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选题]按新九分法计算烧伤面积躯干和会阴占全身面积的
  • 正确答案 :B
  • 27%

  • 解析:5ml×Ⅱ度、Ⅲ度烧伤面积(%)×体重(kg)+基础水分量2000~3000ml。该患者为特重度烧伤,补液晶、胶比应为1:1,计算公式为(27+46)×50×1.5=5475ml,按晶胶比1:1,即应补胶体液2700ml。

  • [单选题]主要药理作用是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的药物是
  • 正确答案 :E
  • 硝酸异山梨酯

  • 解析:氯沙坦属于ARB类,卡托普利属ACEI类,均主要作用于外周小动脉,扩张冠状动脉的作用不显著。美托洛尔属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绞痛主要是通过降低心肌耗氧量、减慢心室率、减少心脏氧耗,不直接扩张冠状动脉。阿司匹林为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硝酸异山梨酯为硝酸酯类药物,对冠状动脉有较强的扩张作用,可明显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流量。

  • [单选题]构成传染过程的必须具备因素是
  • 正确答案 :A
  • 病原体、人体和他们所处的环境

  • 解析:这是一道记忆、理解题。考核学生对传染过程的必备因素的认识。预测错误率较高。常见错误:①选答"B","病人、污染物和外界环境"不是构成传染过程的必备因素,因为人体同病原体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才叫传染。应复习传染的概念;②选答"D","微生物媒介与宿主"是传染病流行过程的条件,并不是构成传染过程的必须具备因素;③选答"E","传染源、传播途径与易感人群"是传染病的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并不是构成传染过程的必须具备因素。要点在传染过程中,病原体是变化的条件,人体是变化的根据,病原体要通过人体起作用,至于环境因素,不仅可以改变病原生物的生存条件,而且可以引起它们遗传性质的改变,使之丧失或获得新的对人体的致病能力,因此构成传染过程的必须具备因素是病原体、人体和他们所处的环境。

  • [单选题]病原体侵入人体后首先遭到哪种非特异性免疫因素的作用
  • 正确答案 :C
  • 吞噬细胞

  • 解析:这是一道记忆、理解题。考学生对传染病感染过程中的免疫应答的认识。预测错误率较高。常见错误:选答"A"、"B"、"D"、"E",这主要是对免疫应答的过程理解不熟悉,在非特异性免疫过程中不牵涉对抗原的识别和二次免疫应答的增强,会首先遭到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体液因子能直接或通过免疫调节作用而清除病原体。要点在非特异性免疫过程中不牵涉对抗原的识别和二次免疫应答的增强,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会首先遭到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推荐科目: 北京住院医师规培(医院药师) 北京住院医师规培(全科医学) 北京住院医师规培(公共卫生学) 北京住院医师规培(口腔全科) 北京住院医师规培(口腔颌面外科) 北京住院医师规培(口腔修复科) 北京住院医师规培(中医外科) 北京住院医师规培(中医妇科) 北京住院医师规培(中医全科) 北京住院医师规培(放射科)
    @2019-2025 布丁学网 www.51ksbd.net 蜀ICP备20012290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