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C
1600
题目:某建筑物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柱下桩基础采用九根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桩直径d=600mm,为提高桩的承载力及减少沉降,灌注桩采用桩端后注浆工艺,且施工满足《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的相关规定。框架柱截面尺寸为1100mm×1100mm,承台及其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γ[XB0.gif]=20kN/m[SB3.gif]。承台平面尺寸、桩位布置、地基土层分布及岩土参数等如图20-24(Z)所示。桩基的环境类别为二a,建筑所在地对桩基混凝土耐久性无可靠工程经验。
[JZ634_209_1.gif]
查看原题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某现浇框架-核心筒高层建筑结构,地上35层高130m,内筒为钢筋混凝土,外周边为型钢混凝土框架,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丙类,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g,场地类别为Ⅱ类,阻尼比ζ=0.04,结构的基本自振周期T[XBzl.gif]=2.0s,周期折减系数取0.8。
抗震设计时,在水平地震作用下,对应于地震作用标准值的结构底部总剪力计算值为8800kN;对于地震作用标准值且未经调整的各层框架总剪力中,24层最大,其计算值为1600kN。则各楼层框架的剪力经调整后最接近于( )kN。
1760
[单选题]关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组合设计值S的表达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对于频遇组合,可变荷载效应采用荷载的频遇值效应
解析: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第3.2.7~3.2.10条及其条文说明,对于频遇组合,仅可变荷载效应组合的设计值S的第二项,即可变荷载效应最大的采用荷载的频遇值效应,而其他可变荷载效应均采用荷载的准永久值效应。
[单选题]某13层钢框架结构,箱形方柱截面如下图所示,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回转半径ix=i[XBzy.gif]=173mm,钢材采用Q345(f[XBzy.gif]=325N/mm2)。则满足规程要求的最大层高h,应最接近于( )mm。
提示:
①按《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 99-98)设计;
②柱子的计算长度取层高h。
[LXL20160215_1_140.gif]
8800
解析:根据《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 99—98)第6.3.6条,8度抗震设防结构,柱的长细比为:[LXL20160215_1_170.gif]
则:[LXL20160215_1_171.gif]
[单选题]某2层钢筋混凝土办公楼浴室的简支楼面梁,安全等级为二级,从属面积为13.5m2,计算跨度为6.0m,梁上作用恒荷载标准值g[XBzk.gif]=14.0kN/m(含梁自重),按等效均布荷载计算的梁上活荷载标准值p[XBzk.gif]=4.5kN/m。
[JZ634_159_1.gif]
假定,该梁两端均与框架柱刚接,当进行截面抗震验算时,试问,该梁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按简支梁计算的梁端剪力设计值V[XBGzb.gif](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提示:假定重力荷载对该梁抗震不利。
60
[单选题]如下图所示,Q235钢焊接工字形截面压弯构件,翼缘为火焰切割边,承受的轴线压力设计值N=850kN,构件一端承受M=490kN·m的弯矩(设计值),另一端弯矩为零。构件两端铰接,并在三分点处各有一侧向支承点。截面几何特性:A=151.2cm2,Wx=3400cm3,ix=29.69cm,i[XBzy.gif]=4.55cm。
[LXL20160204_1_209.gif]
压弯构件腹板局部稳定应满足表达式为( )。
63.3<64.9
[单选题]某10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如图27-32(Z)所示,质量和刚度沿竖向分布比较均匀,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抗震设防烈度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10g,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场地类别Ⅱ类。
[JZ634_59_1.gif]
假定,房屋集中在楼盖和屋盖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为:首层G1=12000kN,G[XB2jian9.gif]=11200kN,G10=9250kN,结构考虑填充墙影响的基本自振周期T1=1.24s,结构阻尼比ξ=0.05。试问,采用底部剪力法估算时,该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F[XBEzk.gif](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2410
解析:1.由《抗规》5.2.1条,
G[XBzezq.gif]=(12000+8×11200+9250)×0.85=110850×0.85=94223kN
由《抗规》5.1.5条,
ξ=0.05,γ=0.9,η2=1.0,T[XBzg.gif]=0.35,T1=1.24s=[JZ634_59_2.gif]=3.54T[XBzg.gif]
地震影响系数曲线位于《抗规》图5.1.5曲线下降段,
[JZ634_59_3.gif]
