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B

780

题目:某五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柱网尺寸9m×9m,各层层高均为4.5m,位于8度(0.3g)抗震设防地区,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场地类别为Ⅲ类,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已知各楼层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均为18000kN。

解析:1. 根据《抗规》第3.4.3条的条文说明,在进行结构规则性判断时,计算扭转位移比所用的"给定水平力"采用振型组合后的楼层地震剪力换算的水平作用力,因此,作用在二层顶的"给定水平力F'[XB2.gif]"为:F'[XB2.gif]=6150-5370=780kN。 【命题思路】 本题主要考查以下几方面内容: 1.在判断结构扭转规则性时,采用的楼层最大弹性水平位移是在"规定的水平力作用下"的位移,不是结构的真实位移。 2."给定水平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解题分析】 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在计算扭转位移比时,为了避免CQC计算的最大位移出现在楼盖边缘的中部而不在角部时的情况,而采用"给定水平力"计算。该水平力一般采用振型组合后的楼层地震剪力换算的水平作用力,即上、下两层地震剪力的差值作为作用在该楼层的水平作用力。 2.有考生不明白给定水平力的概念,直接取用各楼层最大水平地震力或水平地震作用的各楼层剪力,导致选择错误。 2. Ⅰ.[JZ635_214_2.gif],符合《抗规》第5.5.1条的要求; Ⅱ.重力荷载代表值G=5×18000=90000kN 根据《抗规》第5.2.5条,[JZ635_214_3.gif],不符合规范要求; Ⅲ.根据《抗规》第3.4.3条及第3.4.4条,位移比不宜大于1.5,当介于1.2~1.5之间时,属于一般不规则项,应采用空间结构计算模型进行分析计算,但不属于"不符合规范要求"。 【命题思路】 现在部分设计人员往往对软件的计算结果的合理性不加分析,盲目地按输出的构件配筋进行构件设计,导致安全隐患。本题主要考查以下内容: 1.框架-剪力墙结构弹性层间位移角限值; 2.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系数的概念; 3.规范对一般不规则的结构的要求。 【解题分析】 1.题目给出了最大弹性层间位移及各层层高,可以计算出最大弹性层间位移角为1/900。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5.5.1条,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弹位层间位移角限值为1/800,因此,该结构弹性层间位移满足规范要求。 2.楼层地震剪力系数(也称"剪重比")即楼层地震剪力与重力荷载代表值的比值,是工程设计中经常碰到的问题。《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5.2.5条以强条的形式给出了明确的要求。部分工程因整体刚度偏小或单位面积质量较大等原因,导致剪重比不满足规范的要求。有的设计人员不对结构的整体布置作具体分析,盲目地采用乘以地震作用放大系数的方法来满足最小剪重比的要求。其实,当底层总剪力与规范规定相差较多时,表明结构的选型和总体布置非常不合理,即使乘以增大系数,也不能正确地估计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反应,应该对结构方案作相应的调整,本题给出的剪重比0.033远小于规范规定的0.048,因此应判断为不满足规范的要求。 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的第3.4节对建筑体型及其构件布置的规则性作出了规定,要求择优选择规则的体型,在第3.4.3条规定了一些定量的参数界限。但实际工程中,要求建筑完全规则是不现实的,需要结构工程师根据规范的规定和概念设计的要求进行判断,而不是一碰到不规则的结构就亮"红灯"。就本题而言,扭转位移比1.35已超出了规范中1.2的扭转规则的参数界限,但尚未超过属于"扭转偏大"的特别不规则的参考界限值1.4,因此只属于一般不规则的结构,不属于"不符合规范要求"。 4.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3.4.4条,平面不规则而竖向规则的建筑,应采用空间结构计算模型;扭转不规则时,应计入扭转影响。 3. 柱轴压比[JZ635_215_2.gif] 查《混规》表11.14.17,λ[XBzv.gif]=0.15 体积配箍率[JZ635_215_3.gif](《混规》第11.4.17条) f[XBzc.gif]按C35取值,f[XBzc.gif]=16.7 [JZ635_215_4.gif] 根据《混规》第11.4.14条,二级框架角柱箍筋应全部加密,故选C。 【命题思路】 本题主要考查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柱轴压比的计算方法; 2.框架柱体积配箍率的计算方法; 3.框架等级为二级时,角柱箍筋的构造要求。 【解题分析】 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6.3.6条规定,轴压比指柱组合的轴压力设计值与柱的全截面面积和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乘积之和的比例。 2.本题给出的箍筋配置方式为普通复合箍,按轴压比为0.7查表可知柱箍筋加密区的箍筋最小配筋特征值λ[XBzv.gif]=0.15。 3.