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C

150

题目:某厂房三铰拱式天窗架采用Q235B钢制作,其平面外稳定性由支撑系统保证。天窗架侧柱ad选用双角钢[JZ634_255_1.gif]125×8,天窗架计算简图及侧柱ad的截面特性如图19-24(Z)所示。 [JZ634_256_1.gif]

查看原题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某普通住宅,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房屋高度40.9m。地下1层,地上13层,首层~三层层高分别为4.5m、4.2m、3.9m,其余各层层高均为2.8m,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Ⅱ类建筑场地。第3层设转换层,纵横向均有落地剪力墙,地下一层顶板可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
  • 假定,底部加强部位某片剪力墙的厚度为300mm。试问,该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的设置高度和剪力墙竖向分布钢筋,至少应取下列何项才能符合规范、规程的最低要求?

  • 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设至5层顶(18.2m标高)、双排[JZ634_141_4.gif]12@200

  • 解析:1.由《高规》第7.1.4条和第10.2.2条,底部加强部位取至5层楼板顶(18.2m标高)。 由《高规》第10.2.19条,底部加强部位剪力墙竖向分布筋最小配筋率为0.3%。双排[JZ634_141_4.gif]10@200的配筋率为0.26%,不满足要求;双排[JZ634_141_4.gif]12@200的配筋率为0.38%,满足要求。故选D。 【命题思路】 本题为概念题,主要考查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底部加强部位设置高度的判定及其剪力墙竖向分布钢筋的构造要求。 【解题分析】 1.抗震设计时,为保证剪力墙底部出现塑性铰后有足够大的延性,应对可能出现塑性铰的部位采取加强抗震措施,从而设置底部加强部位。《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统一规定,以剪力墙总高度的1/10与两层层高二者的较大值作为底部加强部位高度,而对于带有转换层的结构,由于转换层位置的增高,结构传力路径复杂、内力变化较大,故规范规定其底部加强部位亦应增大,规定取转换层加上其以上两层的高度或房屋总高度的1/10二者的较大值。因此,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10.2.2条,本题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应取至5层顶,从而只有答案C和D。 2.又由于本题结构类型为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故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10.2.19条,其底部加强部位剪力墙水平与竖向分布钢筋不应小于0.3%,通过简单计算即可排除答案C,选择答案D。 2.由《高规》第10.2.18条,M=1.5×3500=5250kN·m 由《高规》第7.2.6条,η[XBzvzw.gif]=1.6, V=η[XBzvzw.gif]V[XBzw.gif]=1.6×850=1360kN 故选C。 【命题思路】 本题主要考查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底部加强部位剪力墙弯矩设计值与剪力设计值的确定与计算。 【解题分析】 1.剪力墙的塑性铰一般出现在底部加强部位,故《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规定除抗震等级为特一级的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往往不提高抗弯承载力,从而保证塑性铰区位于墙肢的底部加强部位,但对于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在设计时为加强落地剪力墙的底部加强部位,规范第10.2.18条规定,其弯矩设计值应按相应抗震等级乘以增大系数,这是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的特点,也是本题的考点。 2.对于底部加强部位剪力墙的剪力设计值,不管普通剪力墙结构还是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均按规定进行强剪弱弯的调整,即对剪力计算值乘以相应增大系数,本题已给出相关墙肢抗震措施的抗震等级为一级,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7.2.6条其增大系数为1.6,从而设计值则为:1.6×850=1360kN。 