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C
冬季、夏季
题目:对大气环境一级评价项目,其监测制度应进行二期,二期是指( )。
查看原题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专项规划的编制机关对可能造成不良环境影响并直接涉及公众环境权益的规划,应当在该规划( ),征求公众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草案的意见。
报送审批前
[单选题]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原则是( )。
节能减排
[多选题]《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 生态影响类》规定的验收调查标准的确定原则有( )。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中有明确规定的,按其规定作为验收标准
现阶段暂时还没有环境保护标准的,可调查类似的项目,用类比结果作为验收标准
现阶段暂时还没有环境保护标准的,可按实际调查情况给出结果
解析:2009年考题。高频考点。验收调查标准的把握具有应用性,必须掌握。
[多选题]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生态影响评价中,综合指数法需建立评价函数曲线,对于无明确标准的生态因子,须根据( )选择相应的环境质量标准值,再确定上、下限。
评价目的
评价要求
环境特点
[多选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下列关于重点污染物总量控制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国家实行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
企业事业单位应当遵守分解落实到本单位的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
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分解落实
解析:国家实行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由国务院下达,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分解落实。企业事业单位在执行国家和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同时,应当遵守分解落实到本单位的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
[单选题]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下列工况中,属于非正常工况的是( )。
开车、停车、检修
解析:非正常工况分析中,对建设项目生产运行阶段的开车、停车、检修等非正常排放时的污染物进行分析,找出非正常排放的来源,给出非正常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成分、数量与强度,产生环节、原因、发生频率及控制措施等。
[单选题]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下列关于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的说法,正确的是( )。
应采用确保场界监控浓度达标的源强计算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解析:《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规定,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的相关内容有:①采用推荐模式中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模式计算各无组织源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计算出的距离是以污染源中心点为起点的控制距离,并结合厂区平面布置图,确定控制距离范围,超出厂界以外的范围,即为项目大气环境防护区域。②当无组织源排放多种污染物时,应分别计算,并按计算结果的最大值确定其大气环境防护距离。③对于属于同一生产单元(生产区、车间或工段)的无组织排放源,应合并作为单一面源计算并确定其大气环境防护距离。④计算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的污染物排放源强应采用削减达标后的源强。
[多选题]某项目排放污水中含重金属,排放口下游排放区域内分布有鱼类产卵场等敏感区。现状评价中应调查( )。
常规水质因子
项目特征水质因子
水生生物项目特征因子
沉积物项目特征因子
解析:需要调查的水质因子有三类:①常规水质因子,以《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所列的pH值、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或化学耗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总氮或氨氮、酚、氰化物、砷、汞、铬(六价)、总磷及水温为基础,根据水域类别、评价等级及污染源状况适当增减;②特殊水质因子,根据建设项目特点、水域类别及评价等级以及建设项目所属行业的特征水质参数表进行选择,可以适当删减;③其他方面的因子,被调查水域的环境质量要求较高(如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源地、珍贵水生生物保护区、经济鱼类养殖区等),且评价等级为一、二级,应考虑调查水生生物和底质,其调查项目可根据具体工作要求确定,或从下列项目中选择部分内容,水生生物方面主要调查浮游动植物、藻类、底栖无脊椎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水生生物群落结构等,底质方面主要调查与建设项目排污水质有关的易积累的污染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