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秦律
题目: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律为形式公布的封建成文法典是( )。
解析:解析:我国古代改法为律是战国时期商鞅完成的。战国时期,随着封建法律的不断发展、完善和法制建设经验的进一步积累,人们已不仅仅满足于法的公平性,而要求把法律的普遍性和必行性提到更高的位置上来。因此,商鞅“改法为律”。“律”,强调法律规范的普遍性,兵有“范天下不一而归于一”的功能。“改法为律”是法律观念上的一大进步。本题中,铸刑书是春秋时期郑国的立法活动,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的活动。该活动发生于商鞅“改法为律”之前,因此A不能选。竹刑是春秋时期郑国大夫邓析私刻的法律规范,该活动也发生于商鞅“改法为律”之前,因此B不能选。《法经》作为我国第一部封建成文法典虽制定于战国时期,但是《法经》的出台早于商鞅“改法为律”活动,因此C也不能选。商鞅变法,颁布《泰律》,该法律正式以律命名,为我国以律命名法典的开端,该法典并为秦朝沿用,从此,我国历代封建成文法典都以律命名,直到清末。因此,选项D是正确答案。
查看原题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元朝建立前,成吉思汗制定了一部简单的成文法,其名称是( )。
《大札撒》
解析:解析:《泰和律义》是金国制定的成文法。元的“条格”相当于唐宋金以来的“令”、“格”、“式”,是一种法律形式。《风宪宏纲》则是元仁宗时制定的。因此,排除A、C、D,唯有B是元建立前制定的。
[单选题]公民的人身自由包括( )。
通信自由
解析:解析:本题考的也是有关公民基本权利中人身自由部分的内容。公民的人身自由有广义、狭义两方面:狭义的人身自由主要指公民的身体不受非法侵犯,广义的人身自由则还包括与狭义的人身自由相关联的人格尊严、住宅不受侵犯,与公民个人私生活有关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等权利和自由。
[单选题]在我国,形式意义上的民法仅指(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解析:解析:本题考核对概念的正确理解,形式意义上的民法仅指成文的以民法典命名的法律规范,在我国即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单选题]行为人在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过程中,自动停止继续实施犯罪行为的,其行为构成( )。
犯罪中止
解析:解析:这是一道很具有迷惑性的试题。其实,认真审题还是很简单的,由于题干中强调了是在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犯罪预备过程当中停止犯罪的,因此,很多考生匆忙就选择了A。实际上,首先应当考虑停止犯罪的原因是被动的还是主动的,这才是问题的关键,因为犯罪中止可以发生在整个犯罪过程中。出现这种题目时,考生应当严格按照以下顺序进行判断:首先判断犯罪停止的原因是什么,是主动的,则为犯罪中止;是被动的,则可能为犯罪预备或犯罪未遂。其次判断犯罪停止在哪一个过程当中,停止在犯罪预备阶段,则为犯罪预备;停止在犯罪实行阶段或犯罪实行后阶段,则为犯罪未遂。
[多选题]根据宪法和法律,下列哪些表述是正确的?( )
自治区人大常委会行使地方立法权
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解析:BC
[单选题]某甲虚构某乙侮辱妇女的犯罪事实,并在众人中散布,某甲应构成( )。
诽滂罪
解析:解析:某甲虚构某乙侮辱妇女的犯罪事实,但并没有向有关机关告发,而是在众人中散布,构成诽谤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