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0.95

题目:某两层单建式地下车库,用于停放载人少于9人的小客车,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采用框架结构,双向柱跨均为8m,各层均采用不设次梁的双向板楼盖,顶板覆土厚度s=2.5m(覆土应力扩散角θ=35°),地面为小客车通道(可作为全车总重300kN的重型消防车通道),剖面如图1-6(Z)所示,抗震设防烈度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20g,设计地震分组第二组,建筑场地类别Ⅲ类,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安全等级二级。 [JZ634_84_1.gif]

查看原题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某建筑物的地基设计等级为乙级,独立柱基的尺寸及桩的布置见下图。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为:由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竖向荷载设计值F[XBzk.gif]=8000kN,力矩设计值M[XBzk.gif]=1200kN·m;基础采用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桩径d=600mm,承台埋置深度3m,各土层的桩基础设计参数见下表。 [LXL20160215_1_4.gif] [LXL20160215_1_5.gif]
  • 根据题意,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最接近于(  )kN。

  • 867


  • [单选题]如下图所示,某钢筋混凝土现浇肋形楼盖的次梁,跨中承受最大正弯矩设计值M=115kN·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纵向受拉钢筋采用热轧HRB335钢筋。楼板厚度h[XBzf.gif]′=80mm,次梁高度h=450mm,宽度b=200mm,纵向受力钢筋合力点至混凝土边缘的距离a [XBzs.gif]′=35mm。 [LXL20160121_67_1.gif]
  • 若已知翼缘计算宽度b [XBzf.gif]′=1800mm,则按单筋T形截面计算的次梁跨中所需受拉钢筋计算截面面积最接近于(  )mm2

  • 1009


  • [单选题]某无吊车单跨单层砌体仓库的无壁柱山墙,如图1-3(Z)所示,横墙承重,房屋山墙两侧均有外纵墙。采用MU10蒸压粉煤灰砖、M5混合砂浆砌筑。墙厚为370mm,山墙基础顶面距室外地面300mm。 [JZ634_117_1.gif]
  • 假定,房屋的静力计算方案为刚性方案。试问,山墙的高厚比限值μ1μ2[β]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19


  • [单选题]某15层框架-剪力墙结构,其平立面示意如图25-29(Z)所示,质量和刚度沿竖向分布均匀,对风荷载不敏感,房屋高度58m,首层层高5m,二~五层层高4.5m,其余各层层高均为3.5m,该房屋属丙类建筑,所在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Ⅲ类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 已知该建筑物位于城市郊区,地面粗糙度为B类,所在地区基本风压w0=0.65kN/m2,屋顶处的风振系数β[XBzz.gif]=1.402。试问,在图25-29(Z)所示方向的风荷载作用下,屋顶1m高度范围内Y向的风荷载标准值w[XBzk.gif](kN/m2),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JZ634_298_1.gif] 提示:按《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02作答。

