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
题目:下列已经颁布的规范性法律文件中,不属于宪法部门范畴的是( )
解析:选项A、B、D属于宪法相关法,选项C属于经济法。
查看原题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施工企业以自有的房产作抵押,向银行借款100万元,后来施工企业无力还贷,经诉讼后其抵押房产被拍卖,拍得的价款为150万元,贷款的利息及违约金为20万元,实现抵押权的费用为10万元,则拍卖后应返还施工企业的款项为( )万元。
20
解析:根据《担保法》第46条、第53条的规定,抵押担保的范围包括主债权及利息、违约金、损害赔偿金和实现抵押权的费用。抵押合同另有约定的,按照约定。抵押物折价或者拍卖、变卖后,其价款超过债权数额的部分归抵押人所有,不足部分由债务人清偿。故应选B项。
[单选题]根据《建筑业企业资质等级标准》(建建[2001]82号),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总承包企业资质等级分为( )。
特级、一级、二级、三级
[多选题]根据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关于各单位执行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说法正确的是( )
经审查不符合民用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的,不得颁发施工许可证
对于不符合民用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的,不得出具竣工验收合格报告
建设单位不得以任何理由要求施工单位修改经审查合格的节能设计文件
施工单位进行施工时,不得违反审查合格的设计文件和建筑节能施工标准
解析:《节约能源法》规定,不符合强制性节能标准的项目,依法负责项目审批或核准的机关不得批准或者核准建设。《民用建筑节能条例》规定,国家鼓励和扶持在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中采用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所以选项E错误。建设单位不得明示或者暗示设计单位、施工单位违反民用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进行设计、施工。对不符合施工图设计文件要求的,不得使用。建设单位组织竣工验收,应当对民用建筑是否符合民用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进行查验;对不符合民用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的,不得出具竣工验收合格报告。
[单选题]关于施工承包合同中缺陷责任与保修的说法,正确的是( )。
缺陷责任期届满,承包人仍应按合同约定的各部位保修年限承担保修义务
解析:《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GF-2017-0201中,关于缺陷责任与保修:(1)工程保修的原则(15.1)在工程移交发包人后,因承包人原因产生的质量缺陷,承包人应承担质量缺陷责任和保修义务。缺陷责任期届满,承包人仍应按合同约定的工程各部位保修年限承担保修义务。(2)缺陷责任期自实际竣工日期起计算,合同当事人应在专用合同条款约定缺陷责任期的具体期限,但该期限最长不超过24个月。单位工程先于全部工程进行验收,经验收合格并交付使用的,该单位工程缺陷责任期自单位工程验收合格之日起算。因发包人原因导致工程无法按合同约定期限进行竣工验收的,缺陷责任期自承包人提交竣工验收申请报告之日起开始计算;发包人未经竣工验收擅自使用工程的,缺陷责任期自工程转移占有之日起开始计算(15.2.1)。(3)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因承包人原因导致的缺陷或损坏致使工程、单位工程或某项主要设备不能按原定目的使用的,则发包人有权要求承包人延长缺陷责任期,并应在原缺陷责任期届满前发出延长通知,但缺陷责任期最长不能超过24个月(15.2.2)。(4)任何一项缺陷或损坏修复后,经检查证明其影响了工程或工程设备的使用性能,承包人应重新进行合同约定的试验和试运行,试验和试运行的全部费用应由责任方承担(15.2.3)。(5)除专用合同条款另有约定外,承包人应于缺陷责任期届满后7天内向发包人发出缺陷责任期届满通知,发包人应在收到缺陷责任期满通知后14天内核实承包人是否履行缺陷修复义务,承包人未能履行缺陷修复义务的,发包人有权扣除相应金额的维修费用。发包人应在收到缺陷责任期届满通知后14天内,向承包人颁发缺陷责任期终止证书(15.2.4)。(6)保修责任(15.4.1)工程保修期从工程竣工验收合格之日起算,具体分部分项工程的保修期由合同当事人在专用合同条款中约定,但不得低于法定最低保修年限。在工程保修期内,承包人应当根据有关法律规定以及合同约定承担保修责任。发包人未经竣工验收擅自使用工程的,保修期自转移占有之日起算。因此,正确选项是B。
[多选题]根据我国《劳动法》的有关规定,对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规定主要包括( )。
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矿山井下的劳动
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有毒有害的劳动
用人单位应当对未成年工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解析:本题考核的是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劳动法》规定,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矿山井下、有毒有害、国家规定的第4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其他禁忌从事的劳动。用人单位应对未成年工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单选题]编制施工项目成本计划,关键是确定项目的( )
目标成本
解析:施工成本计划的编制以成本预测为基础,关键是确定目标成本。
[多选题]任意公积金的提取比例、用途等事项,由( )做出规定。
公司章程
股东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