计算柱箍筋体积配箍率时,核心区的混凝土体积应取箍筋内表面包围的混凝土的体积,计算复合箍筋体积时,《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第11.4.17条规定应扣除重叠部分的箍筋体积,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对此问题未明确;第一版《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对此作了不同的规定,后面版本又进行了勘误,导致部分设计人员理解上的混乱,因此,题目通过"提示"明确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作答。 4.在计算柱最小体积配箍率[JZ635_216_1.gif]时,本题给出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第11.4.17条,混凝土轴心受抗压强度设计值,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低于C35时,应按C35取值,部分考生忽略了此规定,导致计算结果的偏差。 5.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第11.4.14条,一、二级抗震等级的角柱应沿柱全高加密箍筋。因此,本题应选择[JZ635_172_2.gif]10@100。 4. 柱轴压比[JZ635_216_3.gif] 根据《混规》第6.2.17条及表11.1.6,[JZ635_216_4.gif] [JZ635_216_5.gif] [JZ635_216_6.gif](《混规》第6.2.5条) [JZ635_216_7.gif] 取5[JZ635_115_1.gif]25,A[XBS.gif]=2454mm[SB2.gif] 单侧配筋率[JZ635_217_1.gif](满足《混规》第11.4.12条要求) 【命题思路】 本题主要考查以下几方面内容: 1.考虑地震作用组合验算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承载力时,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的取值和应用; 2.对称配筋的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的计算方法。 【解题分析】 1.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第11.1.6条,偏心受压轴压比不小于0.15时,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取0.8。 2.本题已提示按大偏心受压构件进行计算,因此,可不对大、小偏心进行判断。但仍需计算混凝土受压区的高度。部分考生在计算受压区高度x时未考虑[JZ635_217_2.gif](注意,在计算混凝土受压区高度时,当为地震设计状况时,应考虑[JZ635_217_2.gif];当为永久、短暂设计状况时,不应考虑[JZ635_217_2.gif]),导致计算结果错误。 3.考虑地震作用的框架柱,其正截面偏心受压计算方法与不考虑地震作用的柱相同,但在计算公式的右端项应除以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JZ635_217_2.gif]。一处未考虑,或两处都没有考虑,导致计算结果错误。 5. Ⅰ.错误,根据《混规》第11.8.3条,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自身的阻尼比可采用0.03; Ⅱ.错误,根据《抗规》表5.1.4-2,特征周期为0.55+0.05=0.6s; Ⅲ.错误,根据《抗规》第3.3.3条,Ⅲ类场地,设防烈度8度(0.3g),宜按9度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但抗震措施中的内力并不要求调整。对照《抗规》表6.1.2,框架应按一级采取构造措施,按二级的要求进行内力调整。 【命题思路】 本题主要考查对于8度(0.3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Ⅲ类场地时,结构阻尼比、特征周期的取值及抗震措施、抗震构造措施的概念。 【解题分析】 1.阻尼比是抗震设计时的一个重要的参数,阻尼比的大小反映结构消耗和吸收地震能力的大小。不同的结构或者同一个结构在不同的受力阶段其阻尼比都有所不同,一般钢筋混凝土结构小震时的阻尼比应取0.05,但对于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在弹性阶段的阻尼比应取0.03。当出现裂缝后,在弹塑性阶段可取与钢筋混凝土相同的阻尼比。 2.设计特征周期反应地震等级、震中距和场地类别对地震反应的影响。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5.1.4条表5.1.4-2,Ⅲ类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时,特征周期为0.55s。本条同时还规定,计算罕遇地震作用时,特征周期应增加0.05s。部分考生未考虑罕遇地震作用时特征周期的调整。 3.本题要正确区分抗震措施与抗震构造措施的概念。抗震措施包括抗震构造措施和抗震计算措施(即规范中的一系列调整系数)两部分内容。抗震等级的调整同时涉及抗震构造措施和抗震计算措施的调整(提高和降低)。 4.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3.3.3条,建筑场地为Ⅲ、Ⅳ类时,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3g的地区,宜按9度(0.4g),采取抗震构造措施。此处提高的仅是"抗震构造措施",不包括抗震措施中"抗震计算措施"的内容。 5.查《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表6.1.2,8度和9度时的抗震等级分别为二级、一级。因此,本题框架应按一级抗震等级采取抗震构造措施,按二级抗震等级的要求对框架梁、柱进行内力调整。