  • 1.65

  • 解析:1.根据《高规》第3.2.3条,城市郊区地面粗糙度为B类,H=58m,由表3.2.3查得 [JZ634_298_2.gif] 由《高规》附录A,该建筑体型系数如图25所示。 [JZ634_298_3.gif] 根据《高规》第3.2.1条,垂直于建筑物表面的风荷载标准值为:[JZ634_298_4.gif] 58m高度处建筑物投影宽度范围内风荷载标准值为: w[XBzk.gif]=1.402×(24×0.7+0.4×4.012-0.55×4.012+8.512×2×0.55+0.50×15)×1.75×0.65=1.402×33.06×1.75×0.65=52.73kN/m 屋面58m处垂直于建筑物表面的风荷载标准值为: 52.73/32.024=1.65kN/m2,故选B。 【命题思路】 根据考试大纲的要求,考生应掌握风荷载取值标准计算方法。本题主要考查以下几个内容: 1.垂直于建筑物表面的风荷载标准值的简单计算; 2.理解风荷载标准值计算的有关系数的意义及计算; 3.正确理解并应用风荷载的体型系数。 【解题分析】 1.关于垂直于建筑物表面的风荷载标准值的计算《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2006年版)及《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02均有规定,前者具有普适性,后者更具针对性,为了使考生正确理解高层建筑有关风荷载标准值的计算,同时为避免因不同规范给考生带来的解题困难,本题提示“按《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02作答”。 2.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02第3.2.1条,垂直于建筑物表面上的风荷载标准值应按下式计算,风荷载作用面积应取垂直于风向的最大投影面积: [JZ634_299_1.gif] 式中μ[XBzz.gif]为风压高度变化系数,按照地面粗糙度类别和距地面高度确定,依据建筑物高度和地面粗糙度类别通过规范查表即可求得。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02第3.2.3条,需先确定地面粗糙度。 3.上式中β[XBzz.gif]为高度z处的风振系数,对于高层建筑按《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02公式(3.2.6) [JZ634_299_2.gif]计算,该系数计算稍显繁琐,对于二级考生为简化计算步骤节省答题时间,本题将pz作为已知条件给出。 4.μ[XBzs.gif]风荷载体型系数,本题通过《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02附录A.0.1-11即可查表获得。 5 .实际上风荷载体型系数,表示建筑物表面在稳定风压作用下的静态压力分布规律,一般都是通过试验的方法确定风作用在建筑物表面所引起的压力(吸力)与来流风压的比值,主要与建筑物的体型与尺度有关(荷载规范共列出38种基本体型),考生应该正确理解规范所规定的常规建筑物平面形状的体型系数的意义。如果考生理解了风荷载体型系数的意义,本题正确选项不难得出。 2.根据《高规》第3.3.6条, G[XBE.gif]=(8.8+8×14+0.5×0.5+2×0.5×8+5×0.8×2+3.5×0.5×4)×850=1.224×105kN 【命题思路】 根据考试大纲的要求,注册二级专业考试考生应该掌握地震作用的取值标准计算方法,本题主要考查:地震作用计算时,建筑结构重力荷载代表值的意义及简单计算方法。 【解题分析】 1.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 50153-2008的原则规定,地震发生时恒荷载与其他重力荷载可能的遇合结果总称为“抗震设计的重力荷载代表值G[XBE.gif]”,即永久荷载标准值与有关可变荷载组合值之和。因此,《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02第3.3.6条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5.1.3条规定:计算地震作用时,建筑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应取结构和构配件自重标准值和各可变荷载组合值之和。可变荷载的组合值系数应按规范规定采用。 2.在此考生应该正确理解不同用途房屋的可变荷载的组合值系数的意义,如对楼面活荷载按实际情况计算时取1.0;按等效均布活荷载计算时,藏书库、档案库、库房取0.8,一般民用建筑取0.5。 3.本题明确楼屋面活荷载均按等效均布荷载计算而得,故除六、七层外,其余各层楼面活荷载的组合值系数取0.5。考虑到藏书库、库房的等效活荷载在地震时遇合的概率较大,故规范规定按等效楼面均布荷载计算活荷载时,其组合值系数为0.8。如果考生对此没有理解,均按普通房屋考虑,就会得出错误选项。另外,计算重力荷载代表值时,屋面活荷载不考虑,雪荷载组合值系数取0.5,如果考生理解有误亦会得出错误选项。 4.考虑2011年注册考试处在新老规范交接期,为避免因不同规范给考生带来的解题困难,本题提示“按《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02作答”。 3.根据《高规》第8.1.4条, 0.2V0=0.2×4250=850kN>V[XBzfmax.gif]=620kN 1.5V[XBzfmax.gif]=1.5×620=930kN>850 即取V=850kN 【命题思路】 本题主要考查《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02第8.1.4条的理解与应用。 【解题分析】 1.框架-剪力墙结构在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部分计算所得的剪力一般都较小。为保证作为第二道防线的框架具有一定的抗侧能力,需要对框架承担的剪力予以适当的调整。