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题目:某多层砖砌体房屋,底层结构平面布置如图33-37(Z)所示,外墙厚370mm,内墙厚240mm,轴线均居墙中。窗洞口均为1500mm×1500mm(宽×高),门洞口除注明外均为1000mm×2400mm(宽×高)。室内外高差0.5m,室外地面距基础顶0.7m。楼、屋面板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板,砌体施工质量控制等级为B级。 [JZ635_141_1.gif]
解析:1. 1.根据《抗规》表7.1.2,7度设防的普通砖房屋层数为7层,总高度限值为21m;乙类房屋的层数应减少一层且总高度降低3m。 2.根据《抗规》第7.1.2条第2款,横墙较少的房屋,房屋的层数应比表7.1.2的规定减少一层且高度降低3m。 3.根据《抗规》第7.1.2条第4款,蒸压灰砂砖砌体房屋,当砌体的抗剪强度仅为普通黏土砖砌体的70%时,房屋的层数应比表7.1.2的规定减少一层且高度降低3m。 4.横墙较少计算:3×6×5.4/18×12.9=41.86% 【命题思路】 本题为概念题,为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措施方面内容。主要考查对多层砌体房屋的层数和总高度限值要求规定的理解。 【解题分析】 1.本题属建筑抗震类别为乙类房屋,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0-2010第7.1.2条表7.1.2注3,房屋总层数应减少一层且总高度降低3m。 2.需判断是否属于横墙较少或横墙很少的多层砌体房屋。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0-2010第7.1.2条第2款,对横墙较少的房屋,房屋的层数应比表7.1.2的规定减少一层且高度降低3m。 3.采用蒸压灰砂砖的砌体房屋,砌筑砂浆为普通砂浆时,根据《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表3.2.2,砌体的抗剪强度设计值为烧结普通黏土砖砌体的70%。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0-2010第7.1.2条第4款,房屋的层数应比表7.1.2的规定减少一层且高度降低3m。 4.共减少三层、降低9m,知D正确。 5.本题机读通过率17.35%。 2. 本工程横墙较少,且房屋总高度和层数达到《抗规》表7.1.2规定的限值。 根据《抗规》第7.1.2条第3款,当按规定采取加强措施后,其高度和层数应允许按表7.1.2的规定采用。 根据《抗规》第7.3.1条构造柱设置部位要求及第7.3.14条第5款加强措施要求,所有纵横墙中部均应设置构造柱,且间距不宜大于3.0m。 【命题思路】 本题为概念题,为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构造措施关于构造柱设置方面内容。圈梁构造柱是确保砌体结构抗震性能的重要措施,考生应予以高度重视。 【解题分析】 1.需判断是否属于横墙较少的多层砌体房屋。 2.本题属建筑抗震类别为丙类房屋,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当采用加强措施并满足抗震承载力要求时,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0-2010第7.1.2条第3款,其层数允许为6层、总高度为18m。 3.构造柱设置除满足一般规定外,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0-2010第7.3.14条第5款,对横墙较少房屋,当其层数及总高度达到限值时,加强措施之一是所有纵横墙中部应设置构造柱且间距不宜大于3m。 4.构造柱的确定与对规范规定的理解密切相关,本题表面看是在数构造柱数量,很简单,有考生戏称是在考小学生数数,但从阅卷结果看,本题通过率并不理想。 5.本题机读通过率10.73%。 3. 根据《抗规》第7.3.8条,门厅内墙阳角处的大梁支承长度不应小于500mm。 【命题思路】 本题为概念题,为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构造措施关于梁支承长度方面内容。 【解题分析】 1.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0-2010第7.3.8条第2款,此条为强制性条文,题目很容易作答。 2.有的考生没有注意题目中标出的"门厅"条件,并联系到过梁支承长度,导致错误答案。 3.纵观题1-3题可以发现,这些题目的实际作答难度并不大,尤其是本题,基本是送分题,但作答结果很不理想,这值得深思。 4.本题机读通过率12.16%。 4. 根据《砌规》第5.1.3条,构件高度H=3.6+0.5+0.7=4.8m 横墙间距s=5.4m>H且<2H=9.6m 由《砌规》第4.2.1条s<32m,刚性方案,根据《砌规》表5.1.3,计算高度H[XB0.gif]=0.4s+0.2H=0.4×5.4+0.2×4.8=3.12m 根据《砌规》式(5.1.2-1),[JZ635_144_1.gif] e=0,查表《砌规》表D.0.1-1,得[JZ635_144_2.gif] 【命题思路】 本题主要考查构件高厚比和偏心距对受压承载力的影响系数ψ值的计算。 【解题分析】 1.本题横墙间距已给出,可判断房屋的静力计算方案为刚性方案。 2.根据《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第5.1.3条,计算构件高度。 3.根据《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表5.1.3,确定构件计算高度H[XB0.gif]。 4.根据《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第5.1.2条式(5.1.2-1)计算构件的高厚比。 5.由构件高厚比值、轴心受压(e=0)条件,查《砌体结构设计规范》表D.0.1-1即可。 6.本题机读通过率55.63%。 5. 根据《砌规》第5.1.3条,构件高度H=3.0+0.5+0.7=4.2m 横墙间距s=6.0m>H且<2H=8.4m根据《砌规》表5.1.3,计算高度H[XB0.gif]=0.4s+0.2H=0.4×6.0+0.2×4.2=3.24m根据《砌规》式(6.1.1),[JZ635_144_5.gif] [JZ635_144_6.gif] [JZ635_145_1.gif] 【命题思路】 本题主要考查构件高厚比β的计算。 【解题分析】 1.由横墙间距判断房屋的静力计算方案为刚性方案。 2.根据《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第5.1.3条,计算构件高度。 3.据《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表5.1.3,确定构件计算高度H[XB0.gif]。 4.根据《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式(6.1.1)计算构件的高厚比。 5.考虑洞口大小及构造柱设置对允许高厚比的修正。 6.本题机读通过率38.75%。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假定已求得汽车荷载F[zQ.gif]=130kN,已知按偏心受压法计算,1号主梁的跨中横向影响线的竖标值η11=0.60,η12=0.40,η[15.gif]=-0.20;2号主梁的跨中横向影响线的两个竖标值η12=0.40,η[22.gif]=0.30;5号主梁的跨中横向影响线的竖标值η[15.gif]=-0.2,η[25.gif]=0,η[55.gif]=0.60。试问,梁桥跨中横隔梁在2号主梁、3号主梁之间的跨中r-r截面由汽车荷载产生的弯矩标准值M[2-3.gif](kN·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已知,该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0g。建筑物顶部附设6m高悬臂式广告牌,附属构件重力为100kN,自振周期为0.08s,顶层结构重力为12000kN。试问,该附属构件自身重力沿不利方向产生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F(kN)应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