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题目:( 1 )商品经济出现( 2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
解析:本题中所给的事件描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过程,则第 2 项应排在最后,据此排除 B 、 D 两项。商品经济的出现,是以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分工扩大为前提的, A 项将商品经济的出现排在生产力发展与社会分工扩大之前,肯定是不合理的,应该排除
查看原题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心理矫治作为一项专业性科学性很强的教育改造手段,其意义不仅在于促进服刑人员改造,也在于降低服刑人员出狱后重复犯罪机率。当然,由于我国心理学学科建设尚未成熟,心理矫治工作虽然在监狱管理系统中已初见成效,但在监狱系统中大范围运用还需假以时日。
是一种处于发展中的有效教育改造手段
解析:【解析】C。题干第一句就说明心理矫治是一项专业性科学性很强的教育改造手段,也就是说他是一种有效的改造手段;而后面则在说我国的心理矫治运用推广需要假以时日,也就是说是正处于发展中,综合以上两点,只有C项概括的最为全面。
[单选题]: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农业科技迅猛发展的形势下,农业面临的竞争首先是科技竞争。只有尽快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科技意识,才能不断推广大批先进实用的农业科技成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我国将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优势农产品和特色产业,将在粮食主产区推广50个优质高产高效品种和10项关键技术。这些品种和技术的推广和运用都需要高素质的农民。为此,国家已经决定大力发展农村成人教育,在全国普遍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每年将培训农民超过1亿人次。这段文字的意思是在强调( )
农民亟需提高科学文化素质
解析:这是一个概括文意强调重点的题型。第一句话首先指出“农业面临着竞争首先是科技竞争”,第二句话指出农业科技竞争的支撑是要尽快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第三句和第四句指出推广和运用技术需要高素质的农民,最后一句得出结论要开展对农民的技术培训。显然,这段材料通过“农业竞争首先是科技竞争”这个前提,指出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需要提高,应该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正确答案应该为A。B、C显然不是材料强调的重点,虽可能为事实。但不是材料强调的重点。
[单选题]:《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日风动,一僧日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日: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这段话表明惠能关于运动的基本观点是( )。
精神是运动的主体
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运动观和主观唯心主义运动观的对立。惠能把物质运动(“风吹幡动”)说成是“仁者心动”,否认了物质和运动的不可分性,把物质运动理解为精神的运动,因此应选D。
[单选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I.2006年1-5月份北京市每月平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比去年同期增长12.5% Ⅱ.2006年5月份家具类、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家电类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零售额的增长率相比较,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最快 Ⅲ.2005年,北京市机动车类销售量约为4.36万辆
Ⅰ、Ⅱ和Ⅲ
解析:1-5月份全市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312.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2.5%。说的是累计增长。因此Ⅰ错。Ⅱ正确,文中直接找答案。5.4/(1+23.9%)约等于4.36。
[单选题]据有关部门在全国一些地区调查发现,70%左右的农民至今未( )农药的基本知识和使用技术。
掌握
解析:“掌握”是指在了解事物的基础上能对其进行充分地支配或运用。原句指农民不懂得农药的基本知识,因而不会使用,故正确答案为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