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270
题目:某多层住宅,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结构平面立面均规则,抗震等级为三级,以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底层某双肢墙有A、B两个墙肢。已知A墙肢截面组合的剪力计算值V[XBzw.gif]=180kN,同时B墙肢出现了大偏心受拉。试问,A墙肢截面组合的剪力设计值V(kN),应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解析:底层属于底部加强部位。由《抗规》第6.2.7-3条,任一墙肢出现偏心受拉,另一墙肢的剪力和弯矩设计值应乘以增大系数1.25。另根据《抗规》第6.2.8条,三级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应乘以剪力增大系数1.2。因此,V=1.25×1.2×180=270kN。
【命题思路】
双肢剪力墙的某个墙肢为偏心受拉时,一旦出现全截面受拉开裂,则其刚度退化严重,大部分地震作用将转移到受压墙肢,因此,受压肢需适当增大弯矩和剪力设计值以提高承载能力。另外,为满足“强剪弱弯”的要求,三级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应乘以剪力增大系数1.2。
【解题分析】
本题中的双肢墙位于底部加强部位,因此,其截面组合的剪力设计值应根据剪力墙剪力增大系数调整。另外,双肢墙中任一墙肢出现偏心受拉时,另一墙肢的剪力设计值应乘以增大系数1.25。上述两个增大系数需连乘。
本题常见的错误是没有考虑底部加强部位“强剪弱弯”需要的剪力增大系数,或没有考虑由于偏心受拉后双肢之间的剪力转移。
查看原题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某汽修车间为等高单层双跨排架钢结构厂房,梁柱构件均采用焊接实腹H型截面,计算简图如下图所示。梁与柱为刚性连接,屋面采用彩钢压型板及轻型檩条。厂房纵向柱距为7.5m,柱下端与基础刚接。钢材均采用Q235-B,焊条为E43型。[2009年真题]
[LXL20160204_1_228.gif]
设计条件同题。该柱不设纵向加劲肋。已知下段柱在弯矩作用平面内的长细比λx=38。柱腹板计算高度两边缘应力梯度α0=(σ[XBmax.gif]-σ[XBmin.gif])/σ[XBmax.gif]=1.33。试问,作为压弯构件,当对下段柱腹板进行局部稳定性验算时,为了用全部腹板截面进行稳定性验算,腹板最小厚度t[XBzw.gif](mm),取下列何项数值才最为合理?( )
16
[单选题]某16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房屋高度为64m,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丙类建筑,场地类别Ⅱ类。在规定的水平力作用下,结构底层剪力墙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为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92%。下列关于框架、剪力墙抗震等级的确定何项正确?
框架二级、剪力墙三级
解析:根据《高规》第8.1.3条第1款,按剪力墙结构进行设计,其中的框架部分应按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框架进行设计。
根据《高规》表3.9.3,剪力墙抗震等级为三级,框架抗震等级为二级。
故选D.
【命题思路】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特殊的框架-剪力墙结构中,抗震等级的确定方法的把握程度。
【解题分析】
1.在框架-剪力墙结构中,底层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比值不同时,结构性能有较大差别,《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对此作了具体规定。
2.当框架部分承担的倾覆力矩不大于结构总倾覆力矩的10%时,绝大部分地震作用由剪力墙承担,结构工作性能接近于纯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的抗震等级可按剪力墙结构确定,房屋的适用高度则按框架-剪力墙结构的要求执行;框架部分应按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框架进行设计。在此原则下,可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表3.9.3,确定本题中框架及剪力墙的抗震等级。
[单选题]某建筑物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柱下桩基础采用九根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桩直径d=600mm,为提高桩的承载力及减少沉降,灌注桩采用桩端后注浆工艺,且施工满足《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的相关规定。框架柱截面尺寸为1100mm×1100mm,承台及其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γ0=20kN/m3。承台平面尺寸、桩位布置、地基土层分布及岩土参数等如图20-24(Z)所示。桩基的环境类别为二a,建筑所在地对桩基混凝土耐久性无可靠工程经验。
[JZ634_209_1.gif]
假定,在桩基沉降计算时,已求得沉降计算深度范围内土体压缩模量的当量值[JZ634_213_1.gif]=18MPa。试问,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的规定,桩基沉降经验系数[JZ634_168_5.gif]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