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A

出举

题目:唐代一般把附带计息的消费借贷称为( )。

解析:解析:唐代一般把附带计息的消费借贷称为“出举”。把不计利息的消费借贷称为“便取”。不计利息的借贷称为“负债”、“欠负”。

查看原题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 [多选题]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社会作用主要是( )。
  • 确立和维护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

    确立和维护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

    确立和维护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

    通过法的创制和实施,推动社会变革与进步

  • 解析:ABCD

  • [单选题]产品生产者的责任是( )。
  • 严格责任

  • 解析:解析:产品生产者的责任是严格责任。

  • [单选题]下列哪一选项最恰当地指明了伪证罪的主体范围?( )
  • 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

  • 解析:解析:根据刑法第305条关于伪证罪的规定,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构成伪证罪,因此 D项是正确的。

  • [多选题]数罪并罚的原则包括( )。
  • 吸收原则

    相加并科原则

  • 解析:解析:数罪并罚的原则包括:并科原则;吸收原则;限制加重原则;折中原则。

  • [多选题]下列关于缓刑的说法,哪些是错误的?( )
  • 对累犯以及实施杀人等暴力性犯罪的人,不得宣告缓刑

    拘役的缓刑考验期为原判刑期以上1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1个月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内,遵守有关缓刑的规定,只要没有再犯新罪的,缓刑考验期满,原判刑罚就不再执行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内犯新罪的,应当撤销缓刑,将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先减后并的方法决定应当执行的刑罚

  • 解析:解析:(1)A选项的判断过于绝对,因为缓刑适用的对象条件一是被判处拘役、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二是不能是累犯,而“实施杀人等暴力性犯罪的人”法律并没有明确禁止,且从法理上分析也是有可能适用缓刑的:一者因为“杀人等暴力性犯罪”,不仅包括了故意杀人罪?还包括社会危害程度较轻的其他暴力性犯罪如故意伤害罪等;二者即使就故意杀人罪而言,虽然该罪的法定刑是3年有期徒刑及其以上刑(《刑法》第232条),但根据《刑法》第99条的规定,“以上、以下包括本数”,也就是说,原判刑罚是3年有期徒刑的故意杀人罪,如果不是累犯的,根据其犯罪情节(如属激情犯罪)和悔罪表现,当然可以适用缓刑。(2)B选项的错误其实很清楚,因为根据《刑法》第73条第1款的规定,拘役的缓刑考验期为原判刑期以上1年以下,但最低不能少于2个月。(3)C选项的错误在于,根据《刑法》第77条的规定,缓刑考验期满而不再执行原判刑罚的条件应当有三个:一是没有犯新罪,二是没有发现有漏罪,三是没有违反国家有关缓刑的监督管理规定或者虽然有违反但情节尚未到达严重的。所以仅仅说“只要没有再犯新罪的,缓刑考验期满,原判刑罚就不再执行”是错误的。(4)D选项的错误在于新罪与原罪的并罚方法并不存在先减后并问题,对于缓刑而言,由于其是实际上并未执行原判刑罚,并不存在“减”的前提条件,因此在考验期间内不论是犯新罪还是发现漏罪,都是直接依照《刑法》。第69条之规定的方法进行并罚。

  • 推荐下载科目: 高中 初中 成考 考研 公共管理硕士 法律硕士 考博 教育硕士 在职硕士 成考(高升专/本)
    @2019-2025 布丁学网 www.51ksbd.net 蜀ICP备20012290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