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在我国,静态意义上的法制是指( )。
正确答案 :A
法律制度
解析:解析:静态意义上的法制就是法律规则或法律制度。B项表述是动态意义上的法制。
[单选题]甲乙二人因通奸而生一女,为避人耳目,二人将该女婴放置于少有人出没的树林里。两天后,该女婴因饥饿而死亡。甲乙二人的行为构成( )。
正确答案 :C
故意杀人罪
解析:解析:弃婴的行为所成立的犯罪要看具体的情况来定,如果将婴幼儿弃置在人迹罕至或者有生命危险的地方,则认定为故意杀人罪;弃置在人比较多、容易得到救助的地方,应该按照遗弃罪来处理。所以,本题应该选择C。
[单选题]担保物权包括______。
正确答案 :C
质权、抵押权和留置权
解析:解析:他物权分为用益物权与担保物权。用益物权包括地上权、地役权、永佃权;担保物权包括抵押权、质权、留置权。而A中的典权,一般认为其为一类特殊的物权,也有人认为其为用益物权。
[单选题]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A
法律上的认识错误不影响犯罪故意的成立
解析:解析:选项A:刑法上的错误分为法律上的认识错误和事实上的认识错误,法律上的认识错误是指行为人对自己行为的法律性质产生的错误认识,在法律意义上,法律上的错误认识对行为人行为性质的认定没有影响。选项B:间接故意中行为人对犯罪后果的发生不是追求心理,而是放任,因此,犯罪行为人对犯罪后果没有希望发生的目的性认识,不存在犯罪目的。选项C:假想防卫中行为人没有法律上要求的防卫意图,因而其行为不能认为是防卫,更谈不上是防卫过当了。选项D:紧急避险中,被损害的利益必须小于避险的利益。
[单选题]误以人为兽加以杀伤的,属于( )。
正确答案 :A
目标的认识错误
解析:解析:此乃行为人对事实认识错误的一种情形,即对(非同类)目标的认识错误。刑法上的认识错误是指行为人对自己行为的法律性质和事实的认识错误。法律上的认识错误分为以下三种:(1)某种行为在刑法上并不认为是犯罪,而行为人由于误解法律而认为是犯罪。例如,某甲因为实施正当防卫,将不法侵害人杀死。按照我国《刑法》的规定,某甲的行为不构成犯罪,不负刑事责任。但是,行为人误认为自己的行为已构成杀人罪,遂向公安机关自首。这种法律上的认识错误,虽然行为人在主观上有违法意识,但并不改变其行为的合法性,因此,不成立犯罪。(2)行为人认为自己的行为并不构成犯罪,但实际上却是刑法所禁止的犯罪行为。例如,李某将自己好赌吸毒、横行乡里的儿子杀死,自认为是大义灭亲的正义行为,不是犯罪。在这种情况下,行为人并无违法意识,但实际上却实施了我国《刑法》所禁止的故意杀人行为。(3)行为人对自己的犯罪行为在犯罪性质和刑罚轻重上有不正确的认识。例如,农民王某盗割正在使用中的电线,构成了破坏电力设备罪,但其自认为构成的是盗窃罪。事实上的认识错误分为:(1)行为人对目标的错误认识,包括同类的目标错误、非同类的目标错误以及目标自身性质错误。例如,甲欲杀乙,却误认丙为乙而杀死了丙,这属于同类目标的认识错误,对犯罪构成的整体性质并无影响,应按同一性质的行为定罪。又如,本题中误以人为犬而加以伤害,或误以欠为人而加以杀害。人与犬不属同类性质,因此,这属于非同类的目标错误。行为所侵犯的客体就不一样。杀犬是侵害他人的财产权,杀人则是剥夺他人的生命权。甲的故意是杀犬,并不是剥夺他人的生命,虽然将乙误认为犬而加以伤害,但是,认识错误不能改变行为人的故意性质,所以,即使杀死了乙,也不能以故意杀人罪论处。如果甲对乙的死亡有过失,则应以过失致人死亡罪论处;如果无过失,则属意外事件,不负刑事责任。丙的故意是杀丁,但没有杀死丁却杀死犬,认识错误并不能排除杀人的故意,应以故意杀人罪(未遂)论处。目标自身性质错误与上述两种目标错误不同,它的错误并非混淆了两个不同的对象,而是对某目标自身的性质或情况的错误认识。比如向某甲射击,而不知某甲已死,这种错误并不影响行为人故意的性质,应以故意杀人罪(未遂)论处。(2)行为人对犯罪手段的错误认识。行为人对犯罪手段的错误认识是指行为人对其选择的犯罪手段的性质的认识错误。这种情况不影响罪过的成立。但是,如果死亡结果没有发生,那么,行为人只负犯罪未遂的刑事责任。比如、行为人在投毒时,误把白糖当作砒霜。从行为人的心理状态看,这种错误并不影响他主观上犯罪故意的成立;从客观上看,行为人原来采用的手段(投放毒物)是足以造成危害社会的结果的,这就决定了投毒行为本身就是一种危害社会的行为,虽然由于对于段认识错误而没有造成危害结果,也不能因此而否认其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因此,行为人应对其未遂的犯罪负刑事责任。(3)行为人对因果关系的错误认识。行为人对因果关系的错误认识是指行为人对其所实施的行为和所造成的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的实际发展有错误认识。例如,甲想杀害站在悬崖上的乙,用枪射击的结果没有击中乙,但是枪吓着了乙,致使乙惊慌失足坠崖而死。乙虽然不是被甲用抢打死的,但乙的死亡与甲的枪击却有因果关系,因此,甲应负杀人既遂的刑事责任。再如,甲为杀死乙而捏乙的脖子,使乙昏迷不动,甲误以为乙已死亡,为隐匿尸体而将乙投入附近河中,使原来处于昏迷假死状态的乙淹死。因为这两个行为都是甲杀人行为的组成部分,所以,不影响对甲故意杀人行为的认定。
[单选题]公民参与合伙关系,( )出资。
正确答案 :A
可以以劳务
解析:解析:依我国有关法律规定,合伙中各合伙人可以以资金、实物为出资形式,也可以通过提供技术性劳务来参与合伙。
[单选题]下列自然人中不只有中国国籍的是( )。
正确答案 :A
甲出生于A国,父母都为定居A国的中国公民;A国的国籍取得实行出生地主义原则
解析:解析:根据《国籍法》的规定,我国对出生国籍采用以血统主义为主、出生地主义为辅的原则。甲具有A国的国籍,我国不承认双重国籍。因此甲不具有中国国籍。
[单选题]某甲为某国有公司总经理。一日,某乙请某甲为其低价购买一批该公司的产品,并给予某甲好处费1万元。某甲通过向该公司的市场部经理丙的倾向性暗示,由市场部以正常交易手续低价卖给某乙价值近百万元的产品,使得该公司遭受重大损失。某甲的行为( )。
正确答案 :B
构成受贿罪
解析:解析:甲的行为属于斡旋受贿,也成立受贿罪。
[多选题]下列哪些原则不是我国刑法规定的:( )。
正确答案 :BC
人道原则
公正原则
解析:解析:我国《刑法》第3条,第4条,第5条明文规定了刑法的三大基本原则:罪刑法定原则,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和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多选题]在罪过中,意志对危害行为和结果的支配和控制作用,表现为( )。
正确答案 :ABCD
希望
放任
疏忽
轻信
解析:解析:在犯罪主观方面,意志因素是指行为人根据对事物的认识,决定和控制自己行为的心理因素。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它表现为四种形式:希望,放任,疏忽和轻信。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