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据《素问·热论》,其满三日者当用
正确答案 :B
泄热之法
[单选题]下列何症不会在枳实栀子豉汤证中出现
正确答案 :D
小便不利
[单选题]下列哪项不属于五苓散的适应证
正确答案 :E
动则心悸
解析:苓桂术甘汤证
原文: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
苓桂术甘汤方:
茯苓四两 桂枝三两 白术三两 甘草二两
病因病机:心下即胃之所在,胃中有停饮,故胸胁支撑胀满,饮阻于中,清阳不升,故头目眩晕。
证候:胸胁支满、目弦,或伴有小便不利。
辨证:脾阳不足,痰饮内停。
治则:温阳蠲饮,健脾利水。
方药:苓桂术甘汤
[单选题]黄疸病,鉴别湿邪为患与非湿邪为患的要点是
正确答案 :D
小便利否
解析:湿热并重证
茵陈蒿汤证
原文:谷疸之为病,寒热不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久久发黄为谷疸,茵陈蒿汤主之。
茵陈蒿汤方:
茵陈蒿六两 栀子十四枚 大黄二两
病因病机:本证由湿热内蕴脾胃所致。湿热交蒸,营卫不和则生寒热;湿热内蕴,脾胃升降失常则不欲饮食,若勉强进食,反而增湿助热,湿热上冲,则见头目眩晕、心胸不安。湿热郁蒸日久累及血分则形成黄疸。
证候:寒热不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身黄如橘子色、腹微满和小便不利等症状。
辨证:湿热倶盛。
治则:清利湿热退黄。
方药:茵陈蒿汤。
湿重于热证
茵陈五苓散证
原文:黄疸病,茵陈五苓散主之。
茵陈五苓散方:
茵陈蒿末十分 五苓散五分方见痰饮中
上二物和,先食饮方寸匕,日三服。
提要:本条论述湿重于热的黄疸证治。
病因病机:湿热黄疸,湿多热少。
证候:全身发黄,黄色不甚鲜明,食少脘痞,身重便溏,小便不利,苔腻淡黄等症。
辨证:湿重于热。
治则:利湿清热退黄。
方药:茵陈五苓散。方中茵陈清热利湿退黄,五苓散化气利水除湿。
[单选题]药物“七情”的含义是指
正确答案 :C
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单行
解析:前人将单味药的应用和药与药之间的配伍关系,总结为七个方面,称为药物的“七情”。包括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
[单选题]善于治疗实热积滞,大便燥结难下的药物是
正确答案 :C
芒硝
解析:芒硝
药性咸、苦,寒。归胃、大肠经。
功效泻下攻积,润燥软坚,清热消肿。
应用
1.积滞便秘。对实热积滞,大便燥结者尤为适宜。
2.咽痛、口疮、目赤及痈疮肿痛。
用法用量
10~15g,冲服,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忌用或慎用。
[单选题]既能化湿行气,又能温中止呕的药物是
正确答案 :C
白豆蔻
解析: 白豆蔻
性能辛,温。归肺、脾、胃经。
功效化湿行气,温中止呕。
应用
1.湿阻中焦及脾胃气滞证。
2.呕吐。
用法用量煎服,3~6g,入汤剂宜打碎后下。
使用注意阴虚血燥者慎用。
[单选题]清暑益气汤(《温热经纬》)组成中含有的药物是
正确答案 :B
荷梗 黄连
解析:清暑益气汤的组方原理及其与竹叶石膏汤的鉴别应用
本方主治暑热气津两伤证。治宜清暑益气,养阴生津。方中以西洋参益气生津,养阴清热,合西瓜翠衣清热解暑,共为君药。荷梗可以解暑清热,又可理气宽胸;石斛、麦冬助西洋参养阴生津,共为臣药。黄连苦寒,其功专于泻火,以助清热祛暑之力。知母苦寒质润,滋阴泻火;竹叶清热除烦,为佐药。甘草、粳米益胃和中,为使药。
清暑益气汤与竹叶石膏汤皆可治暑热耗伤气津之证,症见身热汗多、口渴心烦、脉虚数等。但竹叶石膏汤以石膏与麦冬为主,功善清热泻火养阴,辅以人参、半夏调和脾胃,重在清解余热,兼以益气生津和胃。清暑益气汤以西洋参、石斛、麦冬为主,功善益气养阴,重在益气养阴生津。
[单选题]潮热最基本的特征是
正确答案 :D
按时发热或定时热甚
解析:潮热 发热特点 兼证 病机
日晡潮热 热势较高,日晡热甚 腹胀便秘 阳明腑实
骨蒸潮热 午后及夜间低热 颧红,盗汗 阴虚
湿温潮热 身热不扬,午后明显 头身困重 湿热郁蒸
瘀血潮热 午后夜间低热 肌肤甲错,舌有瘀点瘀斑 瘀血积久郁而化热
[潮热.png]
四种潮热
热势较高?
