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选题]介入治疗中应用DSA的优点不包括
  • 正确答案 :C
  • 增加碘对比剂的用量


  • [单选题]详细向病人讲清配合治疗的必要性,以获得病人与医师的合作是
  • 正确答案 :D
  • 医生的义务


  • [单选题]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违反本规范的,视情节轻重给予处罚,其中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B
  • 卫生行政部门依法给予警告、暂停执业或吊销执业证书

  • 解析: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违反本规范的,由所在单位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通报批评、取消当年评优评职资格或低聘、缓聘、解职待聘、解聘。其中需要追究党纪、政纪责任的,由有关纪检监察部门按照党纪政纪案件的调查处理程序办理;需要给予行政处罚的,由有关卫生行政部门依法给予相应处罚;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 [单选题]在高干病房,一些医护人员称呼患者总是用"赵书记"、"钱局长"等,语调适中,而到了一般病房,称呼就换成了"3床"、"做肠透视的"等,话语十分生硬。从深层次上说,此类现象的本质和解决措施是(  )
  • 正确答案 :D
  • 公正意识差,应加强教育


  • [单选题]患者,男,30岁,癫痫3个月。CT示左额叶后部有一1.0cm×1.5cm囊样低密度影,边界清楚,囊周无水肿,边缘轻度强化,内有点状强化,应诊断为
  • 正确答案 :D
  • 脑囊虫病

  • 解析:此为脑实质型脑囊虫病的CT表现,典型者平扫为多发或单发环形或结节样低密度影,增强扫描呈结节状或环状强化。

  • [单选题]关于继发型肺结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C
  • 病变形式多样,包括浸润性肺结核、干酪性肺炎、结核球、纤维空洞性结核等

  • 解析:我国新的结核病分类标准分为5型:原发型肺结核(Ⅰ型),血行播散型肺结核(Ⅱ型),继发型肺结核(Ⅲ型),结核性胸膜炎(Ⅳ型)和其他肺外结核(Ⅴ型)。继发型肺结核是成年人肺结核中最常见的类型,包括浸润性肺结核、结核球、干酪性肺炎和纤维空洞性肺结核等。好发于肺尖区、上叶尖后段及下叶背段,病变形式多样。多为内源性感染,肺内已经静止的结核病灶在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可重新活动,引起新的病灶;亦可为外源性的再次感染所致。

  • [单选题]微小听神经瘤直径
  • 正确答案 :A
  • <1cm

  • 解析:微小听神经瘤直径<1cm,CT常规检查常无阳性发现。

  • [单选题]女,52岁,头痛,前额部局部隆起。查体:前额部扪及一软性肿块。CT显示:额窦扩大,内为低密度软组织影,边缘光滑呈弧形,可见薄壁,拟诊为
  • 正确答案 :E
  • 额窦黏液囊肿

  • 解析:鼻窦黏液囊肿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发展缓慢,常向窦周膨胀以致眼球突出和向对侧移位,局部隆起并可扪及软性肿物。CT表现为患侧窦腔呈类圆形膨胀性扩大,肿块边缘呈光滑弧形,有均匀细薄囊壁,可为对比剂增强,一般囊液为低密度,CT值为20HU左右。

  • [单选题]对于X线通过人体组织后的衰减规律,哪一种解释最合理
  • 正确答案 :B
  • 同一种密度,厚度越大,衰减越大

  • 解析:X线之所以能使人体组织结构形成影像,除了X线的穿透性、荧光效应和感光效应外,还基于人体组织结构之间有密度和厚度的差别。

  • [单选题]CT与X线成像的比较,以下哪项是错误的
  • 正确答案 :C
  • CT的密度分辨率与X线图像类似


  • [单选题]下列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 正确答案 :E
  • 对比剂的引入包括直接引入和穿刺


  • [单选题]以下哪项是纵隔神经源性肿瘤的CT特征
  • 正确答案 :B
  • 肿块深入椎间孔内

  • 解析:纵隔神经源性肿瘤大多数表现为脊柱旁肿块,CT上为凸向肺野的结节,有些肿瘤呈哑铃状,椎管内外均有肿块,可压迫、侵蚀邻近骨质。

  • [单选题]颅骨缝约在几岁以后逐渐融合
  • 正确答案 :E
  • 40岁

  • 解析:新生儿的颅缝宽约1mm,30岁左右颅缝开始闭合,40岁开始融合,闭合的速度因人而异。故答案为E。

  • [单选题]肺部CT的检查技术描述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D
  • 多需增强扫描

  • 解析:按需要决定是否进行增强扫描。

  •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考试布丁
    推荐科目: 内分泌学(中级)[代码:309] 泌尿外科学(中级)[代码:321] 儿科学(中级)[代码:332] 肿瘤外科学(中级)[代码:342] 口腔内科学(中级)[代码:354] 计划生育(中级)[代码:360] 妇幼保健(中级)[代码:364] 中医外科学(中级)[代码:325] 中医皮肤与性病学(中级)[代码:339] 急诊医学(中级)[代码:392]
    @2019-2025 布丁学网 www.51ksbd.net 蜀ICP备20012290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