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ⅢA期

题目:患者女,51岁,公务员。因"咳嗽、发热伴痰中带血1周"入院。患者在2个月前曾经因刺激性咳嗽伴发热在当地医疗机构诊治,被诊断为"肺部感染",予以头孢哌酮静脉滴注治疗两周后"痊愈"出院。1周前再次出现咳嗽、发热,同时伴痰中带血,胸部X线片发现左肺门阴影,CT检查发现左肺门占位病变,左肺上叶前段支气管增厚伴块影,左肺上叶前段阻塞性肺炎,左侧纵隔第五组淋巴结肿大。上腹部CT显示:肝脏、双侧肾脏及双侧肾上腺未见肿瘤转移征象。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发现左肺上叶前段支气管新生物使管腔大部分阻塞,活检病理报告为鳞状细胞癌。脑磁共振、全身骨扫描等检查未发现转移病灶。故施行外科手术治疗,行左肺上叶切除加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术。病理报告左肺上叶内结节大小约1.5cm×2.0cm,为中分化鳞癌,第五组(1/3)、第七组(2/6)和第十组(2/9)淋巴结转移、第十一组(0/13)和第十二组(0/3)淋巴结无转移。支气管切缘未见肿瘤。手术后患者恢复顺利,目前已经可以生活自理。 既往体健,否认心脏病、糖尿病、脑血管病、肝炎及其他传染病史。有吸烟史25年,每天1~2包,本次入院才戒烟。偶尔饮酒,每次大约50~100g,无其他不良嗜好。 手术后3周时体格检查:体温36.7℃,脉搏78次/分,血压112/74mmHg。患者精神正常,消瘦,轻度贫血貌,巩膜无黄染。未及浅表淋巴结肿大,左背部可见一术后瘢痕,伤口愈合良好。左肺呼吸音略低,余肺部未闻及异常呼吸音,心律齐,心率78次/分,未闻及心脏瓣膜杂音。腹部平坦,无移动性浊音,未及异常包块,无压痛及反跳痛。脊柱四肢及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 辅助检查:肺功能、血常规、尿和大便常规检查均正常;血生化:ALT 24U/L,AST 37U/L,TP 66g/L,ALB 36g/L,Cr 1.2mg/L,BUN 18mg/L;乙肝五项:均阴性。

解析:1.原发肿瘤伴左肺上叶前段阻塞性肺炎属于T2,第五组和第七组纵隔淋巴结转移为N2,没有远处转移为M0,故患者手术后的病理分期为pT2N2M0,ⅢA期。

查看原题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 [多选题]关于癌痛的三阶梯药物治疗,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目前第一阶梯代表药物分为两类,即对乙酰氨基酚和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NSAIDs)

    阿片类药物是癌痛治疗主要药物,规范使用时不会成瘾

    对难治性癌痛除使用止痛药物外,还要根据病情使用一些神经精神类等辅助用药

    低剂量起始的强阿片类药物,如吗啡、羟考酮、芬太尼等也可用于治疗中度癌性疼痛

  • 解析:具有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资格的执业医师有麻醉性止痛药的处方资格。

  • [单选题]男性,64岁,胃癌行胃大部分切除术(毕Ⅰ式吻合)后二年,出现剑突下持续烧灼痛,进食后加重,抗酸剂无效,并有胆汁性呕吐,吐后疼痛不缓解,消瘦。若检查除外了胃癌复发,目前最可能的诊断是 ( )
  • 碱性反流性胃炎


  • [单选题]下列关于恶性黑色素瘤的治疗原则中错误的是
  • 对于未行活检但临床怀疑淋巴结受侵的患者,须切除原发灶但无需进行区域淋巴结清扫

  • 解析:对于临床怀疑淋巴结受侵或者活检证实淋巴结受侵的患者,均建议切除原发灶的同时进行区域淋巴结清扫,以降低转移或复发的几率。

  • [单选题]有关靶向治疗描述错误的是
  • 只对某一特定类型肿瘤有效

  • 解析:肿瘤的靶向治疗是根据对肿瘤细胞受体和增殖调控的分子水平发病机制的认识,以细胞受体、关键基因和调控分子为靶点的治疗。其特点是抗肿瘤作用是非细胞毒性的,主要对肿瘤细胞起稳定和调节作用,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和特异性。靶向治疗是肿瘤生物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单选题]男,52岁,胸部CT检查结果提示右肺下叶近胸膜处有一最长径为3cm大小软组织密度影,右肺中叶可见单个转移结节;活检证实为腺癌;右肺门淋巴结肿大融合,余部位淋巴结及器官经相关辅助检查未见转移。该患者的临床TNM分期应考虑为( )
  • T4N1M0

  • 解析:T4为同侧不同肺炎单个或多个卫星结节。故结果应为T4N1。

  • [多选题]望舌质时应注意观察( )
  • 舌色

    舌形

    舌态


  • 考试布丁
    推荐下载科目: 内分泌学(副高) 传染病学(副高) 普通外科学(副高) 放射医学(副高) 病理学(副高) 口腔修复学(副高) 放射卫生(副高)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副高) 疼痛学(副高)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血液(副高)
    @2019-2025 布丁学网 www.51ksbd.net 蜀ICP备20012290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