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ABD

事前 事中 全过程

题目:为保证司法独立,立法机关对司法行为的监督不应当在( )进行。

解析:解析:司法独立的基本要求是在司法过程中不应有外界因素对判断者进行干扰,因此立法机关对司法行为的监督应在事后进行。

查看原题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明朝创设的耻辱刑是______。
  • 枷号

  • 解析:解析:明朝初年创立了“枷号”刑,它是一种强制罪犯戴枷号于监狱之外示众以示耻辱并使其痛苦的刑罚,属于耻辱刑的一种。

  • [单选题]可以提起精神损害赔偿的权利是( )。
  • 健康权

  • 解析:解析:人格权可以提起精神损害赔偿。但法人享有的人格权不能提起精神损害赔偿。

  • [单选题]关于法律起源一般规律的表述,正确的是( )。
  • 由个别调整逐渐发展为规范性调整

  • 解析:解析:法律起源的一般规律包括:法的产生经历了由个别的具体的调整逐渐发展为规范性调整的过程;法的产生经历了由习惯到习惯法再到成文法的长期发展过程;法的产生经历了与宗教、道德等社会规范从融合到逐渐分离的过程。但凡社会规范都有强制性,无强制性的规范则不能称为规范,所以A错。C、D选项均不符合上述规律内容,故选B。

  • [单选题]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是( )。
  • 行政权在运行时具有主动性,司法权则具有被动性

  • 解析:解析:考查要点是对一些知识点的理解和判断。选项A的说法是错误的,这是因为:法律责任的归结原则简称归责原则,主要包括责任法定原则、因果联系原则、责任相称原则和责任自负原则。责任相称原则的含义是;法律责任的性质与违法行为的性质相适应;法律责任的轻重、种类与违法行为的危害或者损害相适应,与行为人的主观恶性程度相适应。“违法行为人应当对自己的违法行为负责”体现的是责任自负原则,而不是责任相称原则。选项B的说法错误,因为:法律上所称的“人”就是法律主体,法律主体可以分为两大类——法人和自然人。法人可以分为企业法人、事业法人、机关法人和社团法人四大类;自然人可以分为公民、外国人、无国籍人三大类。公民是指具有一国国籍的自然人,它被包括在自然人的范畴之内,是自然人的一种。选项D的说法也不正确,对法律事实,我们通常有两种划分方法。单一的法律事实和事实构成是按照引起法律后果所需要的法律事实具有单数形式还是复数形式而作的分类。按照法律事实是否与当事人的意志有关,可以把法律事实分为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法律事件是指与当事人意志无关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形成、变更或消灭的事实;法律行为是指与当事人意志有关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形成、变更或消灭的作为和不作为。四个选项中只有选项C的说法是正确的。

  • [单选题]在人民代表选举中,将等额选举改为差额选举的时间是( )。
  • 1979年

  • 解析:解析:考查要点是我国将等额选举改为差额选举的时间。

  • 推荐下载科目: 初中 成考 自考公共课 考研 公共管理硕士 法律硕士 教育硕士 在职硕士 自考专业课 小学
    @2019-2025 布丁学网 www.51ksbd.net 蜀ICP备20012290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