低热为?
表现为身热不扬?
午后或夜间?
日晡发热?
各自兼证?
寒热往来--见于少阳病和疟疾
1.寒热往来、发无定时--少阳病
2.寒热往来、发有定时--疟疾
[问寒热.png]
[单选题]对于成年人的心理健康,以下哪点不正确
正确答案 :A
工作应超负荷,以挖掘个人潜力
解析:中年期
中年人的心身特点是:①生理从成熟走向衰退;②智力发展到最佳状态;③个性成熟与稳定。
中年人心理发展中常出现的问题有:①反应速度与记忆能力下降;②渴望健康与追求成就的矛盾;③人际关系错综复杂;④家庭与事业的双趋冲突。
[单选题]《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是什么时间公布执行的
正确答案 :C
2012年6月26日
[单选题]足阳明胃经的络穴是
正确答案 :D
丰隆
解析:丰隆(络穴)
定位 外踝尖上8寸,条口穴外1寸,胫骨前嵴外2横指处。
主治 头痛、眩晕;癞狂;咳嗽痰多等痰饮病证;腹胀、便秘;下肢痿痹。
操作 直刺1~1.5寸。
[单选题]以下不是腰阳关穴主治的是
正确答案 :E
便秘
解析:腰阳关
定位 后正中线上,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约与髂嵴相平。
主治 ①腰骶疼痛,下肢痿痹;②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等妇科病证;③遗精、阳痿等男科病证。
操作 向上斜刺0.5~1寸。多用灸法。神庭
定位 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
主治 ①癫狂痫、失眠、惊悸等神志病证;②头痛、目眩、目赤、目翳、鼻渊、鼻衄等头面五官病证。
操作 平刺0.5~0.8寸。
[单选题]耳与下列哪组经络联系密切
正确答案 :E
手太阳、手足少阳、手阳明
解析:手太阳、手足少阳、手阳明等经脉、经别都入耳中,足阳明、足太阳的经脉则分别上耳前,至耳上角。
[单选题]下列各项,关于面痛叙述不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A
面痛好发于男性
解析:面痛
【病因病机】
面痛多与外感邪气、情志不调、外伤等因素有关。风寒之邪侵袭面部阳明、太阳经脉,寒性收引,凝滞筋脉,气血痹阻;或因风热毒邪,侵淫面部,经脉气血壅滞,运行不畅;外伤或情志不调,或久病成瘀,使气血瘀滞。上述因素皆可导致面部经络气血痹阻,经脉不通,产生面痛。
【辨证】
主症 面部疼痛突然发作,呈闪电样、刀割样、针刺样、电灼样剧烈疼痛,持续数秒到2分钟。发作次数不定,间歇期无症状,痛时面部肌肉抽搐,伴面部潮红、流泪、流涎、流涕等,常因说话、吞咽、刷牙、洗脸、冷刺激、情绪变化等诱发。
眼额部痛,主要属足太阳、手少阳经病证,为三叉神经第1支即眼支痛。上颌部、下颌部痛主要属手、足阳明和手太阳经病证。上颌部痛为三叉神经第2支即上颌支痛;下颌部痛为三叉神经第3支即下颌支痛。
[单选题]十二经脉中,在四肢末端相衔接的是( )
正确答案 :B
相互表里的阴阳经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