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A
0.08
题目: 7度区某钢筋混凝土标准设防类多层建筑,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g,场地类别为Ⅱ类。
查看原题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多选题]今对于《钢规》的公式(5.2.2-2)(见下式),有几个疑问:
[JZ206_348_38_1.gif]
(1)规范中说,"对于表5.2.1的3、4项中的单轴对称截面压弯构件,当弯矩作用在对称轴平面且使翼缘受压时"使用该式,但是,规范表5.2.1(塑性发展系数表)的第4项,其截面见图2-2-10,似乎不符合这个条件呀?
[JZ206_348_38_2.gif]
(2)若该公式可以理解为"应力计算",公式中截面特征似乎应取净截面。
[单选题]关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组合设计值S的表达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对于频遇组合,可变荷载效应采用荷载的频遇值效应
解析: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第3.2.7~3.2.10条及其条文说明,对于频遇组合,仅可变荷载效应组合的设计值S的第二项,即可变荷载效应最大的采用荷载的频遇值效应,而其他可变荷载效应均采用荷载的准永久值效应。
[单选题]建于Ⅲ类场地的现浇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抗震设防烈度8度,丙类建筑,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平面尺寸为25m×50m,房屋高度为102m,质量和刚度沿竖向分布均匀,如下图所示。采用刚性好的筏板基础;地下室顶板(±0.000)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按刚性地基假定确定的结构基本自振周期T1=1.8s。[2007年真题]
[LXL20160216_1_13.gif]
该建筑物地基土比较均匀,基础假定为刚性,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上部结构传至基础底的竖向力N[XBzk.gif]=6.5×105kN,横向(短向)弯矩M[XBzk.gif]=2.8×106kN·m;纵向弯矩较小,略去不计。为使地基压应力不过于集中,筏板周边可外挑,每边挑出长度均为a;计算时可不计外挑部分增加的土重及墙外侧土的影响。试问,如果仅从限制基底压应力不过于集中及保证结构抗倾覆能力方面考虑,初步估算的a的最小值,应最接近下列何项数值? ( )
0.5
[单选题]有吊车的单层单跨砖砌体排架厂房,已知H=8.5m,H[XBzu.gif]=3.0m,I[XBzu.gif]=0.88×1010mm4,I[XBxxl.gif]=4.806×1010mm4,设为刚弹性方案房屋。当荷载组合不考虑吊车作用时,变截面柱上段计算高度H[XBc0.gif]和变截面柱下段计算高度H[XBl0.gif]为下列何组数值?( )
排架方向:H[XBc0.gif]=6m,H[XBl0.gif]=12.7m
解析:根据《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11)第5.1.4条和表5.1.3,对有吊车厂房,当荷载组合不考虑吊车作用时,变截柱上段的计算高度:排架方向:H[XBu0.gif]=2.0×H[XBzu.gif]=2.0×3.0=6.0m;垂直排架方向:H[XBu0.gif]=1.25H[XBzu.gif]=1.25×3.0=3.75m;变截柱下段的计算高度可按下列规定采用:1/3<H[XBzu.gif]/H=3.0/8.5=0.353<1/2,故修正系数:μ=1.3-0.3I[XBzu.gif]/I[XBxxl.gif]=1.3-0.3×(0.88/4.806)=1.245;排架方向:Hl0=1.2Hμ=1.2×8.5×1.245=12.7m;垂直排架方向:H[XBl0.gif]=1.0Hμ=1.245×8.5=10.58m。
[单选题]一展览厅的圆弧形静定三铰拱,其跨度l=25m,矢高f=4m(见下图),在C、D、E处均作用着两个集中荷载P[XBgk.gif]及P[XBqk.gif],即一是由永久荷载标准值产生的拱顶集中荷载P[XBgk.gif]=100kN,另一是由拱面活荷载标准值产生的拱顶集中荷载P[XBqk.gif]=50kN,由此算得该拱底部拉杆的轴向拉力设计值N[XBA.gif]=( )kN。
三铰拱的计算简图
[LXL20160215_1_145.gif]
593.75
解析:该拱是静定的三铰拱,可根据题目图的拱顶弯矩M[XBD.gif]=0的条件,得出底部拉杆AB的轴向拉力标准值的计算公式为:
[LXL20160215_1_188.gif]。
