
正确答案 :D
降逆止呕
解析:代赭石
性能:苦,寒。归肝、心经。
功效:平肝潜阳,重镇降逆,凉血止血。
应用:
1.肝阳上亢,头晕目眩。
2.呕吐,呃逆,噫气等症。为重镇降逆要药,尤善降上逆之胃气。
3.气逆喘息。重镇降逆,亦能降上逆之肺气而平喘。
4.血热吐衄,崩漏。善于降气、降火,尤适宜于气火上逆、迫血妄行之出血证。
用法用量:煎服,宜打碎先煎。如丸、散,每次1~3g。外用适量。降逆、平肝宜生用,止血宜煅用。
使用注意:孕妇慎用。因含微量砷,故不宜长期服用。
[单选题]地龙与僵蚕的共同功效是
正确答案 :C
息风止痉
解析:地龙
【应用】
1.高热惊痫,癫狂。
2.气虚血滞,半身不遂。
3.痹证。
4.肺热哮喘。
5.小便不利,尿闭不通。
僵蚕
【应用】
1.惊痫抽搐。
2.风中经络,口眼斜。
3.风热头痛,目赤,咽痛,风疹瘙痒。
4.痰核,瘰疬。能软坚散结。
【用法用量】 煎服,5~9g。研末吞服,每次1~1.5g。散风热宜生用,其他多制用。
[单选题]羌活胜湿汤的组成药物中不含
正确答案 :C
白芷
解析:羌活胜湿汤(《脾胃论》)
【组成药物】羌活 独活 防风 川芎 蔓荆子 藁本 炙甘草
【功用】祛风,胜湿,止痛。
【主治证候】风湿在表之痹证。肩背痛不可回顾,头痛身重,或腰脊疼痛,难以转侧,苔白,脉浮。
[单选题]医学道德评价指的是
正确答案 :C
人们依据道德标准和原则对医疗群体和个人的行为所做的道德价值的判断
解析:医德评价是指人们根据一定的医德标准,对他人或自己的医德行为所作的善恶判断。
两种类型:社会评价、自我评价
三个标准:疗效、科学、社会
三种评价方式:舆论、信念、习俗
[单选题]经络腧穴按诊的异常变化不包括
正确答案 :C
色黑
解析:辨证归经,足指通过辨析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相关部位发生的病理变化,以确定疾病所在的经脉。辨证归经在经络学说指导下进行。经络按诊最常用背俞穴。
[单选题]电针法治疗肥胖症,应选用的波型是
正确答案 :A
疏密波
解析:疏密波,【治疗】
1.基本治疗
治法 祛湿化痰,通经活络。以手足阳明经、足太阴经穴为主。
主穴 中脘 天枢 曲池 阴陵泉 丰隆 太冲
配穴 腹部肥胖加归来、下脘、中极;便秘加支沟、天枢。
操作 毫针泻法。嘱患者适当控制饮食,加强锻炼。
2.其他治疗
耳针法 选胃、内分泌、三焦、脾。毫针刺,或用王不留行籽贴压,每次餐前30分钟压耳穴3~5分钟,有灼热感为宜。
[单选题]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应主选的经穴是
正确答案 :C
相应的背俞穴
解析:操作 背俞穴用补法,膻中、百会用平补平泻法。配穴按虚补实泻法操作。
[单选题]有关急性脑血管病的病变部位,下列何者是不正确的
正确答案 :E
蛛网膜下腔出血以大脑凸面畸形血管破裂最多见
[单选题]十二经脉中,在四肢末端相衔接的是( )
正确答案 :B
相互表里的阴阳经
[单选题]下列各组腧穴中,均在督脉与阳维脉交会处的腧穴是( )
正确答案 :D
风府、哑门
[单选题]寒湿困脾证与湿热蕴脾证的共同症状是
正确答案 :B
脘腹胀闷
[单选题]针灸治疗颤证时,所选择的主要经脉是
正确答案 :C
督脉、手足少阳经穴
解析:颤证
【病因病机】
本病的基本病机为肝风内动,筋脉失养,与脑髓及肝、肾、脾等关系密切。多因年老体虚、情志过极、饮食不节及劳逸失当等因素所致。
年迈久病肾亏,劳欲太过,或药物所伤,使肾气不足,肾精亏耗,虚阳内动,脑髓失养,神机失调而成;或因肾水不足,木少滋荣,或暴怒伤肝而气机不畅,阳气内阻化热生风而成;或由于久病年迈精少,或应事太烦而伤神,神伤则精损气耗,脑髓不足,神机失养,筋脉肢体失主而成。
【辨证】
主症 头部及肢体摇动、颤抖,轻者头摇肢颤,重者头部震摇大动,肢体震颤不已,不能持物,继则肢体不灵,行动迟缓,表情淡漠,呆滞,口角流涎等。
兼眩晕头胀、面红、口干舌燥、易怒、腰膝酸软、睡有鼾声,渐见头摇肢颤,不能自主,舌红,苔薄黄,脉弦紧者,为风阳内动;兼头晕目眩,耳鸣,记忆力差,头摇肢颤,溲便不利,寤寐颠倒,重则神呆,啼笑反常,语言失序,舌质淡红,舌体胖大,苔薄白,脉沉弦无力或弦细紧者,为髓海不足;兼眩晕,心悸,懒言,头摇肢颤,纳呆,乏力,畏寒肢冷,汗出,溲便失常,舌体胖大,舌质淡红,苔薄白滑,脉沉细者,为气血亏虚;兼见头晕目眩,头摇,肢麻震颤,手不能持物,胸闷泛恶,多痰涎,舌体胖大有齿痕,舌质红,苔厚腻或白或黄,脉沉滑或沉濡者,为痰热动风。
【治疗】
1.基本治疗
治法 补益脾肾,化痰熄风。以督脉、手足少阳经穴为主。
主穴 (1)四神聪 曲池 外关 足三里 阳陵泉 丰隆
(2)百会 本神 风池 合谷 三阴交 太冲
配穴 风阳内动加大椎、风府;髓海不足加肾俞、太溪;气血亏虚加气海、公孙;痰热动风加中脘、阴陵泉;颤抖甚加后溪、三间、大椎;僵直甚加大包、期门(均灸)、大椎(刺血);汗多加肺俞、脾俞、气海;口干舌麻加廉泉、承浆。
操作 两组主穴交替使用。每天或隔天治疗1次,30次为1疗程。头部穴针刺后可加用电针,选用疏波,通电20~30分钟。针刺用平补平泻法或根据病情施用补泻。僵直甚加灸大包、期门,每穴灸10分钟。或用三棱针刺大椎出血,再加拔火罐,使之出血,1周或2周刺血1次。
2.其他治疗
(1)头针法 顶中线、顶颞后斜线、顶旁1线、顶旁2线。将2寸毫针刺入帽状腱膜下,快速行针,使局部有热感,或加用电针,留针40分钟。
(2)耳针法 皮质下、脑点、神门、枕、颈、肘、腕、指、膝、肝、脾、肾、心。每次选用3~5穴,毫针用轻刺激。亦可用揿针埋藏或用王不留行籽贴压。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