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A
自然人
题目:公民是指具有一个国家国籍的( )。
解析:解析:公民,也称为“国民”,是指具有某个国家国籍的自然人。
查看原题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多选题]下列属于宪法监督方式的是( )。
事先审查
宪法控诉
附带性审查
专门机关审查
解析:ABCD
[单选题]诉讼时效在民事法律事实中的分类属于( )。
民事法律事件
解析:解析:本题考核诉讼时效的性质,诉讼时效的经过与人的意志无关,所以它属于民事法律事件。
[单选题]依物权客体性质可将物权区分为( )。
动产物权与不动产物权
[多选题]甲教唆乙杀丁,丙知情后,给乙提供一把匕首,乙将丁杀害。关于本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本案的共同犯罪是复杂共同犯罪
甲、乙一般可以认定为主犯
丙一般可以认定为从犯
解析:解析:复杂共同犯罪是指各共同犯罪人之间存在着犯罪分工的共同犯罪。本案中各共同犯罪人之间存在着犯罪分工:甲为教唆犯,乙为实行犯,丙为帮助犯。故 A说法正确。必要共同犯罪是指刑法分则规定的只能以二人以上的共同行为作为犯罪构成要件的犯罪。如聚众冲击国家机关罪。而本案所涉的故意杀人罪是可以由一个人单独实施的犯罪。故B说法不正确。本案中,甲作为教唆犯、乙作为实行犯在杀害丁的共同犯罪中均起了主要作用,可以认定为主犯;丙作为帮助犯,是在共同犯罪中其辅助作用的从犯。故C、D两种说法均正确。
[多选题]规定公民有取得国家赔偿权利的我国宪法是( )。
1954年宪法
1982年宪法
解析:解析:1954年宪法第97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违法失职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有向各级国家机关提出书面控告或者口头控告的权利。由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而受到损失的人,有取得赔偿的权利。”1982年宪法第41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1975年宪法和1978年宪法中均未规定公民取得国家赔偿的权利。
[单选题]听力原文:累犯的成立条件下列情况中构成累犯的有( )。
刘某因危害国家安全被判处拘役,在刑罚执行完毕5年以后,又犯间谍罪,并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累犯的成立条件。由于构成累犯,要求以前罪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为条件,选项A中,李某前罪被宣告缓刑,而缓刑考验期满的法律后果是原判刑罚不再执行,不存在刑罚执行完毕问题,故A项不成立累犯。选项B中,王某前罪为过失犯罪,不符合累犯对前后罪罪质的要求,故不成立累犯。选项D中,后罪不符合累犯前后罪刑罚量的要求,故D项不正确。故应选C。
[单选题]宋朝最经常、最重要的立法活动称为( )。
编敕
解析:解析:考查要点是宋朝的立法。宋朝最重要、最经常的立法活动称为“编敕”,在宋代,每一个皇帝上台之后,都会进行编敕活动,由此成为最经常的立法活动。在宋朝;敕的地位很高,甚至达到以敕破律、以敕代律的局面,可见,A项表述正确;编例虽为宋朝的立法活动,但不如编敕频繁,因此,排除B项。刑统属于宋朝的基本法典,但是仅在宋朝初年进行编纂,并不经常,因此,排除C项。律例属于明清时期的立法活动,宋朝没有这种立法活动,因此,排除D项。
[多选题]目前我国的国家赔偿分为( )。
行政赔偿
司法赔偿
解析:解析:考查要点是我国公民的取得赔偿权,取得赔偿的权利,是指公民在受到国家机关不正确的处罚而得到昭雪后,或者是在受到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侵权而得到纠正后,公民要求国家负责赔偿的权利。我国《宪法》第41条第3款规定,由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而受到损失的人,有依照法律规定取得赔偿的权利。目前,我国的国家赔偿分为行政赔偿和司法赔偿两种形式。因此,A项、B项是正确的;C项、D项是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