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孟子日:“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这句话所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
正确答案 :C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解析:“用”与“不用”可以导致出现“路”和“茅塞”的两种不同状态;体现的是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单选题]王某户籍所在地为吉林省,因病到北京医治已经2年,根据我国民事法律的规定( )。
正确答案 :A
吉林为王某的住所
解析:本题考查自然人的住所的认定。《民法通则》第15条规定:“公民以他的户籍所在地的居住地为住所,经常居住地与住所不一致的,经常居住地视为住所。”最高人民法院《民法通则意见》第9条规定:“公民离开住所地最后连续居住1年以上的地方,为经常居住地。但是住院治疗的除外。”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A。
[单选题]下列哪项不是民法的渊源?( )
正确答案 :C
省政府文件
解析:我国民法的渊源主要是指国家有关机关在其职权范围内制定的有关民事的规范性文件,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法律;(2)法规;(3)规章;(4)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5)国家政策和习惯。故选C。
[单选题]赵某乘一女工深夜行走至无人处时,大喝一声“放下包”,该女工听到喊声,扔包便跑,赵某的行为构成( )。
正确答案 :A
抢劫罪
解析:构成抢劫罪,因为在深夜无人处对一单身女工大喝已经对其人身安全形成了实质的威胁。所以应定抢劫罪。
[单选题]法律格言说:“紧急时无法律。”关于这旬格言涵义的阐释,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正确答案 :B
人们在紧急状态下采取紧急避险行为可以不受法律处罚
解析:B本题考查法律的局限性。选项A错误。任何时候都存在法律。选项B正确。紧急避险行为是法定的免责事由。选项C错误。紧急状态的存在是由法律明确规定的。选项D错误。法律不是以紧急状态而是以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作为产生和发展的根本条件的。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