3.由《高规》第10.2.11条第2款,地震作用产生的柱底轴力应乘以增大系数1.5: N=1.5×1680=2520kN 根据《高规》第5.6.3条及第5.6.4条,最大轴力设计值 N=1.2×2950+1.3×2520=6816kN 故选C。 【命题思路】 本题主要考查: 1.对《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10.2.11条第2款条文的理解,该条文规定:“一、二级转换柱由地震作用产生的轴力应分别乘以增大系数1.5、1.2”。 2.地震设计状况下,基本组合效应设计值的理解和简单计算。 3.框支柱底轴力最大设计值的确定。 【解题分析】 1.抗震设计时为增大转换柱的安全性,一、二级转换柱由地震作用引起的轴力值应乘以增大系数1.5、1.2。本题框支柱抗震等级为一级,则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10.2.11条第2款,可求出地震作用产生的轴力设计值,如果考生对该条文不了解或理解不对则很难正确解答本题。 2.本题房屋高度40.9m,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5.6.3条及第5.6.4条,轴力最大设计值应由重力荷载代表值和水平地震作用进行组合,通过简单计算即可得出答案。 4.由《高规》式(D.0.3-2), [JZ634_144_2.gif] 由公式(D.0.2),l0=βh=0.5875×4500=2644mm 依据公式(D.0.1)计算,[JZ634_144_3.gif] 故选A。 【命题思路】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所规定的剪力墙墙体稳定验算规定的理解与简单计算。 【解题分析】 1.剪力墙设计不可避免的一个问题就是剪力墙厚度的选取,现行规范《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7.2.2条对原规程进行了修订,不再规定剪力墙墙厚与层高或剪力墙无支长度比值的限制要求,强调剪力墙的截面厚度应符合《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附录D的墙体稳定验算要求,并应满足剪力墙截面最小厚度的规定,其目的是为了保证剪力墙平面外的刚度和稳定性能,也是高层剪力墙截面厚度的最低要求。 2.根据题设条件及《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式(D.0.1),作用于400mm厚墙肢顶部组合的最大等效竖向均布荷载设计值为[JZ634_144_4.gif]。上式中剪力墙墙肢计算长度l0为未知数,根据题设图示及《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附录D式(D.0.2)、式(D.0.3-2)比较容易求得。只要对上述规范条文及公式理解正确,解答本题没有悬念。 5.本工程第四层仍属底部加强部位,应设置约束边缘构件,其轴压比μ[XBN.gif]=0.40,一级抗震等级,根据《高规》表7.2.15,约束边缘构件沿墙肢的长度l[XBzc.gif]=0.20h[XBzw.gif]=1200mm。 根据《高规》图7.2.15,约束边缘构件阴影范围长度取 [JZ634_145_3.gif] 根据《高规》表7.2.15,约束边缘构件配箍特征值λ[XBzv.gif]=0.20 由《高规》公式(7.2.15)得体积配箍率 对HRB400级箍筋[JZ634_145_4.gif] 根据《混规》式(6.6.3-2),箍筋[JZ634_145_2.gif]10@100实际体积配箍率为: [JZ634_145_5.gif] 箍筋[JZ634_145_2.gif]8@100实际体积配箍率为: [JZ634_145_6.gif]故选A。 【命题思路】 本题主要考查以下内容: 1.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底部加强部位的确定; 2.底部加强部位约束边缘构件阴影部分长度的确定; 3.底部加强部位约束边缘构件的箍筋配置及体积配箍率的计算。 【解题分析】 1.要确定剪力墙边缘构件阴影部分长度及箍筋配置,首先要明确该边缘构件是约束边缘构件还是构造边缘构件。由题于条件可知该工程为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第3层为转换层,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10.2.2条,转换层以上两层均为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故第4层属于底部加强部位,且墙的轴压比μ[XBN.gif]=0.40,从而该层剪力墙应设置约束边缘构件。 2.约束边缘构件阴影部分长度及箍筋配置,由《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7.2.15条予以确定,该条文在有关剪力墙的工程设计中非常重要,考生应熟悉并熟练掌握。 3.剪力墙体积配箍率的正确计算也是解答本题关键。