查看原题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石材吸水后,导热系数将增大,这是因为:
  • 水的导热系数比密闭空气大

  • 解析:水的导热系数比密闭空气大。

  • [单选题]应用总流能量方程时,渐变流断面的压强( )。
  • 相对压强和绝对压强都可以

  • 解析:相对压强和绝对压强均可,但对同一问题必须采用相同的标准,计算中通常采用相对压强

  • [单选题]自由质点受力作用而运动时,质点的运动方向是( )。
  • 速度的方向

  • 解析:见点的运动学

  • [单选题]判断下列各图所示体系的几何构造性质为: [JZ163_384_14_7_6.gif]
  • 几何不变无多余约束

  • 解析:二刚片规则。

  • [单选题]某工程采用打入式钢筋混凝土预制方桩,桩截面边长为400mm,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R[zaa.gif]=750kN。某柱下原设计布置A、B、C三桩,工程桩施工完毕后,检测发现B桩有严重缺陷,按废桩处理(桩顶与承台始终保持脱开状态),需要补打D桩,补桩后的桩基承台如图2-21所示。承台高度为11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f[t.gif]=1.57N/mm2),柱截面尺寸为600mm×600mm。提示: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作答,承台的有效高度h0按1050mm取用。 [JZ365_35_50.gif]
  • 试问,补桩后桩台在D桩处的受角桩冲切的承载力设计值(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1150


  • [单选题]下列4组DOS命令中,意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 RENAME和REN


  • [单选题]二次型[JZ282_280_24.gif]可以由正交变换化作标准型,下列中正确的标准型是( )。
  • [JZ282_280_24_B.gif]

  • 解析:[JZ282_447_24_1.gif],A的特征值为[JZ282_447_24_2.gif] 二次型的矩阵:[JZ282_447_24_3.gif] [JZ282_447_24_4.gif] =(2-λ)(λ-5)(λ-1) ∴A的特征值λ1=2,λ2=1,λ3=5 ∴其通过正交变换化成标准形:[JZ282_448_24_5.gif]

  • [单选题]某轻级工作制吊车厂房的钢结构屋盖,屋架跨度18m,屋架间距6m,车间长54m,屋面材料采用轻质大型屋面板,其结构构件的平面布置、屋架杆件的几何尺寸、作用在屋架节点上的荷载以及屋架的部分杆件内力设计值如图6-3所示。该屋盖结构的钢材为Q235B钢,焊条为E43型,屋架的节点板厚为8mm。单角钢和组合角钢的截面特性见表6-2。 [JZ365_98_16_1.gif] [JZ365_99_16_2.gif]
  • 已知斜腹杆S1上最大轴心压力设计值为148.6kN,截面为2[JZ365_384_19_3.gif]80×5。试问,当按实腹式轴心受压构件稳定性进行计算时,其最大压应力(N/mm2),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151.0


  • [多选题]《混凝土规范》7.3.4条第2款规定: 当计算中计入纵向普通受压钢筋时,受压区的高度应满足本规范公式(7.2.1-4)的条件;当不满足此条件时,其正截面受压承载力可按本规范第7.2.5条的规定进行计算,此时,应将本规范公式(7.2.5)中的M以Ne[′-s.gif]代替,此处,e[′-s.gif]为轴向压力作用点至受压区纵向普通钢筋合力点的距离;在计算中应计入偏心距增大系数,初始偏心距应按公式(7.3.4-4)确定。 我对此的疑问是,如何保证此时受拉区钢筋的应力能达到f[y.gif]?不满足公式(7.2.1-4)时,只说明这时的压力N非常的小,这时候受拉区钢筋的应力σs很可能达不到^,如果在7.2.5把σ[s.gif]按f[y.gif]取,结果应该是偏不安全的。

  • 考试布丁
    推荐下载科目: 标准员 劳务员 质量员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 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 资产评估师 房地产经纪人协理职业资格 咨询工程师(投资) 注册城市规划师 土地估价师
    @2019-2025 布丁学网 www.51ksbd.net 蜀ICP备20012290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