F[XBEzk.gif]=0.0256×94223=2412kN,故选A。
【命题思路】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水平地震作用底部剪力法的理解和掌握。
【解题分析】
1.底部剪力法是结构抗震分析计算最为基本的方法,是早期结构抗震分析计算中使用较多的简化计算方法,随着计算机的应用及普及,一般情况下,均可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进行计算,但是底部剪力法在结构概念设计和方案设计或初步设计阶段的估算中也往往被采用,作为结构设计师应熟练掌握。
2.底部剪力法的使用条件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5.1.2条明确规定:高度不超过40m、以剪切变形为主且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结构,可采用底部剪力法等简化方法。本题题设条件符合上述要求,考生只要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5.2.1条,即可顺利解答本题。
2.由《抗规》5.2.1条
[JZ634_60_1.gif]
由《抗规》表5.2.1
δ[XBzn.gif]=0.08T1+0.07=0.08×1.10+0.07=0.158
ΔF10=3750×0.158=593kN,故选D。
【命题思路】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底部剪力法中顶部附加水平地震作用的理解和应用。
【解题分析】
1.底部剪力法主要反应结构主振型的特性,因而计算的结构顶部剪力较小,也往往小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的计算结果,尤其当房屋楼层较多、结构自振周期较长时误差会更大,因此,采用底部剪力法时结构顶部附加水平地震作用需要放大,这是底部剪力法的特点,应熟练掌握。
2.鉴于二级注册考试,本题比较简单,只要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5.2.1条相关条文即可顺利解答。
3.根据《高规》3.7.5条,框架结构[θ[XBzp.gif]]=1/50。
对本结构而言,轴压比大于0.4,可采用柱子全高的箍筋构造比规程中框架柱箍筋最小配箍特征值大30%,从而层间弹塑性位移角限值可提高20%。
薄弱层底层:
[JZ634_60_2.gif]
根据《高规》5.5.3条
[JZ634_61_1.gif]
ξ[XBzy.gif]=0.45,查表5.5.3,η[XBzp.gif]=1.9
[JZ634_61_2.gif]
故选B。
【命题思路】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高层建筑结构薄弱层(部位)弹塑性变形简化计算方法的理解。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5.5.2条,对不超过12层且层侧向刚度无突变的框架结构可采用简化计算方法,即:Δu[XBzp.gif]=η[XBzp.gif]Δu[XBzg.gif],通过对该式的变换,本题重点考核符合条件的罕遇地震作用下按弹性分析的层间位移Δu[XBze.gif]的简单计算。
【解题分析】
1.对于层数不多且侧向刚度无突变的框架结构,可以采用简化计算方法估算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弹塑性层间位移Δu[XBzp.gif]。而应用该简化计算方法需要符合相应的规定,如薄弱部位,对楼层屈服强度系数沿高度分布均匀的结构,可取底层。本题题设条件已明确底层为薄弱部位,这是解答本题的基础,如果薄弱层选为其他层将无法得出正确选项。对于二级考试,该条件已近乎给出。
2.明确了底层为薄弱层后,尚需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3.7.5条确定本题框架结构的层间弹塑性位移角限值[θ[XBzp.gif]]=1/50,但是,若仅以1/50代入前述相关公式,本题也不能解答正确。
3.需要指出的是,考生须正确理解《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3.7.5条,框架结构的弹塑性层间位移角限值与所采取的结构措施有关,轴压比不大时层间位移角限值可适当放宽,加大框架柱的配箍率也可以适当放宽框架结构的弹塑性位移角限值。这是本题的重要考点,考生若对该条文熟悉并理解正确,实际工程中也注意过相应的问题,则根据题设条件就能够顺利解答本题。
4.根据《高规》5.4.1条,对于框架结构满足:
[JZ634_61_3.gif]
弹性计算分析时可不考虑重力二阶效应的不利影响。
各层重力荷载设计值分别为:G1=1.2×11500+1.4×800=14920kN
G2~G9=1.2×11000+1.4×800=14320kN
G10=1.2×9000+1.4×600=11640kN
D1≥20×(14920/4.5+8×14320/3.3+11640/3.3)=831160kN/m
故选C。
【命题思路】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高层框架结构重力二阶效应(P-Δ效应)上限要求的理解和应用,即对《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5.4.1条的理解和应用。
【解题分析】
1.《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5.4.1条的规定,是对结构重力二阶效应(P-Δ效应)的上限要求,即对重力二阶效应可忽略不计时的刚重比要求。当结构刚重比满足该条规定要求时,结构的二阶效应影响相对较小,结构按弹性分析的二阶效应对结构内力位移的增量控制在5%以内,在考虑实际刚度折减50%的情况下,结构内力增量可控制在10%以内,重力二阶效应(P-△效应)可以忽略不计。
2.本题主要是针对框架结构,因此,依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公式(5.4.1-2),即可顺利解答。需要注意的是,式中所用的是楼层重力荷载设计值G[XBzi.gif],而不是地震作用计算时所用重力荷载代表值G[XBE.gif]。
5.根据《高规》表6.4.3-2,抗震等级二级时,箍筋最小直径为8mm,最大间距为100mm,[JZ634_62_2.gif]