因此,《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02第8.1.4条规定:满足(8.1.4)式要求的楼层,其框架总剪力不必调整;不满足(8.1.4)式要求的楼层,其框架总剪力应按0.2V0和1.5V[XBfdouhaomax.gif]二者的较小值采用。 2.本题框架-剪力墙结构质量和刚度沿竖向分布均匀,故V0取对应于地震作用标准值的结构底部总剪力(本题直接给出),由于对应于地震作用标准值且未经调整的各层框架部分所承担的地震总剪力中的最大值不满足《高规》(8.1.4)式要求,须按要求调整,调整值为0.2V0和1.5V[XBfdouhaomax.gif]二者的较小值,如果对之理解有误,就会错选D。在阅卷的过程中发现有些考生错选A,说明对《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02第8.1.4条不理解。 3.尚需指出,框架剪力的调整应在楼层满足《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02第3.3.13条关于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系数(剪重比)的前提下进行的,针对二级考生本题对此未设考核点。 4.根据《高规》公式(5.4.1-1), [JZ634_301_2.gif] 根据《高规》第5.4.1条条文说明公式(4), 结构的弹性等效侧向刚度[JZ634_301_3.gif] 则 [JZ634_301_4.gif] 【命题思路】 本题主要考查以下几个内容: 1.对高层建筑结构重力二阶效应和结构稳定性的理解; 2.在倒三角分布荷载作用下,已知结构各层重力荷载设计值总和的前提下,如何简单推算结构满足稳定且不考虑重力二阶效应的顶点位移。 【解题分析】 1.结构的侧向刚度和重力荷载是影响结构稳定重力二阶效应(P-Δ效应)的主要因素,侧向刚度与重力荷载的比值一般称之为结构的刚重比。刚重比的最低要求就是结构的稳定要求,为刚重比的下限条件,由《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02第5.4.4条给出。当结构的刚度增大,刚重比达到一定量值时,结构的侧移变小,重力P-Δ效应的影响不明显,计算上可以忽略不计,此时的刚重比称之为上限条件,由《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02第5.4.1条给出,本题主要考查对该条规定的理解。 2.对结构的刚度可按弹性等效侧向刚度来理解,规程规定可近似按倒三角形分布荷载作用下结构顶点位移相等的原则,将结构的侧向刚度折算为竖向悬臂受弯构件的等效侧向刚度。若假定倒三角形分布荷载的最大值为q,在该荷载作用下结构顶点质心的弹性水平位移为u,房屋高度为H,不难通过力学原理求得结构的弹性等效侧向刚度EJ[XBzd.gif],《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02第5.4.1条条文说明给出该式,则本题所求的结构顶点质心的弹性水平位移u很容易得出。如果对《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02第5.4.1条不甚了解,正确解答本题将很困难。 5.根据《抗规》第3.3.3条,表6.1.2,第6.1.3条, 结构框架等级为一级,由《抗规》表6.3.6,[μ[XBN.gif]]=0.65 则 N[XBzmzazx.gif]=[μ[XBN.gif]]f[XBzc.gif]A=0.65×19.1×800×800=7945600N=7945.6kN 【命题思路】 本题主要考查以下几个内容: 1.根据建筑物的抗震设防类别、抗震设防烈度、建筑场地条件确定所采取的抗震措施; 2.现浇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等级的确定; 3.理解规范所规定的轴压比的限值条件,并能够通过轴压比限值条件反算考虑地震作用组合框架柱的轴压力设计值。 【解题分析】 1.本题的解题目标是确定框架柱轴压比的限值条件,而框架柱在不同结构类型中是有所差别的,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6.3.6条表6.3.6通过其抗震等级即可确定,因此,解答本题首先要确定该结构的抗震等级。 2.根据题干的提示,本建筑物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丙类),根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2008第3.0.3条第2款,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地震作用,因此,建筑物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7度(0.15g)确定其抗震措施。本题场地土类别为Ⅲ类,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3.3.3,应按提高一度按8度(0.2g)采取抗震构造措施,有部分考生审题不够细致按7度(0.15g)确定抗震构造措施,导致了错误的选项。 3.根据题意,本题结构类型属于框架-剪力墙。而本题结构底层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为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大于50%,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6.1.3条第1款,其框架的抗震等级应按框架结构确定,另有部分考生审题不严或对此理解不够,也直接导致了错误选项。 4.考虑2011年注册考试处在新老规范交接期,为避免因不同规范给考生带来的解题困难,本题提示“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作答”。

