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A
非眚与眚
题目:西周将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区分为( )。
解析:解析:《尚书康诰》:“人有小罪,非眚,乃惟终,自作不典,式尔,有厥罪小,乃不可不杀。及有大罪,非终,及惟眚灾,适尔,既道极厥辜,时乃不可杀。”根据这条规定,“眚”和“非眚”为过失犯罪与故意犯罪。凡属故意犯罪,即使罪行较小,也要从严惩处,如属过失犯罪,虽然罪行比较严重,但却可以从轻给予减刑处治。
查看原题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多选题]下列犯罪中,处绝对死刑的包括( )。
致人重伤的劫持航空器罪
杀害被绑架人的绑架罪
情节特别严重的拐卖妇女,儿童罪
解析:解析:根据《刑法》第232条的规定,情节严重的故意杀人罪,处死刑,无期徒刑和10年以上有期徒刑,排除A;根据《刑法》第121条的规定,致人重伤的劫持航空器罪,处死刑,选择B;根据《刑法》第239条的规定,杀害被绑架人的绑架罪,处死刑,选择C;根据《刑法》第240条的规定,情节特别严重的拐卖妇女,儿童罪,处死刑,选择D。本题实际上主要考查的是刑法分则中的具体规定,由于其涉及到法定刑的概念,因此,放在本章。该题具有一定的难度,出此题的目的在于提醒考生在复习时必须勤于总结,善于总结。
[单选题]乙女听说甲男能将10元变成100元,便将家里的2000元现金交给甲,让甲当场将2000元变成2万元。甲用红纸包着2000元钱,随后“变”来“变”去,趁机调换了红纸包,然后将调换过的红纸包交给乙,让乙2小时后再打开看。乙2小时后打开,发现红纸包内是餐巾纸。甲的行为构成何罪?( )
盗窃罪
解析:解析:诈骗罪的本质特征“骗”由于行为人虚构事实、隐瞒真相致使财物所有人、保管人或持有人产生错误认识而“自愿”交付财物或处分财产;本案中乙女并没有将自己的钱处分给甲男,该钱是甲男趁乙女不注意采取调包措施得到的,性质是秘密窃取,因此构成盗窃罪。
[单选题]居民委员会向( )负责并报告工作。
居民会议
解析:解析:居民委员会向居民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
[单选题]元律规定重大案件不得夜审。这一观点是正确的。 ( )
错误
解析:解析:元律规定的是,除了重大案件以外,不得夜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