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选题]气的运动形式不包括
  • 正确答案 :E
  • 解析:气的运动称为气机,主要包括升、降、聚、散等形式。

  • [单选题]暑邪、火邪、燥邪的共同致病特点是( )
  • 正确答案 :C
  • 伤津


  • [单选题]既能消食和胃,又能发散风寒的药物是( )
  • 正确答案 :D
  • 神曲


  • [单选题]功善止血,又能化瘀生新,有止血而不留瘀、化瘀而不伤正之特点的药物是
  • 正确答案 :C
  • 三七

  • 解析:三七应用于出血证。功善止血,又能化瘀生新,有止血而不留瘀、化瘀而不伤正之特点。

  • [单选题]具有活血凉血功效的药组是( )
  • 正确答案 :C
  • 郁金、丹参

  • 解析: 丹参功效活血祛瘀,凉血清心,养血安神。临床应用:1.用于胸肋胁痛,风湿痹痛,症瘕结块,疮疡肿痛,跌仆伤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产后瘀痛等病症。2.用于温病热入营血、身发斑疹、神昏烦燥等症。3.用于心悸怔忡、失眠等症。丹参还有养血安神的作用,用于心悸失眠,常与酸枣仁、柏子仁等药配合同用。郁金功效活血止痛,疏肝解郁,凉血清心,利胆退黄。临床应用:1.用于经行腹痛,月经不调,症瘕结块等症。2.用于胁肋疼痛。3.用于湿温病神志不清,以及癫痫等病症。4.用于吐血、衄血、尿血等症。5.用于黄疸。二者同用,共奏凉血活血的效果

  • [单选题]治疗经行头痛血虚证的治法是( )
  • 正确答案 :A
  • 养血益气


  • [单选题]疳气的发病机制是
  • 正确答案 :B
  • 脾胃失和,纳化失健

  • 解析:疳气为疳证的初起阶段,由脾胃失和,纳化失健所致,以形体略瘦,食欲不振为特征,故应选B。

  • [单选题]治疗中风中脏腑闭证,除十二井穴外,应主取的是
  • 正确答案 :A
  • 督脉、手厥阴经穴

  • 解析:因中风发病轻重不一,故有中脏腑(闭证、脱症)和中经络之不同。针灸刺激穴位,疏通神经,可选督脉、手厥阴经穴。

  • [单选题]胸骨角连接的部位是
  • 正确答案 :B
  • 第2肋骨

  • 解析:胸骨柄和胸骨体相接的地方有个向前突起的角叫胸骨角,又称Louis角。胸骨角是计数肋骨的重要标志,两侧平对第二肋,第四胸椎的下缘正对胸骨角的水平。

  • [单选题]叩出移动性浊音阳性,腹水量至少是( )
  • 正确答案 :D
  • 1000mL


  • [单选题]复发是指( )
  • 正确答案 :B
  • 传染病患者进入恢复期后,已稳定退热一段时间,潜伏于组织内的病原体再度繁殖,使发热等初发症状再度出现


  • [单选题]功效具有凉血止血、清肝泻火的药物是
  • 正确答案 :D
  • 槐花

  • 解析:槐花功效:凉血止血,清肝泻火。侧柏叶功效:凉血止血,化痰止咳,生发乌发。地榆功效:凉血止血,解毒敛疮。大蓟功效: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小蓟功效: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

  • [单选题]下列哪种情况可以诊断为月经先期
  • 正确答案 :D
  • 连续3次月经提前7天以上

  • 解析:月经周期提前7天以上,甚至10余日一行,连续2个周期以上者称为"月经先期"。

  • [单选题]患者,男,70岁。家属代诉:患者于今晨起床后半小时,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目合口张,遗溺,手撒,四肢厥冷,脉细弱。治疗用隔盐灸,应首选
  • 正确答案 :B
  • 关元、神阙

  • 解析:由患者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目合口张,遗溺,手撒,四肢厥冷,脉细弱等症状,可判断患者所患病为中风之中脏腑,且为脱证,治疗应回阳固脱,用隔盐灸,首选关元、神阙穴。关元为任脉和足三阴经交会穴,可扶助元阳;神阙为生命之根蒂,真气所系,可回阳固脱。

  • [单选题]对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要做到"三早","三早"是指
  • 正确答案 :A
  • 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

  • 解析:我国已将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2004年12月1日施行的法定传染病乙类首位,并规定按甲类传染病进行报告、隔离治疗和管理。发现或怀疑本病时,应尽快向卫生防疫机构报告。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

  • [单选题]疾病初期恶寒与发热同时并见,其证属
  • 正确答案 :B
  • 外感表证

  • 解析:恶寒与发热同时并见是外感表证的特征,排除C、D、E。恶寒重发热轻为风寒表证,恶寒轻发热重为风热表证。故排除A选B。

  •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推荐科目: 临床执业助理医师 口腔执业医师 口腔执业助理医师 中医执业医师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实践技能 中医执业医师(一阶段)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实践技能 中西医结合执业助理医师 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 中医师承及确有专长考核
    @2019-2025 布丁学网 www.51ksbd.net 蜀ICP备20012290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