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A

1640

题目:某大城市位于7度地震区,市内道路上有一座5孔各16m的永久性桥梁,全长80.6m,全宽19m。上部结构为简支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结构,计算跨径15.5m;中墩为两跨双悬臂钢筋混凝土矩形盖梁,三根1.1m的圆柱;伸缩缝宽度均为80mm;每片板梁两端各置两块氯丁橡胶板式支座,支座平面尺寸为200mm(顺桥向)×250mm(横桥向),支点中心距墩中心的距离为250mm(含伸缩缝宽度)。试问,根据现行桥规的构造要求,该桥中墩盖梁的最小设计宽度(m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解析:《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CJJ166-2011第11.3.2条规定:"简支梁端至中墩盖梁边缘应有一定的距离,其最小值a(cm)按下式计算 a≥70+0.5L(L为梁的计算跨径,以'm'计)," 即中墩盖梁的最小设计宽度[JZ635_90_1.gif](伸缩缝宽度) [JZ635_90_2.gif] 由此可知,该城市桥梁中墩盖梁最小设计宽度应为1640mm,即A值。 【命题思路】 由于工程场地可能遭受地震等不确定性,加上人们对桥梁结构地震破坏机理的认识尚不透彻,因此桥梁抗震设计还不能完全依靠理论的计算方法,国内外目前尚辅助构造措施,如落梁措施等。桥梁震害调查表明,桥梁结构对地震反应越强烈,就越容易发生落梁等严重破坏,因此落实构造措施就越重要。我国《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和《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结合日本现行的《公路桥梁抗震设计规范》,对这方面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该题的目的是让考生了解地震机理,知道桥梁抗震措施的必要性。 【解题分析】 《城市桥梁抗震规范》CJJ166-2011第11.3.2节规定:简支梁梁端与主墩,台帽或盖梁边缘应有一定的距离,其最小值a(cm)按下式计算:a≥70+0.5L 式中:L--梁的计算跨径,以"m"计。 根据此规定,盖梁宽度应不小于相应两简支梁的a值加伸缩缝宽度之总和。 所以A情况是正确的。 本题机读通过率49.7%。

查看原题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图示三铰支架上作用两个大小相等、转向相反的力偶m1和m2,其大小均为100kN·m,支架重力不计。支座B的反力R[B.gif]的大小和方向为( )。 [JZ282_288_85.gif]
  • [JZ282_288_85_B.gif],其作用线为A、B的连线

  • 解析:整体结构处于平衡,∑M[A.gif]=0,则R[B.gif]必过A点

  • [单选题]圆管有压流中紊流过渡区的沿程阻力系数λ与下述哪些因素有关?
  • 与相对粗糙度及雷诺数均有关

  • 解析:参看尼古拉兹实验一节。

  • [单选题]级数[JZ282_11_16_1.gif]收敛的充要条件是( )。
  • [JZ282_12_16_D_1.gif]存在(其中[JZ282_12_16_D_2.gif])

  • 解析:A是必要条件;B和C是充分条件;D是充要条件

  • [单选题]有程序:INTEGER A(3) DATA A/3*1/ N=2 DO 10 I=1.N DO 10 J=1,N 10 A(I)=A(J)+1 WRITE(*,*)A(N) END 此程序的运行结果为:
  • 4

  • 解析:在程序中A(1)、A(2)、A(3)的值都为1。当I=2,J=1时,A(1)=A(1)+1=2;当I=1,J=2时,A(1)=A(2)+1;当I=2,J=1时,A(2)=A(1)+1=3;当I=2,J=2时,A(2)=A(2)+1=3+1=4,则A(N)的值为4。

  • [单选题]运算放大器组成的电压表电路如图所示,已知输出端所接电压表满量程为5V,且R[F-.gif]=1MΩ。若要得到0.5V、5V、50V三种量程,则R1、R2、R3的阻值分别为: [JZ163_524_97_1.gif]
  • 0.1MΩ,1MΩ,10MΩ


  • [单选题]下列图表中,( )不属于岩土工程勘察成果报告中应附的必要图件。
  • 地下水等水位线图

  • 解析:了解岩土工程勘察成果报告中应附的图件内容即可

  • [单选题]已知[JZ282_204_22_1.gif],则其逆矩阵为( )。
  • [JZ282_204_22_B.gif]

  • 解析:[JZ282_400_22_1.gif] [JZ282_400_22_2.gif]

  • [单选题]某框架结构,抗震等级为一级,底层角柱如图27所示。考虑地震作用组合时按弹性分析未经调整的构件端部组合弯矩设计值为:柱:[JZ635_382_5.gif](同为顺时针方向),柱底[JZ635_382_6.gif]。已知梁[JZ635_382_7.gif],梁端顶面实配钢筋(HRB400级)面积A[XBS.gif]=2281mm2(计入梁受压筋和相关楼板钢筋影响)。试问,该柱进行截面配筋设计时所采用的组合弯矩设计值(kN·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JZ635_382_8.gif] 提示: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作答。
  • 600

  • 解析:根据《抗规》第6.2.2条,对一级框架结构,[JZ635_383_1.gif] [JZ635_383_2.gif] 根据《抗规》第6.2.3条,[JZ635_383_3.gif] 取上、下截面的大值,该柱为角柱,根据《抗规》第6.2.6条, [JZ635_383_4.gif] 答案选B 【命题思路】 本题考查框架结构内力调整,是考试命题的重要内容。框架柱柱端组合弯矩设计值调整需要掌握的内容主要包括:梁柱节点处柱端调整;底层柱柱下端调整;角柱调整;框支柱调整;底层柱纵向钢筋按上、下端的不利情况配置等。本题主要考察以下几个内容: 1.梁柱节点处柱端组合弯矩设计值调整。 2.底层柱柱下端截面组合弯矩设计值调整。 3.底层柱纵向钢筋按上下端的不利情况配置。 4.角柱组合弯矩设计值调整。 【解题分析】 1.首先看题目的条件:框架结构;框架柱的抗震等级一级;底层柱;角柱;解题时按这些条件根据规范要求调整。 2.梁柱节点处柱端组合弯矩设计值调整,规范条文见《抗规》第6.2.2条,这是《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的修订内容,把框架分为框架结构、其他结构的某级框架,增大了框架结构的弯矩增大系数,规定对一级框架结构,不再进行∑M[XBzc.gif]=ηb∑Mb验算,只需满足[JZ635_383_5.gif]的要求。注意,此处《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与之不符,《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做了相应的修正。 3.底层柱柱下端截面组合弯矩设计值调整,见《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6.2.3条,把框架分为框架结构、其他结构的某级框架,加大了框架结构的弯矩增大系数,《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与之不符。 4.还应注意,底层柱纵向钢筋应按上、下端的不利情况配置,该规定见《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6.2.3条,许多考生忽视了该项要求,导致计算错误。 5.角柱组合弯矩设计值调整见《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6.2.6条,与《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增大系数相符。 6.综合各项调整系数,可得出该框架柱的组合弯矩设计值。

  • 考试布丁
    推荐下载科目: 一级建造师(公共科目 建筑工程) 一级建造师(公共科目 矿业工程) 一级建造师(公共科目 铁路工程) 二级建造师(公共科目 建筑工程) 二级建造师(公共科目 水利水电工程) 造价工程师 监理工程师 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 注册电气工程师(发输变电) 房地产估价师
    @2019-2025 布丁学网 www.51ksbd.net 蜀ICP备20012290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