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选题]肝硬化门脉高压时,侧支循环的建立与开放是通过( )
  • 正确答案 :ABC
  • 胃左静脉

    胃短静脉

    附脐静脉

  • 解析: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时,门静脉的血液就是经过这四组交通支回流入腔静脉。1.胃底、食道下段静脉交通支,门静脉血液经过胃左及胃短静脉流入奇静脉和半奇静脉,最后流入上腔静脉;2.直肠下端、肛管,经此流入下腔静脉;3.前腹壁交通支,肚脐上附脐静脉汇入上腔静脉,肚脐下汇入下腔静脉;4.腹膜后交通支,最后汇入下腔静脉。

  • [多选题]癔球症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 正确答案 :ACDE
  • 棉团感

    异物感

    堵塞感

    咽部不适

  • 解析:本症临床常见,多为女性,30~40岁较多,病人感到咽部或颈部中线有团块阻塞感、烧灼感、痒感、紧迫感、黏着感等。位置常在咽中线上或偏于一侧,多在环状软骨或甲状软骨水平,其次在胸骨上区,较少在舌骨水平,少数位置不明确或具移动性。在做吞咽动作或吞咽唾液时更为明显,但吞咽饮食无碍。常常企图通过咳嗽、咳痰和吞咽等动作来解除上述症状,结果由于咽部频繁的运动和吞入大量的空气,使原有的症状更为严重。病期较长的病人,常常伴有焦虑、急躁和紧张等精神症状,其中以恐癌症较多见。故ACDE正确。

  • [多选题]诊断慢性胰腺炎时,可采用
  • 正确答案 :BCDE
  • 腹部X线平片

    腹部B型超声

    上腹部CT

    粪便苏丹Ⅲ染色

  • 解析:1.B超:可显示胰腺假性囊肿,扩张的胰管和变形的胰腺,并可提示合并的胆道疾患。2.CT:是慢性胰腺炎的重要诊断手段,能清晰显示大部分病例的大体病理改变,根据慢性胰腺炎CT特征结合B超,3.腹部平片:可能见到胰腺的结石和钙化影;4.粪便苏丹Ⅲ染色可见于慢性胰腺炎,胰头癌,吸收不良综合征,小肠吸收功能障碍等。粪便中常出现大量中性脂肪。

  • [多选题]胃黏膜上皮细胞防护机制包括
  • 正确答案 :AB
  • 修复作用

    分泌黏液的能力

  • 解析:粘膜防御有以下机制:(1)前列腺素的细胞保护作用:近年发现胃粘膜上皮细胞不断合成和释放内源性前列腺素,后者具有防止各种有害物质对消化道上皮细胞损伤和致坏死的作用。这种作用被称为细胞保护,可能与粘液分泌、细胞营养、细胞内代谢、上皮细胞新生和更新、细胞寿命延长等诸多因素有关。前列腺素可能主要通过维护和重建微循环而保护胃粘膜细胞的完整性。A正确。(2)粘液:无论是粘液或重碳酸盐,单独均不能防止胃上皮和胃蛋白酶的损害,两者结合则形成屏障,粘液作为非流动层而起缓冲作用。在粘液层内,重碳酸盐慢慢地移向胃腔,中和缓慢移向上皮表面的酸,从而产生一跨粘液层的h+梯度,上述任一个或几个因素受到干扰,ph梯度便会减低,防护性屏障便遭到破坏。BC正确。

  • [多选题]消化性溃疡的手术适应证为
  • 正确答案 :ABDE
  • 胃溃疡疑有癌变

    大量出血,经内科紧急治疗无效者

    急性穿孔

    内科治疗无效的顽固性溃疡

  • 解析:消化性溃疡病的手术治疗指征一般有以下几点:1、大量出血经内科紧急处理无效。2、急性穿孔。3、器质性幽门梗阻。4、胃溃疡疑有癌变。5、胃溃疡经积极内科治疗而毫无疗效等。故ABDE正确。

  • [多选题]重症急性胰腺炎常规合用抗生素预防胰腺坏死合并感染,抗生素的选用应考虑
  • 正确答案 :BCD
  • 对胰腺有良好渗透性的抗生素

    对厌氧菌有效的抗生素

    对肠道敏感的抗生素

  • 解析:对于SAP并发感染的初始经验治疗的抗菌谱应包括革兰阴性和革兰阳性的需氧菌和厌氧菌,推荐的经验型治疗方案如下,并依照当地细菌谱覆盖革兰阳性菌。○1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多尼培南。○2青霉素+-内酰胺酶抑制剂:帕拉西林-他唑巴坦。○3第三代头孢+抗厌氧菌:头孢吡肟+甲硝唑/头孢他啶+甲硝唑。○4氟喹诺酮+抗厌氧菌:环丙沙星+甲硝唑,左氧氟沙星+甲硝唑。

  • [单选题]具燥湿健脾、祛风湿功效的药物是( )
  • 正确答案 :A
  • 苍术


  • [单选题]手少阳三焦经在头面部的循行过眼、耳、口、鼻、咽喉等五种器官中的( )
  • 正确答案 :B
  • 二种


  • [单选题]每个腧穴都具有的治疗作用是( )
  • 正确答案 :E
  • 以上都不是


  •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考试布丁
    推荐科目: 胸心外科学(正高) 口腔颌面外科学(正高)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正高) 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正高)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正高) 老年医学(正高) 变态反应(正高) 康复医学(正高)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化学(正高) 临床医学检验(正高)
    @2019-2025 布丁学网 www.51ksbd.net 蜀ICP备20012290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