根据《高规》第6.4.10条,节点核心区要求配箍特征值≥0.10,且要求体积配箍率≥0.5%。
根据《高规》式(6.4.7),
[JZ634_63_1.gif]
故选C。
【命题思路】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规范关于高层框架节点核心区设置水平箍筋的有关规定的理解与应用,以及对柱体积配箍率概念的理解和计算。
【解题分析】
1.本题需要解答二级框架结构的框架柱,满足《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构造要求的节点核心区箍筋体积配箍百分率p[XBzv.gif]最小值。关于框架柱节点核心区箍筋的设置要求,《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以及《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均有类似规定,本题依据上述三本任一规范均能顺利解答,为方便答题,提示要求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进行解答。此外,为了方便计算和保证计算结果的唯一性,提示又给出在进行柱箍筋体积配箍率计算时可不计入箍筋重叠部分。
2.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6.4.10条第2款,二级框架节点核心区的体积配箍率不宜小于0.5%,若考生以此作为选项答案将导致错误结果。实际上《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还指出,框架节点核心区箍筋的构造要求宜符合第6.4.3条有关柱箍筋的规定,这是本题的考点,考生只要理解箍筋体积配箍率的概念,本题不难解答。
3.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表6.4.3-2,抗震等级二级时,箍筋最小直径为8mm,最大间距为100mm,[JZ634_63_2.gif]
而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式(6.4.7),柱箍筋加密区箍筋的体积配箍率尚应符合:
[JZ634_63_3.gif],从而答案选项A、B均不正确,故选C。
6.根据《高规》第5.2.3条,对重力荷载代表值的梁端弯矩进行调幅:
M[SBpieXBG.gif]=0.85×135=115kN·m
《高规》表5.6.4,建筑高度小于60m,不考虑风荷载,组合弯矩设计值为:
M[XBB.gif]=1.2×M[SBpieXBG.gif]+1.3×M[XBE.gif]=1.2×115+1.3×130=307kN·m,故选B。
【命题思路】
本题比较简单,主要考查考生对地震设计状况下,梁顶最不利组合弯矩设计值的简单计算,以及对《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5.6.3、5.6.4条以及5.2.3条的理解与应用。
【解题分析】
1.高层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状况下,荷载和地震作用基本组合效应设计值的组合项包括:重力荷载代表值效应、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效应、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效应以及风荷载效应标准值,全部考虑比较复杂,为降低试题难度本题通过题设条件简化其他组合项,因房屋高度小于60m,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5.6.4条可不考虑风荷载组合项,因此,相对简单,容易解答。
2.需要注意的是,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5.2.3条,框架梁的弯矩组合要求是先调幅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弯矩,后组合水平作用下的弯矩,这也算本题的考点。考生若对此理解,将不难得出正确解答。
3.实际工程中电算程序应用较多,考生应对照规范规定,注意对程序技术条件理解和核查,注重对电算结果的判断。
[单选题]某工字形柱采用Q345钢,翼缘厚度40mm,腹板厚度20mm。试问,作为轴心受压构件,该柱钢材的强度设计值(N/mm2)应取下列何项数值?
265
解析:根据《钢规》表3.4.1-1及其后的注解,对轴心受力构件其钢材的强度设计值应按截面中较厚板件的厚度取值。
【命题思路】
1.本题的主要考点为钢材的强度设计值取值,是一道单选概念题。
2.根据《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第3.4.1条,钢材的强度设计值,应根据钢材的厚度或者直径的不同分别采用,同时还要考虑钢材的牌号。
3.对于端面承压(刨平顶紧)情况下的强度设计值,则与钢材的厚度或直径无关,只与钢材的牌号有关。
【解题分析】
1.钢材的强度设计值与钢材的厚度直接相关,钢材的厚度越大,其强度设计值越低。
2.对于由不同厚度钢材组成的钢结构构件,对轴心受拉和轴心受压构件其钢材的强度设计值应取厚度最大钢板的强度设计值作为整个构件的强度设计值。
[单选题]位于9度抗震设防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4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建筑场地属Ⅱ类的办公大楼,地面以上有10层,总高40m,结构形式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剖面和平面如下图所示。该楼层顶为上人屋面。通过计算,已知每层楼面的永久荷载标准值共12500kN,每层楼面的活荷载标准值共2100kN;屋面的永久荷载标准值共13050kN,屋面的活荷载标准值共2100kN。经动力分析,考虑了填充墙的刚度后的结构基本自振周期T1为0.9s。该楼的结构布置、侧向刚度及质量等均对称、规则、均匀、属规则结构。
办公楼的平面与剖面
[LXL20160216_1_27.gif]
第8层的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F[XBvgk.gif]最接近于( )kN。
3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