关于体积配箍率的计算由《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第6.6.3条确定,在结构构件设计中经常用到,考生应熟练掌握。计算箍筋体积时,箍筋长度计算至与之垂直箍筋的中到中,计算混凝土核心截面面积时,算至箍筋内表面。 4.《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7.2.15条规定:体积配箍率计算可计入箍筋、拉筋以及符合构造要求的水平分布钢筋,计入的水平分布钢筋的体积配箍率不应大于总体积配箍率的30%,为简化计算本题给出提示:不考虑水平分布钢筋的影响。 6.[JZ634_146_1.gif] 根据《高规》第7.2.24条,纵筋的最小配筋率可按框架梁的要求采用。 根据《高规》表6.3.2-1,由该连梁位于底部加强部位,抗震等级为一级,可知连梁单侧纵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为0.40及80[JZ634_146_2.gif]=80×[JZ634_146_3.gif]=0.38的较大值0.40,则连梁单侧纵筋A[XBzs.gif]=300×700×0.4%=840mm2。可见C、D项纵筋符合要求。 由《高规》第7.2.27条及表6.3.2-2,箍筋最小直径为10mm,双肢箍筋最大间距取s=[JZ634_146_4.gif]=[JZ634_146_5.gif]=175mm、6d=6×20=120mm及100mm三项中最小值,取s=100mm。构造最小配箍[JZ634_145_2.gif]10@100mm。故选C。 【命题思路】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现行规范关于剪力墙连梁纵筋及箍筋构造要求规定的理解及应用。 【解题分析】 1.连梁是剪力墙结构的重要组成构件,是实现剪力墙结构二道防线设计的重要耗能构件。因此,为了实现连梁的强剪弱弯、推迟剪切破坏、提高延性,现行《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均进行了一系列规定和要求,在工程设计中经常遇到,不可忽视,对于二级考生,为降低难度,本题仅考查考生对连梁纵筋及箍筋构造要求相关规定的理解与应用。 2.目前,结构设计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电算程序,因此,《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为了程序计算方便,对于一、二、三级抗震采用了组合剪力乘以增大系数的方法确定连梁剪力设计值,似乎与实际配筋量无关,容易使设计人员忽略强剪弱弯的要求,忽视对受弯钢筋数量的限制,因此,规范对连梁最小和最大配筋率提出了限值要求。本题只考查到最小纵筋构造要求,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7.2.24条及表6.3.2-1即可确定。 3.《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7.2.27条第2款指出:抗震设计时,沿连梁全长箍筋的构造应符合框架梁端箍筋加密区的箍筋构造要求。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6.3.2条关于框架梁段箍筋加密区的构造要求,即可确定相应连梁的箍筋最低配置。 7.由《高规》附录E公式(E.0.1—3),[JZ634_147_1.gif] 由《高规》公式(E.0.1-2), 一层A1=A[XBzw1.gif]+C1A[XBzc1.gif]=A[XBzw1.gif]+0.1×6.48=A[XBzw1.gif]+0.648 二层A2=A[XBzw2.gif]=16.1m2 由《高规》公式(E.0.1-1),刚度比[JZ634_147_2.gif] 求得A[XBzw1.gif]≥8.0m2,故选A。 【命题思路】 本题主要考查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关于转换层上部结构与下部结构侧向刚度变化相关规定的理解; 2.带转换层结构当转换层设置在1、2层时,等效剪切刚度比的限制要求; 3.等效剪切刚度比的计算。 【解题分析】 1.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当转换层上、下部楼层的结构侧向刚度相差较大时,会导致转换层上、下部结构构件内力突变,促使部分构件提前破坏;当转换层位置相对较高时,这种内力突变会进一步加剧。因此,《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进行了相关规定以缓解构件内力和变形的突变现象,在附录E中针对不同情况提出了详细要求,本题只考查当转换层设置在1层的情况。 2.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E.0.1条,当转换层设置在1、2层时,抗震设计的等效剪切刚度不应小于0.5,从而由公式(E.0.1-1),建立关于剪切刚度比的不等式:[JZ634_148_1.gif],代入相关参数即可求出底层横向落地剪力墙的最小有效截面面积A[XBzw1.gif]。

