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中医认识疾病和进行辨证的主要依据是( )
正确答案 :A
症状
解析:证候在中医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中医药基础理论取得突破的关键,是认识疾病和辨证论治的主要依据。
[单选题]对水液代谢起主宰作用的是( )
正确答案 :E
肾阳气化
解析:肺、脾是对津液的输布作用;肾对输布排泄起着主宰作用,可以蒸腾气化、升清降浊环流津液。
[单选题]下列各项,不属“十五别络”的是
正确答案 :E
胃之大络
解析:十五别络指十二经脉在四肢部各分出一络,加上任脉的络脉(身前)、督脉的络脉(身后)和脾之大络(身侧),共十五络。各络脉均有一络穴。又《难经·二十六难》中无任脉络、督脉络,有阳蹻络和阴蹻络。
[单选题]镜面舌,无血色的临床意义是
正确答案 :B
营血大虚
解析:舌深绛无苔而光亮如镜者,为镜面舌,主胃气、胃阴枯涸;舌面恍白如镜,毫无血色,也称恍白舌,主营血大亏,阳气将脱,均属病危难治。
[单选题]神志清楚、思维正常而吐字困难,或吐字不清,称( )
正确答案 :C
言謇
解析:神志清楚、思维正常,但语言不流利,或吐字不清晰者,为语言謇涩,简称言謇;自言自语,喃喃不休,见人则止,首尾不续者,为独语;神识不清,语言重复,时断时续,声音低弱者,为郑声;神识不清,语无伦次,声高有力者,为谵语;神志清楚,语言表述经常出错,语后自知者,为错语。
[单选题]湿邪困阻的临床表现是
正确答案 :C
关节痛而沉重不移
解析:四肢沉重而痛者,为着痹,亦称湿痹,以感受湿邪为主。四肢疼痛,游走不定,为行痹,以感受风邪为主。若疼痛剧烈,遇寒加重,得热痛减,为痛痹,亦称寒痹,以感受寒邪为主。关节红肿热痛者,为热痹以感受湿热之邪为主。
[单选题]患者头晕目眩,乏力少气,自汗,面色萎黄,心悸多梦,舌淡瘦薄,脉细无力,其临床意义是( )
正确答案 :B
气血两虚证
解析:气血两虚的临床表现:气虚与血虚同时存在,症见少气懒言、神疲乏力、自汗、眩晕、心悸失眠、面色淡白或萎黄等,舌淡嫩,脉细无力。
[单选题]治疗温病热入心包,神昏窍闭,应选用的药物是( )
正确答案 :A
牛黄
解析:牛黄的功效是息风止痉,清热解毒,化痰开窍,用于温病热入心包,神昏窍闭,咽喉肿痛、溃烂,口舌生疮等。
[单选题]除了哪项都是大黄的功效
正确答案 :D
利尿通淋
解析:A、B、C、E均为大黄的功效。大黄临床上虽可用治湿热淋证,但主要是取其泻下通便导湿热积滞外出,而本身无利尿通淋作用。
[单选题]醋制延胡索的目的是( )
正确答案 :C
增强止痛作用
解析:延胡索用法用量:煎服,3~10g,研末吞服,1.5~3g。醋制可增强止痛作用。
[单选题]针刺治疗疾病的手法,总的归纳为
正确答案 :D
补法与泻法
解析:基本手法有提插法、捻转法。行针又名运针,是指将针刺入腧穴后,为了使之得气、调节针感和进行补泻而施行的各种针刺手法。得气是指将针刺入腧穴后所产生的经气感应,又名针感。针刺必须得气,得气与否直接影响治疗效果。
[单选题]撰写“医家五戒十要”的医家是
正确答案 :E
陈实功
解析:明代陈实功在《外科正宗》中把我国古代医德的总结为“医家五戒十要”,并被美国1978年出版的《生命伦理学百科全书》列为世界古典医药道德文献之一。
[单选题]用于麻醉前给药的药物是
正确答案 :E
阿托品
解析:①安定镇静药:如地西泮、劳拉西泮、氟哌利多、异丙嗪。②催眠药:主要为巴比妥类,如苯巴比妥、戊巴比妥、司可巴必妥。③镇痛药:如吗啡、哌替啶、芬太尼。④抗胆碱药:阿托品、东莨菪碱。
[单选题]暴发型流行性脊髓膜炎休克型出现DIC,应及早应用的药物是( )
正确答案 :E
肝素
解析:休克型:若皮肤瘀点增多、扩大、融合成片并伴有血小板、纤维蛋白进行性减少,应用抗DIC治疗,同时应给予新鲜血、血浆或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复合物,以补充消耗的凝血因子。用20%甘露醇及时脱水可以减轻脑水肿,重症患者用高渗葡萄糖与甘露醇交替应用,直至颅内高压症状好转为止。亦可同时应用糖皮质激素。
[单选题]下列各项,不属雌激素作用的是
正确答案 :B
使阴道上皮细胞脱落加快
解析:B选项为孕激素的作用。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