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C

2350

题目:某底层带托柱转换层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筒体结构办公楼,地下1层,地上25层,地下1层层高6.0m,地上1层至2层的层高均为4.5m,其余各层层高均为3.3m,房屋高度为85.2m,转换层位于地上2层,见图22-26(Z)所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0g,设计分组为第一组,丙类建筑,Ⅲ类场地,混凝土强度等级:地上2层及以下均为C50,地上3层至5层为C40,其余各层均为C35。 [JZ635_273_1.gif]

解析:1 根据《高规》第10.2.4条,一级转换梁水平地震作用的增大系数为1.6,即[JZ635_273_5.gif] 根据《高规》式(5.6.3)及表5.6.4, M=1.2×1304+1.2×0.5×169+1.3×480+1.4×0.2×135=2328kN·m 故选C 【命题思路】 1.题22-26为连题,重点考查转换构件的相关问题。与转换构件相关的主要内容包括有:底部加强部位高度、构件抗震等级及其他构造要求、构件的内力计算及调整等。 2.本题考查转换梁水平地震力放大及内力组合计算。 【解题分析】 1.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第10.2.4条规定,为保证转换构件的设计安全度并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特一、一、二级转换构件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的计算内力应分别乘以增大系数1.9、1.6、1.3,并按《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第4.3.2条的考虑竖向地震作用。根据题目给出的相关信息,转换梁抗震等级为一级,地震工况下计算所得构件内力增大系数为1.6。 2.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第5.6.3条规定及表5.6.4的分项系数,进行地震设计状况作用基本组合的效应计算。进行效应计算时需要注意两点:一是地震作用下重力荷载代表值的取值,另一是地震作用效应标准值应先乘以相应的调整系数、增大系数(如薄弱层增大系数、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系数调整、框支柱地震轴力调整、转换构件地震内力放大以及框架-筒体结构有关的地震力调整等),然后再进行效应组合。 3.本题考点明确,具体内容为转换梁这一个构件的内力计算。只要找到规范中相关的规定,正确理解规范的规定就容易做对。解答此题需要注意的是,转换构件的内力增大系数只是针对水平地震作用这一工况内力进行增大,而不是对各工况组合后的内力进行调整。 2. 转换柱的轴压比[JZ635_274_2.gif] 由《高规》表6.4.7,柱端箍筋加密区的配箍特征值λ[XBzv.gif]=0.13 根据《高规》第10.2.10条第3款,λ[XBzv.gif]=0.13+0.02=0.15 根据《高规》第6.4.7条,[JZ635_274_3.gif] 根据《高规》第10.2.10条第3款,ρ[XBzv.gif]≥0.015,取ρ[XBzv.gif]=0.015 【命题思路】 转换柱的抗震构造是考试命题的重点内容之一,本题转换柱的配筋构造,主要考查轴压比对体积配箍率的影响以及转换柱箍筋配置的构造要求。 【解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内容为转换柱的构造内容,重点考查构造计算内容。本题求解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转换柱除需满足一般框架柱的要求外,尚应满足转换柱的一些设计规定。本题作答难度不大,只要找到规范相对应的条文,一般即可作答正确。 3. 根据《高规》第10.2.11条第3款,M[SBzt.gif]=1.5×580=870kN·m 根据《高规》第6.2.1条,节点A处∑M[XBzc.gif]=1.4∑M[XBzb.gif]=1.4×1100=1540kN·m M[SBzb.gif]=0.5∑M[XBzc.gif]=0.5×1540=770kN·m 故选A 【命题思路】 本题为框支柱结构构件设计题,同时考查"强柱弱梁"的概念及其在设计中的应用,具体考查转换柱的内力调整及考虑地震作用时的内力调整。 【解题分析】 1.作答本题,首先应分析清楚题目。本题求解框支柱上、下端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弯矩设计值,根据提供的条件和相关假定,本题的核心问题为求解节点A处的弯矩。 2.框支柱抗震等级为一级,边柱,已知该柱上端考虑地震作用组合弯矩组合值,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第10.2.11条第3款规定,"与转换构件相连的一、二级转换柱的上端和底层柱的下端截面弯矩组合值应分别乘以1.5、1.3的放大系数",故该柱上端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弯矩设计值M[SBzt.gif]为柱上端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弯矩组合值乘以1.5的放大系数。 3.对于其他层的转换柱柱端弯矩设计值,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第6.2.1条规定,可求得节点A上、下柱端截面同方向组合弯矩设计值之和∑Me。需要注意的是柱端弯矩增大系数η[XBzc.gif]的取值,η[XBzc.gif]的取值与结构体系、抗震等级有关。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转换柱KZZ在节点A处按弹性分析的上、下柱端弯矩相等,则可以求出该柱下端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弯矩设计值M[SBzb.gif]。 4.