  • [多选题]《抗规》8.1.6条中说到"支撑",中心支撑框架中的交叉支撑、人字支撑、单斜杆支撑、K形支撑各是怎样的情况?

  • [单选题]某厂房钢屋架下弦节点悬挂单轨吊车梁,按单跨简支构造,直线布置,计算跨度取L=6600mm,如下图所示。吊车梁上运行一台额定起重量为3t的CD1型电动葫芦,设备自重标准值为360kg。吊车梁选用Q235-B热轧普通工字钢I32a,其截面特性Wx=692×103mm3,Ix=11100×104mm4,自重g=52.72kg/m。对吊车梁作强度、稳定及变形验算时,考虑磨损影响,截面模量及惯性矩应乘以折减系数0.9,截面的塑性发展系数取γx=1.0。[2007年真题] [LXL20160204_1_207.gif]
  • 要求对所选吊车梁作强度验算,计算截面无栓孔削弱。试问,梁跨中截面弯曲应力设计值(N/mm2)应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 133.6

  • 解析:1.根据《建筑荷载设计规范》(GB 50009—2012)第3.2.23.2.4条,荷载计算值:梁自重:g=1.2×52.72×9.8×10-3=0.62kN/m;可变荷载:P=1.4×1.05×3360×9.8×10-3=48.40kN; 则跨中弯矩:[LXL20160204_1_247.gif]; 根据《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第4.1.1条, [LXL20160204_1_248.gif]。 2.根据《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第4.2.2条,[LXL20160204_1_250.gif]根据附录B确定;根据表B.2,l1=6.6m,按线性内插:[LXL20160204_1_249.gif];根据式(B.1-2)有:[LXL20160204_1_251.gif]。 3.荷载标准值:梁自重:g=52.72×9.8×10-3=0.52kN/m=0.52N/mm;可变荷载:P=(3000+360)×9.8=33.0×103N; [LXL20160204_1_252.gif] 4.根据《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第5.1.1条,[LXL20160204_1_253.gif] ;根据表3.4.1-4,普通C级螺栓[LXL20160204_1_254.gif] =170N/mm2(抗拉),则:A[XBzn.gif]≥[LXL20160204_1_255.gif];选2M16,A[XBzn.gif]=2×157=314mm2(合适)。

  • [单选题]方案初期,某四层砌体结构房屋顶层局部平面布置图如图36-40(Z)所示,层高均为3.6m。墙体采用MU10级烧结多孔砖、M5级混合砂浆砌筑。墙厚240mm。屋面板为预制预应力空心板上浇钢筋混凝土叠合层,屋面板总厚度300mm,简支在①轴和②轴墙体上,支承长度120mm。屋面永久荷载标准值12kN/m2,活荷载标准值0.5kN/m2。砌体施工质量控制等级B级;抗震设防烈度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1g。 [JZ634_114_1.gif]
  • 试问,顶层①轴每延米墙体的局部受压承载力设计值(kN/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提示:多孔砖砌体孔洞未灌实,η=1.0。

