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B
阑尾、天枢、上巨虚
题目:针灸治疗肠痈,选取的主穴是
解析:肠痈
【病因病机】
多因暴饮暴食,或恣食生冷不洁之物,致肠胃痞塞;或过食油腻辛辣,湿热内蕴肠间;或暴食后急迫奔走或腹部用力过度,肠络受损,瘀阻不通。以上原因皆可引起肠腑局部气血凝滞,郁而化热,积热不散,腐肉成痈。本病病位在大肠,病机不外气滞、血瘀、湿阻、热腐,基本病机为肠腑气蕴,热盛肉腐。
【辨证】
主症 转移性右下腹疼痛,疼痛呈持续性,阵发性加剧。
【治疗】
1.基本治疗
治法 清泻湿热,通调腑气。以足阳明胃经穴为主。
主穴 天枢 阿是穴 阑尾 上巨虚
配穴 发热加曲池;呕吐加内关;便秘加腹结。
操作 诸穴均用毫针刺法。留针30~60分钟,每日针2次。
2.其他治疗
(1)电针法 选取右天枢、右阑尾穴,电针刺激,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每次3060分钟,每日2次。
(2)耳针法 选取阑尾、神门,中强刺激,每次留针30~60分钟,每日2次。
查看原题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对“精不足者”,宜采取的治则是
补之以味
[单选题]吴茱萸汤证的主要头痛部位在
巅顶
[单选题]心理健康的培养应从何时开始
优生计划
[单选题]起于无名指末端的经是
三焦经
解析:手少阳三焦经经脉循行:
手少阳三焦经起始于无名指末端(关冲),上行出于第四、五掌骨之间,沿手背到达腕关节背部,再向上行于前臂外侧尺桡骨(臂外两骨)之间,穿过肘关节部,沿上臂外侧上行至肩关节
部,与足少阳胆经交叉走其后面,进入锁骨上窝(缺盆),散布于胸腔之中部(膻中),散络于心包,下行穿过膈肌,从胸至腹属于上、中、下三焦本腑。
它的支脉是从胸腔中部分出,上行出于锁骨上窝(缺盆),再上项部,联系于耳廓后面,直行向上出于耳廓上角,自此弯屈向下到面颊部再至眼眶下部。
手少阳三焦经又一分支是从耳廓后面进入耳中,再出走于耳廓前面,经过客主人穴所在部,向前交叉于面颊部,到达外眼角(目锐眦),接于足少阳胆经。
[单选题]面瘫的治疗主要以哪些经穴为主
手足阳明、手足太阳
解析:治法 祛风通络,疏调经筋。以手足阳明和手足太阳经穴为主。
主穴 攒竹 阳白 四白 颧髂 颊车 地仓 合谷
配穴 风寒证加风池;风热证加曲池;恢复期加足三里;人中沟歪斜加水沟;鼻唇沟浅加迎香;乳突部疼痛加翳风;舌麻、味觉减退加廉泉;目合困难加鱼腰、申脉(或昆仑)。
操作 攒竹、阳白均向鱼腰部透刺。面部腧穴均行平补平泻法,恢复期可加灸法。在急性期,面部穴位手法不宜过重,针刺不宜过深,取穴不宜过多,肢体远端的腧穴行泻法且手法宜重;在恢复期,肢体远端的足三里施行补法,合谷、昆仑行平补平泻法。余穴均用泻法。
[单选题]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兼见头晕、注意力不集中,宜配
四神聪、悬钟
解析:【治疗】
1.基本治疗
治法 补益气血,调理气机。以相应背俞穴为主。
主穴 百会 关元 肝俞 脾俞 肾俞 膻中 足三里
配穴 脾气不足加太白、三阴交;失眠加神门、照海;健忘加印堂、水沟;肝气郁结加太冲、内关。
操作 背俞穴用补法,膻中、百会用平补平泻法。配穴按虚补实泻法操作。
2.其他治疗
拔罐法 选足太阳经背部第1、第2侧线,用火罐行走罐法或闪罐法,以背部潮红为度。
[单选题]"十二刺"首见于( )
《黄帝内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