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C
45°
题目:拟在天津市河西区建造一座7层的住宅楼,房屋高度22m,平面和立面均规则,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场地类别为Ⅲ类,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为了保证户内的使用效果,其框架柱全部采用异形柱。在基本振型地震作用下,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为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26%。
查看原题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已知钢筋混凝土矩形截面梁,截面尺寸为b×h=250mm×500mm,C25混凝土,纵筋用HRB335级钢筋,箍筋用HPB300级钢筋,a[XBzs.gif]=35mm。
题中,此梁最后箍筋配筋最接近于( )。
2Φ8@150
[单选题]某12层办公楼,房屋高度为46m,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一剪力墙结构,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均匀且对风荷载不敏感,地面粗糙度B类,所在地区50年重现期的基本风压为0.65kN/m2,拟采用两种平面方案如图25-28(Z)所示。假定,在如图所示的风作用方向,两种结构方案在高度z处的风振系数β[XBzz.gif]相同。
[JZ634_135_1.gif]
当进行方案比较时,估算主体结构在图示风向的顺风向风荷载,试问,方案A与方案B在相同高度处的平均风荷载标准值(kN/m2)之比,最接近于下列何项比值?
提示: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作答。
1.32:1
解析:1.根据《荷规》第8.1.1条,w[XBzk.gif]=β[XBzz.gif]μ[XBzs.gif]μ[XBzz.gif]w0
两个方案中的β[XBzz.gif]、μ[XBzz.gif]、w0都相同,仅μ[XBzs.gif]不同,根据《荷规》表8.3.1第30项,可计算得总体体型系数分别为:
[JZ634_135_2.gif]
[JZ634_135_3.gif]
w[XBzkza.gif]:w[XBzkzb.gif]=μ[XBzsza.gif]:μ[XBzszb.gif]=1.19:0.9≈1.32:1,故选D。
【命题思路】
根据考试大纲要求,考生应掌握风荷载取值标准计算方法。本题主要考查风荷载标准值计算有关系数的意义,重点理解并应用风荷载的体型系数。
【解题分析】
1.风荷载标准值的计算涉及多个系数,每个系数又具有不同的含义和取值计算方法,对于二级考生,为降低难度和节省答题时间,重点只考查对风荷载体型系数的理解与应用,因此,只要考生对该系数理解准确即可解答本题。
2.风荷载体型系数是指风作用在建筑物表面上所引起的实际压力(或吸力)与来流风的速度压的比值,它描述的是建筑物表面在稳定风压作用下的静态压力的分布规律,主要与建筑物的体型和尺度有关,也与周围环境和地面粗糙度有关。由于它涉及的是关于固体与流体相互作用的流体动力学问题,对于不规则形状的固体,问题尤为复杂,无法给出理论上的结果,一般均应由试验确定。对此,《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与《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均有规定,但有一定的差异,因此,为避免考生答题因选择不同规范带来的解题困难,本题给出了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JB 50009-2012作答的提示。
2.侧向刚度比可近似按《高规》第5.3.7条及E.0.1条规定的楼层等效剪切刚度比计算。
[JZ634_136_2.gif]
根据《高规》第5.3.7条,当地下室顶板处不能作为上部结构整体分析模型的嵌固部位时,嵌固部位下移,至基础顶面处:
[JZ634_136_3.gif],故选C。
【命题思路】
本题借助风荷载作用效应的计算,考查考生对《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中,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时楼层侧向刚度比的理解,即对第5.3.7条的理解,该条规定:“高层建筑结构整体计算中,当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时,地下一层与首层侧向刚度比不宜小于2”。
【解题分析】
1.只要考生对《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5.3.7条正确理解,即不难解答本题。
2.关于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的相关规定,《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5.3.7条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6.1.14条第2款均有规定,但前者规定更为清晰,可操作性更强,本题解答不论依据上述何种规范均不影响。根据题设条件本题地下室与首层等效剪切刚度比不满足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的条件,因此,嵌固部位应下移,本题下移至基础顶面,这是本题的考核重点。
