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A
280
题目:某住宅为8层框架结构,各层层高均为3m,无地下室,原始地面标高为10.000m,室内外高差0.300m,结构荷载均匀对称,初步设计阶段,考虑采用人工处理地基上的筏板基础,筏板沿建筑物周边外挑1m,筏板基础总尺寸为16m×42m,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基础底面处平均压力值p[XBzk.gif]=145kPa。场地土层分布如图9-13(Z)所示,地下水位标高为9.000m。
[JZ634_45_1.gif]
查看原题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非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屋架如下图所示。已知集中荷载P=GK+QK,静载GK=10.5kN(包括构件自重),活载QK=9.6kN。提示:活载标准值大于4.0kN/ m2,计算屋架杆件内力时不考虑节点次应力的影响。
[LXL20160121_35_1.gif]
在静载和活载共同作用下的支座反力设计值RA最接近于( )kN。
75.24
解析:1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第3.2.4条,静载设计值P1=1.2×10.5=12.6kN;
活载标准值大于4.0kN/m2时,取分项系数γ[XBG.gif]=1.3,
则活载设计值为:P2=1.3×9.6=12.48kN;
故节点集中荷载设计值为:P=P1+P2=12.6+12.48=25.08kN。
由于结构对称,荷载也对称,因此,支座反力设计值为:R[XBA.gif]=3P=3×25.08=75.24kN。
2.取节点A为隔离体,如下图所示。
[LXL20160203_1_2.gif]
由y轴受力平衡∑y=0,得:[LXL20160203_1_3.gif](此处假设S1为拉力);
故可计算得上弦杆内力设计值为:[LXL20160203_1_4.gif]。
3.不考虑节点次应力的影响时,上弦杆S3为轴心受压构件,f[XBzc.gif]=16.7N/mm2,
由于杆件截面尺寸b×h=250mm×250mm,均小于300mm,
故混凝土强度设计值乘以0.8,即:f[XBzc.gif]=0.8×16.7=13.36N/mm2。
由l0/b=2500/250=10,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表6.2.15,得稳定系数φ=0.98;截面面积A=250×250=62500mm2,f[SB′XBy.gif]=300N/2,
故全截面纵向受力钢筋面积为:A[XBzs.gif]=N/f[XBzy.gif]=148.72×103/300=495.732根据表8.5.1,最小配筋率为0.6%,则受压区纵向钢筋截面积A[XBst.gif]′=ρ[XBmin.gif]A=0.6%×62500=375mm;所以钢筋采用4[LXL20160121_2_1.gif]12(面积A [XBzs.gif]′=452.32)。
4.由题可得:d[XBeq.gif]=d=14mm,A [XBzs.gif]=1231.52,A=625002,ρ[XBte.gif]=1231.5/62500=0.0197;
已知:f[XBtk.gif]=2.2N/2,E[XBzs.gif]=2×105N/2,c=30mm,a[XBzs.gif]=38mm,N[XBzk.gif]=181.6×103N,
且σ[XBsk.gif]=N[XBzk.gif]/A[XBzs.gif]=147.46N/2;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式(7.1.2-2),裂缝间纵向受拉钢筋应变不均匀系数为:ψ=1.1-0.65f[XBtk.gif]/ρ[XBte.gif]/σ[XBsk.gif]=0.608;根据表7.1.2-1,构件受力特征系数α[XBcr.gif]=2.7。根据式(7.1.2-1),可得最大裂缝宽度为:
[LXL20160203_1_5.gif]=2.7×0.608×147.46/(2×105)×(1.9×30+0.08×14/0.0197)=0.1378mm
[单选题]对框架-核心筒结构进行结构布置时,下列概念不正确的是( )。
为降低层高和方便铺设管线,同时也避免楼盖主梁搁置在核心筒的连梁上,可采用无梁楼盖将核心筒与周边柱、内柱连成整体,因此,周边柱之间的框架梁也可一并省去
解析:D项,若仅以无边梁的无梁楼盖将周边柱、内柱与核心筒相连而周边柱之间不再有梁,则此时已不能在房屋的周边形成空间框架,也不能形成框架-核心筒结构,其侧向刚度及抗震性能等将均差于通常的框架-核心筒结构。为此,即使采用了无梁楼盖,也必须设置沿房屋周边并连接周边柱的框架梁。
[单选题]设有一横截面为四边形的格构式自立式铁架,其底节间的人字形腹杆系由两个等边角钢┗80×7组成的T形截面,如下图所示。钢材为Q235-B?F,其斜撑所受的轴心力设计值N=±150kN。
[LXL20160204_1_238.gif]
拟采用2个C级普通螺栓与板厚为12mm的节点板相连,应选用公称直径为( )的螺栓。
M22
解析:1.根据《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第7.2节,单个普通螺栓抗剪承载力设计值为:[LXL20160205_1_68.gif];
代入数据得:[LXL20160205_1_69.gif],
所以d=18.5,取M=20;单个螺栓承压承载力设计值为:[LXL20160205_1_70.gif];代入数据得:[LXL20160205_1_71.gif],
所以d=20.49,取M=22;螺栓直径取两者的较大值,即M=22。
2.根据《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查表7.2.2-1可知,摩擦面的抗滑移系数为:μ=0.35;
故单个高强度螺栓抗剪承载力为:
[LXL20160205_1_72.gif];
需要的预应力为:P=N/2/0.63=150/1.26=119kN;
查表7.2.2-2可知,8.8级螺栓,M20的预应力P=125kN;故选用M20公称直径的螺栓。
3.根据《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第7.2.3条,一个高强度螺栓的受剪承载力设计值为:
[LXL20160205_1_73.gif];
代入数据得:[LXL20160205_1_74.gif],
解得d=13.8,因此选用M16螺栓。