  • 180

  • 解析:1.根据《砌规》第5.2.4条,砌体截面局部受压的承载力计算公式为:ηγfA[XBzl.gif] 根据《砌规》第5.2.2条第2款第6)项,取γ=1.0。 查《砌规》表3.2.1-1,MU10烧结多孔砖、M5混合砂浆的抗压强度设计值f=1.50MPa。[JZ634_114_2.gif],取120mm。 所以,每延米墙体的局部受压承载力设计值 ηγfA[XBzl.gif]=1.0×1.0×1.5×1000×120=180kN/m 【命题思路】 本题主要考查多孔砖砌体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 【解题分析】 1.要解答本题,首先应理解承载力的概念,仍有不少考生对效应和抗力的概念含糊不清。 2.砌体截面受局部均匀压力的承载力计算公式见《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3-2011公式(5.2.1)。 3.多孔砖砌体孔洞未灌实,砌体局部抗压强度提高系数取为1.0。 2.根据《砌规》第4.2.1条,本房屋的静力计算方案为刚性方案。 根据《砌规》第5.1.1条,砌体的受压承载力计算公式为:[JZ634_22_2.gif]fA 查《砌规》表3.2.1-1条,MU10烧结多孔砖、M5混合砂浆的抗压强度设计值f=1.50MPa 根据《砌规》第5.1.2条,墙体的高厚比为:γ[XBβ.gif]H0/h=1.0×3600/240=15 根据《砌规》第4.2.5条第2款,墙体可视作两端铰支的竖向构件,其底部的偏心距应视为0。 根据高厚比和e/h,查《砌规》附录D得:[JZ634_115_1.gif]=0.745。 所以,①轴每延米墙体下端受压载力设计值为: [JZ634_115_1.gif]fA=0.745×1.5×1000×240=268kN 【命题思路】 本题主要考查多孔砖砌体受压承载力计算。 【解题分析】 1.砌体受压承载力计算公式见《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3-2011公式(5.1.1)。 2.横墙间距为12m<32m,房屋的静力计算方案为刚性方案,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墙在每层高度范围内,可近似地视作两端铰支的竖向构件,墙下端的偏心距为0。 3.墙体的计算高度为层高;烧结多孔砖的高厚比修正系数为1.0。 4.根据高厚比和偏心距,查《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3-2011附录D得[JZ634_115_1.gif]值,代入公式(5.1.1)可得墙体下端受压承载力设计值。 3.1.①轴墙体上端仅承受屋面板传来的竖向荷载,根据《砌规》第4.2.5条,板端支承压力作用点到墙内边的距离为:0.4a0=0.4×120=48mm,距墙中心线的距离为:120-48=72mm。根据《砌规》第8.1.1条,偏心距e/h=0.3>0.17,不宜采用网状配筋砌体。A不可行。 2.根据《砌规》第8.2.4条,砖砌体和钢筋砂浆面层的组合砌体可大幅度提高偏心受压构件的承载力。所以B可行。 3.增加屋面板的支承长度可减小偏心距,提高承载力影响系数[JZ634_115_1.gif]值。所以C可行。 4.提高砌筑砂浆的强度等级可提高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所以D可行。 【命题思路】 本题为概念题,本题主要考查对于偏心距较大的受压墙体,若提高其受压承载力可采取的方法。 【解题分析】 1.双面配置钢筋网的配筋砖砌体墙,可提高受压承载力,但偏心距不宜过大。 2.砖砌体和钢筋砂浆面层的组合砌体可大幅度提高偏心受压构件的承载力。 3.加大屋面板的支承长度可减小偏心距,提高承载力影响系数[JZ634_115_1.gif]值。 4.提高砌筑砂浆的强度等级可提高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 4.根据《砌规》第10.2.6条第1款,砖砌体和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组成的组合墙,应在纵横墙交接处、墙端部设置构造柱,其间距不宜大于3m。①轴墙长15m,端部设置2根构造柱,中间至少设置4根构造柱,总的构造柱数量至少为6根,才能满足《砌规》第10.2.6第1款的构造要求。 【命题思路】 本题为概念题,主要考查砖砌体与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组合墙的概念。 【解题分析】 1.组合墙应在纵横墙交接处、墙端部设置构造柱,其间距不宜大于3m。 2.①轴墙长15m,端部设置2根构造柱,中间至少设置4根构造柱,总的构造柱数量至少为6根,才能满足《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11第10.2.6第1款的构造要求。 5.根据《抗规》表7.3.1,楼梯间四角,楼梯段上下端对应的墙体处,应设置构造柱,共8根。根据《抗规》第7.3.8条第4款,突出屋面的楼梯间,构造柱应伸到顶部。所以,突出屋面的楼梯间也应设置8根构造柱。 【命题思路】 本题为概念题,主要考查多层砌体房屋构造柱设置的抗震构造措施。 【解题分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表7.3.1,楼梯间四角、楼梯段上下端对应的墙体处,应设置构造柱,共8根。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7.3.8条第4款,突出屋面的楼梯间,构造柱应伸到顶部。所以,突出屋面的楼梯间也应设置8根构造柱。

