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C
伫立
题目::一位年迈的妇女带着孙子,( )在北京西客站前,眺望着这充满民族风格的宏伟建筑群,嘴里不住地啧啧称赞。
解析:
屹立: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常用来比喻人的意志坚定不可动摇。矗立:高耸地立着,形容高大且神圣的,多用于建筑。伫立:久立,泛指站立。挺立:直立。根据题意,选C。
查看原题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截止2006年10月12日,该小组平均每场比赛进几个球?( )。
2.75
解析:该小组共进球33个,33/12=2.75。故选C。
[单选题]:若保持同比增长不变,预计北京市2007年前5个月平均每月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 )。
将接近300亿元
解析:1312.7×(1+12.5%)÷5≈-295.36,故选C。
[单选题]:某市居民自来水收费标准如下:每户每月用水4吨以下,每吨1.8元,当超过4吨时,超过部分每吨3元。某月甲、乙两户共交水费26.4元,用水量之比是5:3,则乙应交水费( )元。
8.7
解析:两户未超过4吨的部分应收1.8×8=14.4元,那么两户这月超出基本用水量(26.4-14.4)÷3=4吨,则乙的用水量为(8+4)×3/(5+3)=4.5吨,应交水费4×1.8+(4.5-4)×3=8.7元。
[单选题]:学校举办一次中国象棋比赛,有10 名同学参加,比赛采用单循环赛制,每名同学都要与其他9 名同学比赛一局.比赛规则,每局棋胜者得2 分, 负者得O 分,平局两人各得l 分.比赛结束后,10 名同学的得分各不相同,已知:( 1 )比赛第一名与第二名都是一局都没有输过; ( 2 ) 前两名的得分总和比第三名多20 分;( 3 )第四名的得分与最后四名的得分和相等.那么,排名第五名的同学的得分是:
. 11 分
解析:这个题目比较复杂,条件多。包括一些专家给出的答案,也不一致。众说纷纭。
首先,要明白每场比赛产生的分值是2分。
其次要明白比赛一共进行了45场。因此产生的分数总值是90分。
第三,个人选手的最高分只能是18分,假设9场比赛全部赢。根据( 1 )比赛第一名与第二名都是一局都没有输过,可以得出第一名一定和棋过。要是第一名全部赢了,那么第二名一定输过棋。这说明第一名最多17分,第二名最多16分。
条件一:
第一名和第二名的总分最多33分。
当他们的总分是33时,第三名分数为13分。假设第四名为12分,第7,8。9。10。名的分数和为12分。第五名为11分,第六名分数为9分。
当他们的总分是33时,第三名分数为13分。如果假设第四名为11分,那么第7,8。9。10。名的分数和为11分。第五六名的分数和为22分。必定有人分数高于11分,矛盾。在条件一下,其他任意假设也推导出矛盾来。
条件二:
第一名和第二名总分为32分时,第三名为12分。第四名最多为11分。 那么第7,8。9。10。名的分数和为11分。第五名和第六名分数和为24分。结果推导出矛盾来。
其他条件都会推导出矛盾来。
因此,第五名的成绩是11分。
[单选题]:作为调节社会经济运行的一种重要经济杠杆,提高税率通常将( )。
抑制投资,有利于防止经济过热
解析:税率过高会抵制消费,所以c错误。如果目前税率处在拉弗曲线的40%以下的某处,则提高税率,可增加税收;相反,如果目前税率处在拉弗曲线的40%以上的某处,则降低税率,可增加税收。所以A和D错误。所以正确答案为B。
[单选题]:云团___地移动着,被吞没了多时的满月一下子跳出来,像一个刚出炼炉的银盘,辉煌灿烂,银光耀眼,把整个大地照得___的。荷叶上的青蛙,草丛里的蚂蚱和树枝上的小鸟,都被这突___的光明惊醒,欢呼、跳跃,高声鸣唱起来。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缓缓 亮堂堂 降临
解析:用“缓缓”比用“慢慢”形容云团更形象,而“来临”是个时间性词语,此处用来形容光明,用“降临”更为恰当,故选B。
[单选题]某计算机厂要在规定的时间内生产一批计算机,如果每天生产攻玉40台,可以提前3天完成;如果每天生产20台,就要再生产3天才能完成,问规定完成的时间是多少天?( )
39
[单选题]随着广播电视和报纸等大众传媒进入千家万户,覆盖城乡,其对社会舆论的影响力( )扩大,越来越成为广大群众的主要信息来源,在很大程度上( )社会舆论。
日益影响
解析:本题较为简单,结合常识,广播电视和报纸不可能“干扰”、“引领”或“控制”社会舆论。
[单选题]据美国K大学研究人员称,大多数“生物降解”塑料并不能真正降解。利用能随时降解普通有机物质(例如纸和木屑)和细菌所进行的试验表明,包括塑料垃圾袋、“用后即丢”的尿布和饮料瓶等在内的大多数产品并不是可以生物降解的。研究人员指出,术语“生物降解”这个词的使用是不规范的。一些生产厂家说,这些产品如果在物理上发生了变化,则是可能生物降解的,一旦它们与其他物质混合,便会自然消失或者可以支持生物的成长。研究人员认为,真正的生物降解物质在需氧条件下可以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在厌氧条件下它们则可以分解成甲烷和二氧化碳。然而,经他们试验的每个产品都不能降解,也不能达到上述标准。 文中“术语‘生物降解’这个词的使用是不规范的”这句话的意思是( )。
“生物降解”这个说法名不符实
解析:阅读文段可知这句话是第三自然段的中心句。为了说明这句话,下文先介绍了厂家的说法,又谈了研究人员的看法及试验结果。试验表明厂家的宣传与实际情况不符,即句不符实。原文并没有否定“生物降解”这个术语的科学性,倒数第二句话还对这类物质的特点作了分析故A项错误;原文也没有否定“生物降解”的现实性,开头强调并不能真正生物降解的塑料是“大多数”,结尾讲“每个产品都不能降解”的“每个产品”是“经他们试验”的产品,并不是所有产品。故C项排除。D是明显的干扰项。故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