[单选题]某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的底层框架一抗震墙多层砌体房屋的底层框架柱KZ、砖抗震墙ZQ、钢筋混凝土抗震墙GQ的布置,如图31-35(Z)所示,底层层高为3.6m。各框架柱KZ的横向侧向刚度均为K[JZ634_110_1.gif]=4.0×104kN/m;砖抗震墙ZQ(不包括端柱)的侧向刚度为K[JZ634_110_2.gif]=40.0×104kN/m。地震剪力增大系数η=1.4。
[JZ634_111_1.gif]
假定,将砖抗震墙ZQ改为钢筋混凝土抗震墙,且混凝土抗震墙(包括端柱)的抗侧刚度为250.0×104kN/m,作用于底层顶标高处的横向地震剪力设计值V=1000kN。试问,作用于每个框架柱KZ上的地震剪力设计值(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10
[单选题]在一展览馆的楼面上,有一静止的展品及其墩座,其自重的标准值共为30kN;墩座经厚50mm的垫层坐落在板跨为3m(单向板)、板厚为150mm的钢筋混凝土楼板上。该展品的四周无其他展品的展览区(见下图)。
墩座平面
[LXL20160216_1_23.gif]
l--板跨;
b[XBcx.gif]、b[XBcy.gif]--分别为平行、垂直于板跨的荷载作用面的计算宽度;
b--局部分布荷载的有效分布宽度。
单向板上局部荷载的有效分布宽度b最接近于( )m。
2.85
解析:2.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附录C第C.0.5条第1款,局部荷载作用面的长边l平行于板跨,垫层厚s=0.05m,板厚h=0.15m,则:b[XBcx.gif]=b[XBtx.gif]+2s+h=1.0+2×0.05+0.15=1.25m;b[XBcy.gif]=b[XBty.gif]+2s+h=0.5+2×0.05+0.15=0.75m;满足b[XBcx.gif];b[XBcy.gif],且b[XBcy.gif]<0.6l=0.6×3=1.8m,b[XBcx.gif]<l=3m;根据式(C.0.5-1),有效分布宽度为:b=b[XBcy.gif]+0.7l=0.75+0.7×3=2.85m。
[单选题]某12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民用办公楼,如下图所示,质量和刚度沿竖向分布均匀,房屋高度为48m,丙类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Ⅱ类建筑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2008年真题]
[LXL20160215_1_207.gif]
已知该建筑各层荷载的标准值如下:屋面永久荷载为8kN/m2,屋面活荷载为2kN/m2,雪荷载0.4kN/m2;楼面永久荷载为10kN/m2,楼面活荷载(等效均布)为2kN/m2。屋面及各楼层面积均为760m2。试问,结构总重力荷载代表值(kN),应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
98192
解析:1.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5.1.3条,计算地震作用时,建筑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应取结构和构件自重标准值和各可变荷载组合值之和, 组合值系数:雪荷载取0.5,屋面活荷载不计入,楼面活荷载取0.5,则有:屋面:G12=(8+0.5×0.4)×760=6232kN;楼面:G[XB1jian11.gif]=(10+0.5×2)×760=8360kN;结构总重力荷载代表值G=6232+11×8360=98192kN。
[单选题]某框架-核心筒结构底层一连梁如下图所示,连梁截面bb=400mm,hb=18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C35,(f[XBzc.gif]=16.7N/mm2),水平地震作用组合连梁剪力设计值V=840kN,当连梁中交叉暗撑与水平线夹角为α(sinα=0.66)时,交叉暗撑采用HRB400钢。交叉暗撑计算所需纵向钢筋最接近于( )。
[LXL20160215_1_139.gif]
4[LXL20160121_6_1.gif]22
解析: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9.3.8条第2款,有地震作用组合时,暗撑纵向钢筋总面积为:
[LXL20160215_1_168.gif];
4[LXL20160121_6_1.gif]22钢筋的截面面积为:A[XBzs.gif]=4×380=1520mm2,符合要求。
[单选题] 图34-35(Z)所示的框架为某框架-剪力墙结构中的一榀边框架,其抗震等级为二级,底部一、二层顶梁截面高度为700mm,梁顶与板顶平,柱截面为700mm×700mm。已知在重力荷载和地震作用下,柱BC的轴压比为0.75,节点B和柱BC未按“强柱弱梁”调整的组合弯矩设计值(kN·m)如图34-35(Z)所示。
提示:①对应于地震作用标准值,各层框架承担的剪力均不小于结构总剪力的20%;
②按《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作答。
[JZ634_223_1.gif]
假定,角柱AD在重力荷载和地震作用组合下,柱上、下端按“强柱弱梁”要求调整后的弯矩设计值分别为[JZ634_224_1.gif]=319kN·m,[JZ634_224_2.gif]=328kN·m(同为顺时针方向)。试问,抗震设计时柱AD端部截面的剪力设计值(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225
[单选题]某软弱地基采用换填法处理:
①某一内墙基础传至室内地面处的荷载值为F[XBzk.gif]=204kN/m,基础埋深d=1.20m,已知基础自重和基础上的土重标准值二者折算平均重度γ[XBG.gif]=20kN/m3;
②换填材料采用中、粗砂,已知其承载力特征值f[XBak.gif]=160kPa,重度γ=18kN/m3,压缩模量E[XBzs.gif]=18MPa;
③该建筑场地是很厚的淤泥质土,已知其承载力特征值f[XBak.gif]=70kPa,重度γ=17.5kN/m3,压缩模量E[XBzs.gif]=1.7MPa。
若砂垫层的厚度为1.5m,条基宽度b=1.5m,则垫层底面的附加压力p[XBzz.gif]最接近于( )kPa。
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