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C
0.114
题目:某屋架下弦按轴心受拉构件设计,保护层厚度c=25mm,配置416(HRB400级钢筋),混凝土强度等级C40。
查看原题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某10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下一层箱形基础顶为嵌固端,房屋高度为36.4m。首层层高为4.0m,2~10层层高均为3.6m。该房屋为丙类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0g,框架抗震等级为一级。[2009年真题]
若该结构顶部增加突出小屋(第11层水箱间),其层高为3.0m。已知:第10层(层顶质点)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F10=682.3kN,第11层(层顶质点)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F11=85.3kN,第10层的顶部附加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为ΔF10=910.7kN。试问,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时,顶部突出小屋(第11层水箱间)以及第10层的楼层水平地震剪力标准值V[XBEk11.gif](kN)和V[XBEk10.gif](kN),分别与下列何组数值最为接近? ( )提示: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作答。
VEk11=256,VEk10=1680
[多选题]《钢规》5.1.5条,只规定了填板间的距离,请问,该距离是净距还是中至中的距离?另外,填板的构造尺寸如何?在徐建的习题集里面有一道题(题3-74),其中假设了填板宽60mm。还有题3-79假设填板宽度100mm。不知道根据什么取值的?
[多选题]"设计基准期"和"设计使用年限"如何区别?
[单选题]在长方形平面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高层结构中,关于剪力墙布置的下列几种说法,其中何项不够准确? ( )[2007年真题]
两方向的剪力墙宜集中布置在结构单元的两尽端,增大整个结构的抗扭能力
解析:A项,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第8.1.5条,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成双向抗侧力体系;抗震设计时,结构两主轴方向均应布置剪力墙,及8.1.7条第3款,纵横剪力墙宜组成L形、T形和[等形式,正确;B项,根据8.1.7条第4款,单片剪力墙底部承担的水平剪力不应超过结构底部总水平剪力的30%,正确;C项,根据第8.1.8条第2款,纵向剪力墙不宜集中布置在房屋的两尽端,错误;D项,根据8.1.7条第7款,抗震设计时,剪力墙的布置宜使各主轴方向的侧向刚度接近,正确。
[单选题]某具有高层装配整体楼面的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设防烈度8度,楼面横向宽度18m,在布置横向剪力墙时,下列间距符合规定的是( )。
30m
解析: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表8.1.8,装配整体楼盖时剪力墙间距为2.5×18=45m和30m两者取小值,故应取30m。
[单选题]关于在抗震设防区应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框架梁宜采用后张有黏结预应力钢筋和非预应力钢筋的混合配置方式
解析:A项,9度区也可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但应有充分依据,并采取可靠措施;CD两项,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第11.8.4条,预应力强度比对框架梁的抗震性能有重要影响。从使用角度看,该比值大一些好,从抗震角度看,该比值小一些好。应结合工程具体条件,全面考虑两方面的要求后确定。
[多选题]11.设防烈度为8度、乙类建筑,房屋高度为38m的框架结构,满足《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表6.1.1中最大适用高度为40m的要求。查表6.1.2确定抗震等级时,由于是乙类建筑,依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的3.0.3条,应提高1度即按照9度考虑,可是,表中9度时只有≤24m的情况。如何处理?
[单选题]《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规定,在计算地基变形时,所采用的荷载中,不应计入风荷载,则下列分析的理由中正确的是( )。
地基变形计算的是最终的沉降,是在荷载长期作用下产生的固结变形。风荷载是重复荷载,不是恒定的荷载,不会产生固结变形
解析:基础底面的附加压力可以由各多种荷载引起,包括风荷载。如果需要计算风荷载产生的变形,计算公式中所用的指标就不能用压缩模量,而应当采用重复荷载作用下测得的弹性模量。在规范所给定的变形计算公式中规定采用压缩模量,即在室内试验中每级荷载作用下按稳定变形求得的指标,用以计算的结果是固结变形,即最终沉降,因此,与之相应的荷载必然不能包括重复作用的风荷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