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选题]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国家在哪些区域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严格保护。( )
  • 正确答案 :ABD
  • 重点生态功能区

    生态环境敏感区

    生态环境脆弱区

  • 解析:所谓重点生态功能区,是水源涵养、土壤保护、防风固沙、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洪水调蓄五类关系国家或区域生态安全的地域空间。所谓生态环境敏感区,是指对外界干扰和环境保护反应敏感,易于发生生态退化的区域。包括土壤侵蚀敏感区、沙漠化敏感区、盐渍化敏感区、石漠化敏感区和冻融侵蚀敏感区等。所谓生态环境脆弱区,也称生态交错区,是指两种不同类型生态系统交界过渡区域。《全国生态脆弱区保护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东北林草交错区、北方农牧交错区、西北荒漠绿洲交接区、南方红壤丘陵山地区、西南岩溶山地石漠化区、西南山地农牧交错区、青藏高原复合侵蚀区、沿海水陆交接带等是我国主要的陆地生态脆弱区类型。注意:此考点应与相关产业政策结合一并复习。

  • [多选题]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关于声环境现状监测布点,说法正确的有( )。
  • 正确答案 :ABCD
  • 厂界(或场界、边界)布设监测点

    覆盖整个评价范围

    代表性敏感点布设监测点

    必要时距离现有声源不同距离处布设监测点

  • 解析:2010年考题。

  • [单选题]下列( )废水处理的方法不属于化学处理法。
  • 正确答案 :D
  • 活性污泥法


  • [多选题]据《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技术规范(试行)》(HJ651-2013),下列哪些依法划定的区域禁止采矿?( )
  • 正确答案 :ABCD
  • 森林公园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文物古迹所在地

    地质遗迹保护区


  • [单选题]《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管理办法》规定:环境影响报告书业务范围有( )个小类,环境影响报告表分( )环境影响报告表。
  • 正确答案 :B
  • 11 一般项目、特殊项目


  • [多选题]关于生态现状调查要求说法正确的是( )。
  • 正确答案 :AB
  • 生态现状调查是生态现状评价、影响预测的基础和依据,调查的内容和指标应能反映评价工作范围内的生态背景特征和现存的主要生态问题

    在有敏感生态保护目标(包括特殊生态敏感区和重要生态敏感区)或其他特别保护要求对象时,应做专题调查


  • [单选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下列内容中,属于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对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进行监督管理的是( )。
  • 正确答案 :D
  • 出水水质和水量

  •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17版)》第五十条第三款,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对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出水水质和水量进行监督检查。

  • [单选题]根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办法(试行)》,不属于事中监督管理内容的是( )。
  • 正确答案 :C
  • 开展环境影响后评价及落实相应改进措施的情况

  • 解析:事中监督管理的内容主要是,经批准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批复中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和公开情况;施工期环境监理和环境监测开展情况;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和排污许可证的实施情况;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遵守情况和环境保护部门做出的行政处罚决定落实情况。

  • [多选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下列规划中,应当在规划编制过程中编写环境影响篇章或者说明的有( )。
  • 正确答案 :AC
  • 全国防洪规划

    民用机场总体规划

  • 解析:BD选项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

  • [多选题]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现状调查内容包括( )。
  • 正确答案 :ABD
  • 自然环境状况调查

    社会经济概况调查

    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及运行情况调查

  • 解析: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现状调查内容包括自然(地理)环境状况调查、社会经济概况调查、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及运行情况调查、资源赋存与利用状况调查、环境质量与生态状况调查等。

  • [单选题]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关于预测因子选择的说法,正确的是( )。
  • 正确答案 :A
  • 根据评价因子确定预测因子

  • 解析:预测因子应根据评价因子而定,选取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评价因子作为预测因子。

  • [单选题]从土壤剖面采取土壤样品正确的方法是( )。
  • 正确答案 :C
  • 由下而上分层取样

  • 解析:为了研究土壤基本理化性状,除了研究表土外,还常研究表土以下的各层土壤。剖面土样的采集方法,一般可在主要剖面观察和记载后进行。必须指出,土壤剖面按层次采样时,必须自下而上(这与剖面划分、观察和记载恰好相反)分层采取,以免采取上层样品时对下层土壤的混杂污染。为了使样品能明显反映各层次的特点,通常在各层最典型的中部采取(表土层较薄,可自地面向下全层采样),这样可克服层次之间的过渡现象,从而增加样品的典型性或代表性。【拓展】《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2004)第6.1.5条规定,采样次序自下而上,先采剖面的底层样品,再采中层样品,最后采上层样品。

  • [多选题]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总则中,应包括( )等内容。
  • 正确答案 :ABCD
  • 编制依据

    评价因子与评价标准

    评价工作等级和评价重点

    评价范围及环境敏感区

  • 解析:编制内容总则包括编制依据、评价因子与评价标准、评价工作等级和评价重点、评价范围及环境敏感区、相关规划及环境功能区划。

  •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考试布丁
    推荐科目: 一级建造师(公共科目 建筑工程) 一级建造师(公共科目 港口与航道工程) 监理工程师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 注册土木工程师(水利水电工程) 资产评估师 注册电气工程师(发输变电) 房地产经纪人协理职业资格 土地登记代理人 土地估价师
    @2019-2025 布丁学网 www.51ksbd.net 蜀ICP备20012290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