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选题]据《素问·异法方宜论》,中央之域人们的饮食特点是
  • 正确答案 :B
  • 食杂而不劳


  • [单选题]下列有关调胃承气汤证治法的论述,哪项是错误的
  • 正确答案 :B
  • 消滞除满

  • 解析:调胃承气汤证 【原文】阳明病,不吐不下,心烦者,可与调胃承气汤。 太阳病三日,发汗不解,蒸蒸发热者,属胃也,调胃承气汤主之。 伤寒吐后,腹胀满者,与调胃承气汤。 【释义】此三条论述阳明燥热证的证治。太阳病或汗或吐后,邪气传入阳明化热成燥;或阳明经表受邪,邪气循经入里化热成燥而形成本证。因阳明燥热上扰心神,故心烦;里热炽盛,故蒸蒸发热;燥实内结,腑气不通,故腹胀满。综合以上三条,调胃承气汤证当见心烦、蒸蒸发热、腹胀满,其病机当是邪热与阳明糟粕初结,里热炽盛为主、腑气不畅为辅。治以调胃承气汤泄热和胃,润燥软坚。

  • [单选题]用治痰热壅盛之咽喉肿痛的药物是
  • 正确答案 :B
  • 射干


  • [单选题]外用内服均能收敛止血的药物是
  • 正确答案 :A
  • 白矾

  • 解析:白矾   功效:外用解毒杀虫,燥湿止痒;内服止血,止泻,化痰。  

  • [单选题]理中丸的君药是
  • 正确答案 :B
  • 干姜

  • 解析:理中丸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 本方证脾胃虚弱,寒气内生或外袭,寒气肆虐脾胃,脾虚不运,胃虚不降,以此而变生为脾胃虚寒病理病证。脾胃虚寒证。阳虚失血证。证宜温中祛寒,益气健脾。 方中干姜为君,人参为臣。君臣相配温中健脾。中虚寒湿,故用甘温苦燥之白术为佐,燥湿健脾。佐使炙甘草,调和诸药。全方一温一补一燥,温补并用,以温为主,温中寓补,兼以燥湿。 附子理中丸,本方加附子;功用:温阳祛寒,补气健脾;主治:脾胃沉寒痼冷,或脾肾虚寒证,症见脘腹冷痛,手足厥寒,呕吐泄利,或霍乱吐利转筋等。

  • [单选题]失神的病人突然神志清醒、语言不休者属
  • 正确答案 :C
  • 假神

  • 解析:失神--无神--精亏神衰-久病重病

  • [单选题]患者头胀且痛,胸闷,口不渴,身重而痛,发热体倦,小便清长,舌苔白滑,脉濡缓。其证候是
  • 正确答案 :C
  • 伤湿


  • [单选题]下列哪项是阳明经证与阳明腑证的鉴别要点
  • 正确答案 :C
  • 有无燥屎内结


  • [单选题]对乙肝病毒感染有保护作用的是
  • 正确答案 :B
  • 抗HBs


  • [单选题]下列有关甲型肝炎的叙述,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D
  • 病死率较高


  • [单选题]孙思邈医德思想中不包含的提法是
  • 正确答案 :E
  • 万物悉备,莫贵于人

  • 解析:孙思邈   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

  • [单选题]后溪的腧穴定位是
  • 正确答案 :A
  • 微握拳,在第5掌指关节后尺侧的远侧端掌横纹头赤白肉际

  • 解析:后溪 输穴;八脉交会穴(通于督脉) 定位 微握拳,第5掌指关节后尺侧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 主治 ①头项强痛、腰背痛、手指及肘臂挛痛等痛证;②耳聋,目赤;③癫狂痫;④疟疾。 操作 直刺0.5-1寸。治手指挛痛可透刺合谷穴。

  • [单选题]任、督脉腧穴主治病证相同的是( )
  • 正确答案 :D
  • 脏腑病


  • [单选题]胆郁痰扰证最常见的原因是
  • 正确答案 :A
  • 情志不遂


  • [单选题]关于肥胖症的治疗,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A
  • 不需配合锻炼

  • 解析:【治疗】 1.基本治疗 治法 祛湿化痰,通经活络。以手足阳明经、足太阴经穴为主。 主穴 中脘 天枢 曲池 阴陵泉 丰隆 太冲 配穴 腹部肥胖加归来、下脘、中极;便秘加支沟、天枢。 操作 毫针泻法。嘱患者适当控制饮食,加强锻炼。 2.其他治疗 耳针法 选胃、内分泌、三焦、脾。毫针刺,或用王不留行籽贴压,每次餐前30分钟压耳穴3~5分钟,有灼热感为宜。

  • [单选题]针刺治疗最能使青光眼眼压下降的腧穴是( )
  • 正确答案 :B
  • 行间


  •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考试布丁
    推荐科目: 肿瘤放射治疗学(中级)[代码:343] 超声波医学(中级)[代码:346] 麻醉学(中级)[代码:347] 病理学(中级)[代码:351] 临床医学检验学(中级)[代码:352] 口腔修复学(中级)[代码:356] 疼痛学(中级)[代码:358] 重症医学(中级)[代码:359] 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中级)[代码:329] 急诊医学(中级)[代码:392]
    @2019-2025 布丁学网 www.51ksbd.net 蜀ICP备20012290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