需要注意的是,有的考生对题目和规程条文理解不透彻,只根据题目给出的柱上端、下端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弯矩组合值分别乘以1.5的放大系数,就认为已经求得该柱上端、下端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弯矩设计值,而错误的选择B。 4. 根据《高规》第10.2.2条,地上4层及以下为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 根据《高规》第9.2.2条,地上第6层核心筒角部宜采用约束边缘构件; 根据《高规》第7.2.15条,约束边缘构件的配箍特征值λ[XBzv.gif]=0.2, 根据《高规》式(7.2.15),[JZ635_276_3.gif] 由图[JZ635_276_4.gif] [JZ635_276_5.gif] [JZ635_276_6.gif] 取[JZ635_172_2.gif]10@100。满足《高规》第7.2.15规定的箍筋最大间距(150mm)的构造要求。 故选B。 【命题思路】 本题考查带转换层的框架-核心筒结构的剪力墙(核心筒)底部加强部位以上两层的抗震构造措施,主要考查以下几个内容: 1.带转换层的框架-核心筒结构的筒体底部加强部位高度的确定; 2.带转换层的框架-核心筒结构的筒体底部加强部位以上两层边缘构件的箍筋配置; 3.不同抗震等级下,边缘构件箍筋间距、肢距的要求等。 【解题分析】 1.要确定剪力墙边缘构件箍筋配置,首先要确定该边缘构件是约束边缘构件还是构造边缘构件。主题干明确给出,该结构在2层进行转换,建筑高度为:84.9+0.3=85.20m。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第10.2.2条规定,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为:max{转换层以上两层;H/10},即max{9+2×3.3;85.20/10}=15.60m,即转换层以上两层均为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另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第7.2.14条,约束边缘构件应设置至底部加强部位的相邻上一层,故第6层为应设置约束边缘构件,而且是下层约束边缘构件向上的延伸。 2.箍筋配置由《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第7.2.15条确定,此条规定在工程设计中经常应用,考生应熟练掌握。 3.尚需指出的是,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第7.2.15条及其条文说明,计算体积配箍率时,可计入箍筋、拉筋以及符合构造要求的墙体水平分布钢筋,但计入的水平分布钢筋的体积配箍率不应大于总体积配箍率的30%,本题未涉及此考点。 5. 根据《高规》式(7.2.21-1),有地震组合时,连梁的剪力设计值 [JZ635_277_5.gif] 取V[XBzb.gif]=1681kN·m 根据《高规》9.3.8条及式(9.3.8-2), 每根暗撑纵筋的截面积[JZ635_277_6.gif] 选4[JZ635_115_1.gif]32,故选B。 【命题思路】 该题考查考生对连梁剪力设计值的确定及交叉暗撑钢筋截面面积的计算方法。 在已知连梁左右端弯矩设计值的条件下,如何确定连梁端部截面的剪力设计值。 在已知连梁端部剪力设计值的条件下,确定符合规范的最小暗撑纵筋计算面积。 【解题分析】 1.连梁是对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影响较大的构件,规范根据震害经验和相关试验成果对之进行了比较严格的规定,本题主要是考查连梁剪力设计值的确定和交叉暗撑钢筋面积的确定。 2.本题已经给出连梁抗震等级和其端部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弯矩设计值。为了实现连梁的强剪弱弯、推迟剪切破坏、提高延性,应采用实际抗弯钢筋反算设计剪力的方法;为了计算方便,规程选用了组合剪力放大的方法确定连梁剪力设计值,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式(7.2.21-1)及题干给出的连梁抗震等级为二级,即可确定剪力增大系数舢一1.2,则可求出该连梁剪力设计值。 3.跨高比较小的连梁剪力较大,易发生剪切破坏,故《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规定:跨高比不大于1的框架梁和内筒连梁宜采用交叉暗撑,全部剪力应由暗撑承担。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式(9.3.8-2)可直接计算出每根暗撑钢筋的截面面积。

查看原题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折旧时,其正常折旧率是( )。
  • 各年相等

  • 解析:双倍余额递减法的年折旧率为2除以折旧年限,是各年相等的

  • [单选题]某砌体房屋采用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基础尺寸如图6-12所示,墙体作用于基础顶面处的轴心的标准值为:永久作用F[Gk.gif]=300kN/m,可变作用F[Qk.gif]=136kN/m,其组合值系数为0.7,基底以上基础与土的平均重度为20kN/m3。 [JZ365_103_44.gif]
  • 试问,设计基础底板时采用的基础单位长度的最大剪力设计值V(kN)、最大弯矩设计值M(kN·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V=224.3;M=91.4


  • 考试布丁
    推荐下载科目: 一级建造师(公共科目 机电工程) 一级建造师(公共科目 矿业工程) 安全员 造价工程师 设备监理师 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 注册土木工程师(水利水电工程) 注册岩土工程师 房地产经纪人协理职业资格 土地估价师
    @2019-2025 布丁学网 www.51ksbd.net 蜀ICP备20012290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