  • [单选题]某独立柱基的基底尺寸为2600mm×5200mm,柱底由荷载标准值组合所得的内力值:F1=2000kN,F2=200kN,M=1000kN·m,V=200kN;柱基自重和覆土标准值G=486.7kN。基础埋深和工程地质剖面如下图所示。 [LXL20160214_1_152.gif]
  • 软弱下卧层顶面处附加压力最接近于(  )kN/m2

  • 64.33


  • [单选题]建筑为大底盘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平面和竖向均比较规则,立面如下图所示。抗震设防烈度7度,丙类建筑,Ⅱ类场地土。[2008年真题] [LXL20160216_1_20.gif]
  • 假设该建筑一、二、三层由一般丙类建筑改为商场,其营业面积约为1.2万m2。框架梁采用C30级混凝土,纵向钢筋和箍筋分别采用HRB335([LXL20160121_2_1.gif])和HPB235(Φ)级钢筋;某梁梁端配筋如下图所示。试问,下列何项梁端截面顶部的配筋,满足且最接近于构造要求的梁端底部和顶部纵向钢筋截面面积最小比值的规定? (  )

  • 前三项均不满足规程的构造要求

  • 解析:2.根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第6.0.5条及条文说明,营业面积约为1.2万m2,大于7000 m2,为乙类建筑;由《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3.9.1条、第3.9.6条及第3.9.3条,框架抗震等级为一级;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6.3.2条第3款,梁端截面的底部和顶部纵向钢筋截面面积的最小比值为0.5;A项,[LXL20160216_1_135.gif];BC两项顶部纵向钢筋面积更大,故均不满足要求。

  • [单选题]建于Ⅲ类场地的现浇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抗震设防烈度8度,丙类建筑,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平面尺寸为25m×50m,房屋高度为102m,质量和刚度沿竖向分布均匀,如下图所示。采用刚性好的筏板基础;地下室顶板(±0.000)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按刚性地基假定确定的结构基本自振周期T1=1.8s。[2007年真题] [LXL20160216_1_13.gif]
  • 该建筑物地基土比较均匀,基础假定为刚性,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上部结构传至基础底的竖向力N[XBzk.gif]=6.5×105kN,横向(短向)弯矩M[XBzk.gif]=2.8×106kN·m;纵向弯矩较小,略去不计。为使地基压应力不过于集中,筏板周边可外挑,每边挑出长度均为a;计算时可不计外挑部分增加的土重及墙外侧土的影响。试问,如果仅从限制基底压应力不过于集中及保证结构抗倾覆能力方面考虑,初步估算的a的最小值,应最接近下列何项数值? (  )

  • 0.5


  • [单选题]某三层商住楼,底层局部采用两跨连续墙梁结构。局部平面图及剖面如下图所示。开间为3.3m,底层层高3.9m,其余两层为3.0m,墙厚为190mm。托梁下均设有壁柱(每边凸出墙面200mm×590mm)。墙体采用MU10混凝土砌块和Mb10混合浆砌筑(f=2.79MPa)。楼盖及屋盖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板,厚120mm。托梁混凝土采用C30(f[XBzc.gif]=14.3N/mm2),纵向钢筋为HRB400(f[XBzy.gif]=360N/mm2),箍筋采用HPB235(f=210N/mm2)。屋面恒荷载标准值为4.8kN/m2,屋面活荷载标准值为0.5kN/m2,楼面恒荷载标准值为3.8kN/m2,活荷载标准值为2.0kN/m2,墙体自重标准值(包括双面粉刷)为2.61kN/m2,梁支座下设190mm×190mm上下贯通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托梁的截面尺寸bb×hb=250mm×600mm(石灰水粉刷)。各层墙顶均设截面为190mm×190mm的钢筋混凝土圈梁。 [LXL20160205_1_155.gif]
  • 确定使用阶段墙梁在其恒荷载设计值和活荷载设计值最不利布置下托梁跨中弯矩M[XBb1.gif]及轴力N[XBb1.gif]、支座B的负弯矩设计值M[XBbB.gif]与下列(  )组数值最为接近。

