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选题]能反映少阴病病理特征的脉证是
  • 正确答案 :D
  • 脉微细,但欲寐


  • [单选题]四逆汤中,炙甘草的主要作用是
  • 正确答案 :B
  • 温补调中


  • [单选题]大头瘟的致病因素是
  • 正确答案 :B
  • 风热时毒


  • [单选题]关于风温发病,论述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D
  • 病变以脾胃为中心


  • [单选题]既能凉血止血,又能活血祛瘀的药物是
  • 正确答案 :A
  • 茜草

  • 解析:茜草   性能:苦,寒。归肝经。   功效:凉血化瘀止血,通经。   应用:   出血证。本品既能凉血止血,又能活血行血,故可用于血热妄行或血瘀脉络之出血证,对血热夹瘀的各种出血证,尤为适宜。   血瘀经闭,跌打损伤,风湿痹痛。本品活血祛瘀,通经络,行瘀滞,故可用于上述病证,尤为妇科调经要药。

  • [单选题]天麻钩藤饮的组成药物中含有
  • 正确答案 :A
  • 川牛膝

  • 解析:天麻钩藤饮:天麻、钩藤(后下)、石决明、栀子、黄芩、川牛膝、杜仲、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朱茯神。功用:平肝息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主治:肝阳偏亢,肝风上亢证。

  • [单选题]不属于浮脉类的脉象是
  • 正确答案 :D
  • 动脉


  • [单选题]不符合急性粟粒性肺结核的表现是
  • 正确答案 :E
  • 1周内可出现典型的结节影


  • [单选题]对于成年人的心理健康,以下哪点不正确
  • 正确答案 :A
  • 工作应超负荷,以挖掘个人潜力

  • 解析:中年期   中年人的心身特点是:①生理从成熟走向衰退;②智力发展到最佳状态;③个性成熟与稳定。   中年人心理发展中常出现的问题有:①反应速度与记忆能力下降;②渴望健康与追求成就的矛盾;③人际关系错综复杂;④家庭与事业的双趋冲突。

  • [单选题]《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是什么时间公布执行的
  • 正确答案 :C
  • 2012年6月26日


  • [单选题]经气的所起与所归是指
  • 正确答案 :B
  • 根结

  • 解析: “根结”指经气的所起与所归,反映出经气七下两极间的关系。“根”指根本、开始,即四肢末端的井穴;“结”指结聚、归结,即头、 胸、腹部。《标幽赋》指出:“更穷四根三结,依标本而刺尤不痊。”这里的“四根三结”意为十二经脉以四肢为“根”,以头、胸、腹三部为“结”。《灵枢•根结》记载了足三阴三阳的根与结。

  • [单选题]曲泽穴的主治不包括
  • 正确答案 :D
  • 遗尿,遗精

  • 解析:曲泽 合穴 定位 肘微屈,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尺侧缘。 主治 ①心痛、心悸、善惊等心系病证;②胃痛、呕血、呕吐等热性胃疾;③暑热病;④肘臂挛痛。 操作 直刺1~1.5寸;或点刺出血。

  • [单选题]针灸治疗肠痈,选取的主要经脉是
  • 正确答案 :D
  • 足阳明、太阴经

  • 解析:肠痈 【病因病机】 多因暴饮暴食,或恣食生冷不洁之物,致肠胃痞塞;或过食油腻辛辣,湿热内蕴肠间;或暴食后急迫奔走或腹部用力过度,肠络受损,瘀阻不通。以上原因皆可引起肠腑局部气血凝滞,郁而化热,积热不散,腐肉成痈。本病病位在大肠,病机不外气滞、血瘀、湿阻、热腐,基本病机为肠腑气蕴,热盛肉腐。 【辨证】 主症 转移性右下腹疼痛,疼痛呈持续性,阵发性加剧。 【治疗】 1.基本治疗 治法 清泻湿热,通调腑气。以足阳明胃经穴为主。 主穴 天枢 阿是穴 阑尾 上巨虚 配穴 发热加曲池;呕吐加内关;便秘加腹结。 操作 诸穴均用毫针刺法。留针30~60分钟,每日针2次。 2.其他治疗 (1)电针法 选取右天枢、右阑尾穴,电针刺激,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每次3060分钟,每日2次。 (2)耳针法 选取阑尾、神门,中强刺激,每次留针30~60分钟,每日2次。

  • [单选题]最早记载"九针"的著作是( )
  • 正确答案 :A
  • 《黄帝内经》


  • [单选题]下列各组腧穴中,均在督脉与阳维脉交会处的腧穴是( )
  • 正确答案 :D
  • 风府、哑门


  • [单选题]下列经脉中,循行不经过心的是( )
  • 正确答案 :C
  • 足少阳经脉


  •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考试布丁
    推荐科目: 消化内科学(中级)[代码:306] 肾内科学(中级)[代码:307] 肿瘤外科学(中级)[代码:342] 放射医学(中级)[代码:344] 康复医学(中级)[代码:348] 口腔修复学(中级)[代码:356] 重症医学(中级)[代码:359] 疾病控制(中级)[代码:361] 公共卫生(中级)[代码:362] 中医皮肤与性病学(中级)[代码:339]
    @2019-2025 布丁学网 www.51ksbd.net 蜀ICP备20012290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