  • [单选题]用新疆落叶松原木制成木柱,柱长4.0m,柱中部直径d1=200mm,有一螺栓孔d2=20mm穿过截面中间,两端铰接、露天环境、使用年限25年。
  • 按稳定验算时,木柱能承受的轴向力设计值N(kN)与下列何项接近?(  )

  • 163


  • [单选题]某多层框架结构顶层局部平面布置图如图1-6(Z)a所示,层高为3.6m。外围护墙采用MU5级单排孔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对孔砌筑、Mb5级砂浆砌筑。外围护墙厚度为190mm,内隔墙厚度为90mm,砌体的容重为12kN/m3(包含墙面粉刷)。砌体施工质量控制等级为B级;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g。 [JZ634_38_1.gif]
  • 假定,外围护墙无洞口、风荷载沿楼层高度均布,墙下端由风荷载引起的弯矩设计值为0.375kN·m/m,墙的计算高度H0为3m。试问,每延米外围护墙下端的承载力设计值(kN/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66


  • [多选题]《钢规》4.2.3条规定了双向受弯的H型钢截面或工字形截面构件整体稳定验算公式,如果是其他截面形式,例如槽钢,该如何处理?

  • [单选题]某现浇框架-核心筒高层建筑结构,地上35层高130m,内筒为钢筋混凝土,外周边为型钢混凝土框架,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丙类,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g,场地类别为Ⅱ类,阻尼比ζ=0.04,结构的基本自振周期T[XBzl.gif]=2.0s,周期折减系数取0.8。
  • 计算多遇地震作用时,该结构的水平地震作用影响系数α最接近于(  )。

  • 0.0172

  • 解析:1.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表5.1.4-1,7度,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α[XBmax.gif]=0.08;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根据表5.1.4-2,特征周期值T[XBzg.gif]=0.35s,阻尼比ζ=0.04; 则根据第5.1.5条第2款,可求得: 衰减指数为:[LXL20160216_1_68.gif]; 阻尼调整系数为:[LXL20160216_1_69.gif]; 则地震作用影响系数α为:[LXL20160216_1_70.gif]。 2.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8.1.4条和第9.2.3条,V[XBzf.gif]≤0.2V0=0.2×8800=1760kN时,框架总剪力应按0.2V0和1.5V[XBzf.gif],max二者的较小值采用,则可得:1.5V[XBf,max.gif]=1.5×1600=2400kN,0.2V0=0.2×8800=1760kN,取小值1760kN。 3.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查表11.1.4,7度、高130m的型钢混凝土框架的抗震等级为二级;根据第11.4.4条,型钢混凝土柱轴压比计算公式为:[LXL20160216_1_71.gif]。 当柱轴压比[LXL20160216_1_72.gif]时,型钢截面面积为: [LXL20160216_1_73.gif]; 根据第11.4.5条第6款,当柱轴压比大于0.4时,柱型钢含钢率不宜小于4%,该中柱含钢率为:[LXL20160216_1_74.gif],满足要求。 4.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查表11.4.3,抗震等级二级,柱箍筋直径应不小于10mm,加密区箍筋间距应不大于150mm;轴压比μ[XBN.gif]=0.8,型钢柱箍筋加密区箍筋最小体积配箍率为1.1,故采用复合箍。 配箍特征值λ[XBzv.gif]=0.17,其配筋率为:ρ[XBzv.gif]=λ[XBzv.gif]f[XBzc.gif]/f[XByv.gif]=0.17×23.1/300=1.31%;1.1%; 箍筋双向4Φ12@150,其配筋率为:[LXL20160216_1_75.gif]。 根据第11.4.5条第4款,柱纵向钢筋最小配筋率为0.8%,则所需纵向钢筋A[XBzs.gif]=700×700×0.008=3920mm2,4Φ22+8Φ20的钢筋,其截面面积为:A[XBzs.gif]=4×380+8×314=4032mm2,符合要求。

  • 考试布丁
    推荐下载科目: 一级建造师(公共科目 机电工程) 一级建造师(公共科目 港口与航道工程) 一级建造师(公共科目 通信与广电工程) 二级建造师(公共科目 机电工程) 二级建造师(公共科目 市政公用工程) 材料员 施工员 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 资产评估师 投资建设项目管理师
    @2019-2025 布丁学网 www.51ksbd.net 蜀ICP备20012290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