  • M[XBb1.gif]=94.55kN.m;N[XBb1.gif]=94.62kN;M[XBbB.gif]=-193.00kN.m

  • 解析:4.托梁在其顶面恒荷载及活荷载量不利布置作用下跨中弯矩(近似计算)为:M11Q1gl[XB02.gif]+α2Q1pl[XB02.gif]=0.07×19.60×5.302+0.096×9.24×5.302=63.46kN.m;α1、α2为连续梁弯矩系数;近似取恒荷载及活荷载分别作用下的跨中最大弯矩;中间支座最大弯矩为:M[XB1B.gif]=-0.125×(19.60+9.24)×5.302=-101.26kN.m;求墙梁顶面荷载作用下连续梁跨中及支座最大弯矩M2、M2B为:M2=0.07×52.85×5.302+0.096×12.47×5.302=137.55kN.m,M[XB2B.gif]=-0.125Q2l[XB02.gif]=-0.125×(52.85+12.47)×5.302=-229.35kN.m;考虑墙梁组合作用的托梁跨中弯矩系数为:α[XBM.gif]=ψ[XBM.gif](2.7hb/l0-0.08)=1.0×(2.7×0.60/5.30-0.08)=0.226;考虑墙梁组合作用的托梁跨中轴力系数为:η[XBN.gif]=0.8+2.6h[XBzw.gif]/l0=0.8+2.6×3.00/5.30=2.27;托梁跨中截面弯矩M[XBb1.gif]、M[XBb2.gif]和轴力N[XBb1.gif]、N[XBb2.gif]为:M[XBb1.gif]=M[XBb2.gif]=M1+α[XBM.gif]M2=63.46+0.226×137.55=94.55kN.m,N[XBb1.gif]=N[XBb2.gif]=η[XBN.gif]?M2/H0=2.27×137.55/3.30=94.62kN;α[XBM.gif]=0.4(无洞口),托梁中间支座截面弯矩为:M[XBbB.gif]=M[XB1B.gif]+α[XBM.gif]M[XB2B.gif]=-101.26-0.4×229.35=-193.00kN.m。

  • [单选题]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纵向受力钢筋用HRB335级,箍筋用HPB300级。梁截面为300mm×600mm,计算配筋为A[XBzs.gif]=2700.0mm2,则梁的纵向受拉钢筋配置最合适的是(  )。
  • 4[LXL20160121_2_1.gif]25(第一排)+2[LXL20160121_2_1.gif]22(第二排)

  • 解析: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第9.2.1条,为了保证混凝土和受力钢筋有良好的粘结性能,梁的纵向受力钢筋之间有净距的要求。由附录A,配5[LXL20160121_2_1.gif]25时,As=2454mm2小于计算配筋量;配5[LXL20160121_2_1.gif]28时,不能满足净距要求;配3[LXL20160121_2_1.gif]28+2[LXL20160121_2_1.gif]25配筋量过大。

  • 考试布丁
    推荐下载科目: 一级建造师(公共科目 建筑工程) 一级建造师(公共科目 港口与航道工程) 二级建造师(公共科目 公路工程) 标准员 安全员 材料员 机械员 施工员 注册土木工程师(水利水电工程) 房地产经纪人
    @2019-2025 布丁学网 www.51ksbd.net 蜀ICP备20012290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