3.由《荷规》式(8.1.1-2),w[XBzk.gif]=β[XBzgzz.gif]μ[XBzszl.gif]μ[XBzz.gif]w0
本工程地面粗糙度类别为B类,由表8.2.1可查得
[JZ634_137_1.gif]
由《荷规》表8.6.1可查得[JZ634_137_2.gif]
根据《荷规》第8.3.3条及8.3.1条可确定该楼迎风面局部体型系数
μ[XBzszl.gif]=1.25×0.8=1.0
则:w[XBzk.gif]=1.558×1.0×1.580×0.65=1.60故选B。
【命题思路】
本题主要考查计算围护结构时,垂直于建筑物表面上的风荷载标准值的基本计算。幕墙作为围护结构在工程设计中经常遇到,但其设计及施工往往由幕墙专业单位来完成,注册结构工程师应该掌握垂直作用于其表面风荷载标准值的计算。
【解题分析】
1.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表8.2.1查得风压高度变化系数μ[XBzz.gif],以及表8.6.1查得阵风系数β[XBzgzz.gif]。
2.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第8.3.3条第3款幕墙等围护构件的局部体型系数μ[XBzszl.gif]应按第8.3.1条规定体型系数的1.25倍取值,这是本题的主要考点,不少考生容易忽视,从而在查表结果完全正确的情况下往往误选答案A。
3.计算围护结构时,基本风压w0取50年重现期的风压。
4.由《荷规》第8.2.2条,
[JZ634_137_4.gif],k=1.4,tanα=0.40>0.3,取tanα=0.3
[JZ634_137_5.gif]
地面粗糙度类别为B类,由《荷规》表8.2.1查得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JZ634_137_6.gif]
考虑地形条件系数后的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则为:
μ[XBzz.gif]=1.58×1.505=2.38,故选B。
【命题思路】
本题主要考查山区建筑,地形条件对风压高度变化系数的影响。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第8.2.2条,对于山区的建筑,风压高度变化系数除可按平坦地面的粗糙度类别由表8.2.1确定外,还应考虑地形条件的修正。
【解题分析】
1.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第8.2.2条第1款式(8.2.2)确定山峰顶部的修正系数η[XBB.gif];
2.由《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表8.2.1查得风压高度变化系数μ[XBzz.gif],将其乘以修正系数η[XBB.gif]即可解答本题。
[单选题]某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截面高度为3900mm,截面宽度为300mm,计算跨度为60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不考虑抗震。梁的水平和竖向分布筋配置符合规范要求。试问,此梁要求不出现斜裂缝时,中间支座截面对应于标准组合的抗剪承载力(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提示:结构安全等级二级。
1120
解析:梁计算跨度l0=6000mm,梁截面高度h=3900mm
按《混规》附录G.0.2,[JZ634_164_1.gif]
支座截面a[XBzs.gif]=0.2h=0.2×3900=780mm,h0=h-a[XBzs.gif]=3120mm
要求不出现斜裂缝,按《混规》附录式(G.0.5):
V[XBzk.gif]≤0.5f[XBztzk.gif]bh0=0.5×2.39×300×3120=1118.5kN
【命题思路】
钢筋混凝土深受弯构件与普通钢筋混凝土梁有很大的区别。本题考查考生对深受弯构件的抗剪计算的掌握程度。
【解题分析】
1.首先应判断跨高比,因为其决定了受弯构件的应力分布。不同跨高比的受弯构件,规范提供的受弯、受剪承载力公式均不同。
2.按规范规定,跨高比≤2的受弯构件,跨中截面的a[XBzs.gif]=0.1h。如果按此计算,则h0=h-a[XBzs.gif]=3510mm,V[XBzk.gif]≤0.5f[XBztzk.gif]bh0=0.5×2.39×300×3510=1258.3kN,即得错误答案B。
3.实际上,规范的“支座截面”,是指连续受弯构件的中间支座截面。对于本题的连续受弯构件,进行中间支座受剪承载力计算时,应取支座截面的a[XBzs.gif]=0.2h。
4.也有考生按照普通钢筋混凝土梁取a[XBzs.gif]=20+20/2=30mm,则
h0=h-a[XBzs.gif]=3900-30=3870mm
代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式(G.0.5)
V[XBzk.gif]≤0.5f[XBztzk.gif]bh0=0.5×2.39×300×3870=1387.4kN,即得错误答案C。
[多选题]梁进行正截面配筋设计时,需要先确定αs,然后才能得到‰进行下面的计算,αs到底怎么确定呀?各种算例中有时候用45mm,有时候用40mm,还有用65mm的。
[多选题]《混凝土规范》6.1.9条所说的"预应力传递长度l[tr.gif]"和6.1.10条所说的"预应力钢筋的锚固长度la"有何区别?