[单选题]某承受均布荷载的简支梁跨度l0=5m,截面尺寸b×h=200mm×5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箍筋为HPB235级,纵筋为HRB335级钢筋,单排纵向受力钢筋,梁净跨为5m,a[XBzs.gif]=40mm。
设梁内箍筋为Φ6@200双肢箍,支座边缘计算截面配弯起钢筋2[LXL20160121_2_1.gif]16,弯起45°,弯起点至支座边缘的距离为480mm,则该梁能承受的均布荷载设计值q最接近于( )kN/m。
13.5
解析:1.当V>0.7f[XBzt.gif]bh0、300<H≤500mm,构造要求为:最小配箍面积:A[XBsv.gif],min=(0.24×f[XBzt.gif]/f[XBzy.gif] [XBzv.gif])×b×s=(0.24×1.10/210)×200×200=502;箍筋最小直径D[XBmin.gif]=6mm;箍筋最大间距s[XBmax.gif]=200mm;根据公式6.3.4-2,则计算弯起钢筋弯起点处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V1为:
[LXL20160204_1_21.gif]
根据公式6.3.12,计算支座边缘截面受剪承载力V2为:
[LXL20160204_1_22.gif]
复核截面尺寸为:h[XBzw.gif]=h0=460mm;矩形截面受弯构件,其受剪截面应符合条件:当h[XBzw.gif]/b≤4时,V≤0.25β[XBzc.gif]×f[XBzc.gif]×b×h0,即0.25β[XBzc.gif]×f[XBzc.gif]×b×h0=0.25×1.00×9.6×200×460=220800N≥V1=27.5kN,满足要求;求得均布荷载为:
[LXL20160204_1_23.gif];
[LXL20160204_1_24.gif];
因此,均布荷载设计值为13.6kN/m。
2.0.7f[XBzt.gif]bh0=0.7×1.10×200×460=70840N<V=150000N,需要按计算确定腹筋;当V>0.7f[XBzt.gif]bh0、300<H≤500mm,构造要求为:最小配箍面积:A[XBzs.gif] [XBzv.gif],min/s=(0.24f[XBzt.gif]/[XBzf.gif] [XByv.gif])×b=(0.24×1.10/210)×200=0.25mm;箍筋最小直径D[XBmin.gif]=6mm,箍筋最大间距smax=200mm;复核截面尺寸为:h[XBzw.gif]=h0=460mm;矩形截面受弯构件,其受剪截面应符合下式条件:当h[XBzw.gif]/b≤4时,V≤0.25β[XBzc.gif]×f[XBzc.gif]×b×h0,即0.25β[XBzc.gif]×f[XBzc.gif]×b×h0=0.25×1.00×9.55×200×460=219650N≥V=105336N,满足要求;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式(6.3.4-2),矩形截面的一般受弯构件,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按下列公式计算:
[LXL20160204_1_25.gif] ;即:[LXL20160204_1_26.gif]。
[单选题]某高层住宅,采用筏板基础,筏板尺寸为12m×50m;其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基础底面处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的平均压应力为325kPa,地基土层分布如下图所示。[2008年真题]
[LXL20160215_1_8.gif]
试问,基础底面处土的修正后的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
538
[单选题]某基础承受上部结构传递的F、M、V等荷载作用。基础自重设计值和基础上的土重设计值为G=155kN,已知计算出基础底面边缘的最大和最小压力设计值分别为p[XBmax.gif]=315kN/m2和p[XBmin.gif]=105kN/m2,如下图所示。
[LXL20160214_1_145.gif]
基础柱边截面Ⅰ-Ⅰ的弯矩设计值M[XBⅠ.gif]最接近于( )kN·m。
191.5
解析:1.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第8.2.7条第3款,对于矩形基础,地基反力设计值为:[LXL20160215_1_26.gif]
已知a1=1m,l=2m,a′=0.4m,p[XBmax.gif]=315kPa,
则可计算得基础柱边界面Ⅰ—Ⅰ的弯矩设计值M[XBⅠ.gif]为:
[LXL20160215_1_27.gif]
2.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第8.2.7条第3款,已知l=2m,a′=0.4m,b=2.5m,b′=0.5m,p[XBmax.gif]=315kPa,p[XBmin.gif]=105kPa,则可计算得基础柱边截面Ⅱ—Ⅱ的弯矩设计值为:
[LXL20160215_1_28.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