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选题]《素问·灵兰秘典论》言膻中的主要功能有
  • 正确答案 :C
  • 代君行令

  • 解析:代君行令。

  • [单选题]《素问·六节藏象论》提出的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皆与季节相通的是
  • 正确答案 :C
  • 长夏


  • [单选题]不属于太阴脏虚寒证的症状是
  • 正确答案 :A
  • 胸下结硬


  • [单选题]胸痹基本治法是
  • 正确答案 :C
  • 宣痹通阳

  • 解析:胸痹病机 原文:师曰: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 病因病机:阳微指寸脉微;阴弦指尺脉弦。脉见寸微尺弦,微脉见于寸口,可知上焦的阳气虚衰;弦脉见于尺部,可知下焦的阴寒痰浊壅盛,上虚则阴寒痰浊自下乘之,阻闭胸阳故见胸痹心痛。由于上焦阳虚,水气痰饮等阴邪便乘虚而居于阳位,故导致胸中闭塞,阳气不通,不通则痛,故云“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

  • [单选题]热灼营阴,其口渴的表现是
  • 正确答案 :B
  • 口干反不甚渴饮


  • [单选题]茯苓与薏苡仁的共同功效是
  • 正确答案 :E
  • 利水渗湿,健脾

  • 解析:茯苓   性能:甘、淡,平、归心、脾、肾经。   功效:利水渗湿,健脾,宁心。   应用:   1.水肿。   2.痰饮。   3.脾虚泄泻。   4.心悸,失眠。2013   薏苡仁   性能:甘、淡,凉。归脾、胃、肺经。   功效:利水渗湿,健脾,除痹,清热排脓。   应用:   1.水肿,小便不利,脚气。   2.脾虚泄泻。尤宜治脾虚湿盛之泄泻。   3.湿痹拘挛。   4.肺痈,肠痈。2013   用法用量:煎服。清利湿热宜生用,健脾止泻宜炒用。

  • [单选题]半夏泻心汤适用于
  • 正确答案 :B
  • 脾胃虚弱,寒热错杂,症见心下痞满,但满不痛,呕吐下利者

  • 解析:半夏泻心汤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 本方所治之痞,原系小柴胡汤证误下,损伤中阳,少阳邪热乘虚内陷,以致寒热错杂所致。治宜寒热平调,消痞散结。方中半夏散结消痞,和胃降逆,干姜温中散寒,助半夏温胃消痞。黄连黄芩泻热开痞,人参、大枣、甘草健脾益气,炙甘草调和诸药,七味相合,使寒热得除,气机得畅。 生姜泻心汤即半夏泻心汤减干姜二两,加生姜四两而成,意在和胃而降逆,宣散水气而消痞满,配合辛开苦降、补益脾胃之品,适于水热互结于中焦,脾胃升降失常之痞证。甘草泻心汤即半夏泻心汤加重炙甘草用量,重在调中补虚,适于胃气虚弱,寒热错杂之痞证。

  • [单选题]炙甘草汤的功用是
  • 正确答案 :A
  • 益气滋阴,通阳复脉

  • 解析:炙甘草汤的组方原理及其与生脉散的鉴别应用 本方主治.阴血不足,阳气虚弱证。脉结代,心动悸,虚劳肺症。治宜益气滋阴,通阳复脉。 方中炙甘草益气化阳,生血化阴,善治气血阴阳俱虚。人参、大枣益气,助炙甘草补气。桂枝、生姜温阳,助炙甘草益气化阳补阳。阿胶、生地养血,助炙甘草生血补血。麻仁、麦门冬滋阴,使炙甘草益气能化阴补阴。清酒温通气血,通达经气,和畅血脉,兼制滋药补而不腻。  炙甘草汤与生脉散均有补肺气、养肺阴之功,可治疗肺气阴两虚之久咳不已。但炙甘草汤益气养阴作用较强,敛肺止咳之力不足,重在治本,偏于温补;而生脉散益气养阴之力虽不及本方,但伍用收敛之五味子,故止咳之功较著,偏于清补。

  • [单选题]情绪由哪个要素相互作用而形成
  • 正确答案 :E
  • 情景、认知、生理变化

  • 解析:情感,认知,生理变化

  • [单选题]与申脉穴内外相对的穴位是
  • 正确答案 :B
  • 照海

  • 解析:照海 八脉交会穴(通于阴跷脉) 定位 内踝高点正下缘凹陷处。 主治 ①失眠、癫痫等精神、神志疾患;②咽喉干痛、目赤肿痛等五官热性疾患;③月经不调、带下、阴挺等妇科病证;④小便频数,癃闭。 操作 直刺0.5~0.8寸。

  • [单选题]关于外关穴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E
  • 以上都对

  • 解析:外关 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阳维脉) 定位 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正中间。 主治 ①热病;②头痛、目赤肿痛、耳鸣、耳聋等头面五官病证;③瘰疬;④胁肋痛;⑤上肢痿痹不遂。 操作 直刺0.5~1寸。

  • [单选题]清冷渊穴位于肘尖上
  • 正确答案 :C
  • 2寸


  • [单选题]下列哪项不是灸法的作用
  • 正确答案 :B
  • 通腑泻热

  • 解析:灸法的作用 (一)温经散寒 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寒凝血滞、经络痹阻所引起的寒湿痹痛、痛经、经闭、胃脘痛、寒疝腹痛、泄泻、痢疾等。 (二)扶阳固脱 临床上多用于治疗脱证和中气不足、阳气下陷而引起的遗尿、脱肛、阴挺、崩漏、带下、久泻、痰饮等。 (三)消瘀散结 临床常用于治疗气血凝滞之疾,如乳痈初起、瘰疬、瘿瘤等。 (四)防病保健 艾灸有防病保健作用,今人称之为“保健灸”,也就是说无病施灸,可以激发人体的正气,增强抗病的能力,使人精力充沛,长寿不衰。

  • [单选题]"十二刺"首见于( )
  • 正确答案 :B
  • 《黄帝内经》


  • [单选题]患者,女,26岁。非周期性子宫出血,量多、色紫红、质稠。夹有血块,腹痛拒按,舌红苔黄,脉弦数。治疗应首选( )
  • 正确答案 :D
  • 隐白


  • [单选题]治疗肝阳上亢头痛可选用的腧穴是( )
  • 正确答案 :D
  • 太冲


  •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考试布丁
    推荐科目: 全科医学(中级)[代码:301] 内科学(中级)[代码:303] 儿科学(中级)[代码:332] 皮肤与性病学(中级)[代码:338] 肿瘤内科学(中级)[代码:341] 放射医学(中级)[代码:344] 重症医学(中级)[代码:359] 中医肛肠科学(中级)[代码:327] 中医皮肤与性病学(中级)[代码:339] 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中级)[代码:329]
    @2019-2025 布丁学网 www.51ksbd.net 蜀ICP备20012290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