[单选题]钢筋混凝土T形截面构件如下图所示,b=250mm,h=500mm,b [XBzf.gif]′=400mm,h[XBzf.gif]′=15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纵筋采用HRB335钢筋,箍筋采用HPB300钢筋。受扭纵筋与箍筋的配筋强度比值为ζ=1.2,A[XBcor.gif]=90000mm2。
[LXL20160121_64_2.gif]
若构件承受的扭矩设计值T=15kN·m,剪力设计值V=80kN,弯矩设计值M=15kN·m,则截面上翼缘分配的扭矩T [XBzf.gif]最接近于( )kN·m。
1.72
解析:1.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表4.1.4-1和表4.2.3-1,强度等级为C30的混凝土的强度设计值为:f[XBzc.gif]=14.3N/2,f[XBzt.gif]=1.43N/2;纵筋强度的强度设计值为:f[XBzy.gif]=300N/2, E[XBzs.gif]=2.0×105N/2。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第6.4.3条第2款,腹板的受扭塑性抵抗矩:Wt的计算如下:
[LXL20160204_1_72.gif];
受压翼缘的受扭塑性抵抗矩:W[XBtf.gif]=h [SB′XBf.gif]2×(b [SB′XBf.gif]-b)/2=1502×(400-250)×1/2=1687500mm3;则截面的总受扭塑性抵抗矩:W[XBzt.gif]=W[XBtw.gif]+W [XBtf.gif]=13020833+1687500=14708333mm3;根据第6.4.5条,腹板和翼缘扭矩的分配为:T[XBzw.gif]=W[XBtw.gif]×T/W[XBzt.gif]=13020833×15/14708333=13.279kN·m;T[XBzf.gif]=W [XBtf.gif]×T/W[XBzt.gif]=1687500×15/14708333=1.721kN·m。
2.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当符合下列条件时,可仅按受弯构件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进行计算:①V≤0.35f[XBzt.gif]bh0=0.35×1.43×250×465=58.2kN;②T≤0.175f[XBtw.gif][XBzt.gif]=0.175×1.43×14800000=3.70kN·m。
3.对于腹板,考虑其承受扭矩和全部剪力,按剪扭构件考虑,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公式4.8-2,剪扭构件混凝土受扭承载力降低系数β[XBzt.gif]为:[LXL20160204_1_73.gif]
则取β[XBzt.gif]=1.0。即剪扭构件的受剪承载力为:V≤(1.5-β[XBzt.gif])0.7f[XBzt.gif]bh0+1.25f[XBzy.gif]vA[XBsv.gif]h0/s;故抗剪箍筋面积为:
[LXL20160204_1_74.gif]
=[80000-(1.5-1.0)×0.7×1.43×250×465]×100/1.25/210/465=182
4.箍筋最小配筋率为:
[LXL20160204_1_75.gif]=0.28 ;[LXL20160204_1_76.gif]=0.28×1.43/210=0.19%;
受扭纵筋最小配筋率为:[LXL20160204_1_77.gif];
则受压翼缘箍筋最小配筋面积为:
[LXL20160204_1_78.gif]
=0.19%×(400-250)×150=42.752;
受压翼缘受扭纵筋最小配筋面积为:A[XBzs.gif]tlf,min=ρ[XBtl.gif],min×h [SB′XBf.gif]×(b [SB′XBf.gif]-b)=0.26%×150×(400-250)=58.52。
[单选题]某16层办公楼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层高均为4m,平面对称,结构布置均匀规则,质量和侧向刚度沿高度分布均匀,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建筑场地类别为Ⅲ类。考虑折减后的结构自振周期为T1=1.2s。各楼层的重力荷载代表值G[XBzi.gif]=14000kN,结构的第一振型如图31-33(Z)所示。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地震作用。
[JZ634_221_2.gif]
[JZ634_221_3.gif]
[JZ634_221_1.gif]
试问,第一振型时的基底剪力标准值V10(kN)最接近下列何项数值?
13000
解析:1.根据《抗规》第5.1.4条,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α[XBzmzazx.gif]=0.16;
特征周期T[XBzg.gif]=0.55s;结构自振周期T1=1.2s;
T[XBzg.gif]=0.55s<T1=1.2s<5 T[XBzg.gif]=2.75s,
故地震影响系数为:[JZ634_221_4.gif]
根据《抗规》第5.2.2条,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振型参与系数为:
[JZ634_221_5.gif]
由结构第一振型i质点的水平地震作用计算公式:
[JZ634_221_6.gif]
得基底剪力为:
[JZ634_221_7.gif]
故B最接近
【命题思路】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水平地震作用的了解程度。
【解题分析】
1.鉴于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水平地震作用方法的理解,为减小计算量,一方面,只计算第一振型的基底剪力;另一方面,振型参与系数计算所需参数直接给出。
2.只要熟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中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水平地震作用的方法,不难找出正确答案。
2.基底弯矩:
[JZ634_222_1.gif]
故A最接近
【命题思路】
本题主要考查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水平地震作用的基底弯矩。
【解题分析】
目前,所有地震作用计算均由软件完成,相对地,用手工计算地震作用的机会较少,本题主要使考生理解水平地震作用对结构基底(嵌固端)产生的弯矩的计算方法。
3.根据《抗规》第5.2.2条第2款,三个振型组合产生的基底剪力标准值V[XBEzk.gif]为:
[JZ634_222_2.gif]
故A最接近
【命题思路】
本题主要考查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确定各振型水平地震作用效应组合的方法。
【解题分析】
随机振动理论分析表明,当结构体系振型密集、两个振型的周期接近时,振型之间耦联明显。在阻尼比为5%时,当相邻振型的周期比为0.85时,耦联系数大约为0.27,采用平方和开方组合SRSS方法进行振型组合的误差不大,可以采用,否则,宜采用完全方根组合CQC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