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ABCD

甲国宪法不是书面宪法 乙国宪法不是柔性宪法 丙国宪法是规范宪法 丁国宪法不是协定宪法

题目:甲国宪法奉行主权在君,产生于资产阶级虽有一定力量但还不能占据优势的情况下。乙国宪法制定和修改宪法的机关不是普通立法机关,是特别成立的宪法委员会,在制定和修改宪法的程序也不同于普通的立法程序。丙国宪法是由民意机关制定的宪法,奉行人民主权原则,在形式上强调以民意为依归,以民主政体为价值追求。丁国宪法不具有统一法典的形式,其由各种法律文书、宪法判例和宪法惯例组成。下列选项中判断正确的是哪一项?

解析:

答案】B

  【考点】本题考点是宪法的分类。

  【解析】刚性宪法是指制定、修改的机关和程序不同于一般法律的宪法。对此,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制定或修改宪法的机关不是普通立法机关,而往往是特别成立的机关;二是制定或者修改宪法的程序严于一般的立法程序;三是不仅制定或修改宪法的机关不是普通立法机关,而且制定或修改宪法的程序也不是普通的立法程序。柔性宪法是指制定、修改的机关和程序与一般法律相同的宪法。乙国宪法制定和修改宪法的机关不是普通立法机关,是特别成立的宪法委员会,在制定和修改宪法的程序也不同于普通的立法程序,所以乙国宪法是刚性宪法,不是柔性宪法,故B项正确,应当入选。关于钦定宪法、民定宪法和协定宪法的分类,其标准是制定宪法的机关之不同。钦定宪法是指由君主或以君主的名义制定和颁布的宪法,其奉行主权在君的原则。民定宪法是指由民意机关或者由全民公决制定的宪法,其奉行人民主权原则,至少在形式上强调以民意为依归,以民主政体为价值追求。协定宪法指由君主与国民或者国民的代表机关协商制定的宪法,它往往是阶级妥协的产物。依据甲国宪法奉行主权在君,产生于资产阶级虽有一定力量但还不能占据优势的情况下,可以判断出甲国宪法是钦定宪法。依据丙国宪法是有民意机关制定的宪法,奉行人民主权原则,在形式上强调以民意为依归,以民主政体为价值追求,可以判断出丙国宪法是民定宪法。而书面宪法是指书面上的、规范意义上的宪法,钦定宪法一般而言,是一种书面宪法,故A项错误。规范宪法是和名目宪法相对的,规范宪法是指宪法规范支配政治过程的情况,也就是权力过程服从宪法规范的宪法。名目宪法是指宪法只是作为一种法的形式起作用,政治过程不受宪法规范的制约,是一种缺乏现实适应性的宪法。题干对丙国宪法的表述仅仅能得出丙国宪法是民定协定,而不能一定得出丙国宪法是规范宪法,所以C项不可以入选。成文宪法和不成文宪法的分类所依据的标准为宪法是否具有统一的法典形式。成文宪法是指具有统一法典形式的宪法,有时也叫文书宪法或制定宪法。不成文宪法则是不具有统一法典的形式,而且散见于多种法律文书、宪法判例和宪法惯例的宪法。依照本题题干,可以判断出丁国宪法是不成文宪法,至于丁国宪法是不是协定宪法则不一定,所以D项不能入选。对于本题四个选项,依照排除法、确认法也可以选出正确答案。

 

查看原题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第 24 题 已经取得生产许可证的家家乐烟花爆竹厂,后因当地有关法规规定,不能在该区域生产烟花爆竹了,由于法律规定本身的变化导致家家乐之前的生产许可证失效,由此给该厂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关于本案,下列有关行政补偿问题说法正确的是:
  • 应先向相关行政机关提出行政补偿的申请

  • 解析:[考点]行政补偿

  • [单选题]第 40 题 甲以出卖为目的,将乙女拐骗至外地后关押于一地下室,并曾强奸乙女。甲在寻找买主的过程中因形迹可疑被他人告发。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前往解救时,甲的朋友丙聚众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解救行为。对本案的处理,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对丙应以拐卖妇女罪的共犯论处

  • 解析:[考点] 拐卖妇女、儿童罪的加重情节和既遂标准

  • [多选题]在生效判决执行过程中,下列哪些做法是正确的?
  • 当事人、利害关系人认为执行人员的执行行为违反法律规定的,可以向负责执行的法院提出书面异议,并且对执行法院作出的裁定可以申请复议

    当事人对法院有关执行异议的裁定有异议,如果该异议涉及原判决,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办理

    案外人对法院有关执行异议的裁定有异议,如果该异议不涉及原判决,则可自裁定送达之日起l5 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 解析:[考点]执行异议

  • [单选题]任某门前公路上有一泥沟。某日,一货车经过泥沟,由于颠簸掉落货物一件,被任某拾得据为己有。任某发现有利可图,遂将泥沟挖深半尺。次日,果然又拾得两袋车上颠落的货包。关于任某行为的性质,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不当得利和侵权行为


  • [单选题]王某依公司法设立了以其一人为股东的有限责任公司。公司存续期间,王某实施的下列哪一行为违反公司法的规定?
  • 决定用公司资本的一部分投资另一公司,但未作书面记载


  • [单选题]为谋财绑架他人的,在下列哪一种情形下不应当判处死刑?
  • 甲绑架并伤害被绑架人致其残疾的

  • 解析:本题考核死刑在绑架罪中的适用。

      《刑法》第239条规定:“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他人的,或者绑架他人作为人质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情节较轻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犯前款罪,致使被绑架人死亡或者杀害被绑架人的,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以勒索财物为目的偷盗婴幼儿的,依照前两款的规定处罚。“

      根据上述规定可见,犯绑架罪判处死刑的情形是“致使被绑架人死亡或者杀害被绑架人”的情形,包括故意或过失两种主观心理状态,故A项甲绑架并伤害被绑架人致其残疾的,不应当判处死刑,而其他三项应当判处死刑。(该考点属于非常规考点,提醒考生注意更加细致的掌握刑法关于定罪量刑的规定。)


  • 推荐下载科目: 司法考试 教师资格 心理咨询师 社会工作者 公共营养师 管理咨询师 教师公开招聘 营销师 食品安全员 黄金从业资格
    @2019-2025 布丁学网 www.51ksbd.net 蜀ICP备20012290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