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A
延迟性溶血反应
题目:
男性,62岁,胆囊切除手术术中输血200ml,术后第11天无明显诱因体温升高至38.6℃,血压95/55mmHg,查体见皮肤、巩膜黄染,化验检查发现贫血和血红蛋白尿111。
查看原题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松质骨在移植后的哪一时期发生再血管化
1周
解析:骨移植后,受植床的血管5~7日开始侵入移植骨。
[单选题]下列不需要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手术是
甲状腺腺瘤行甲状腺腺瘤切除术
[单选题]脓血症与败血症、毒血症最主要鉴别要点是
转移性脓肿
解析:败血症是指细菌侵入血液循环,持续存在,迅速繁殖,产生大量毒素,引起严重的全身症状者。脓血症是指局部化脓性病灶的细菌栓子或脱落的感染血栓,间歇的进入血液循环,并在身体各处的组织或器官内发生转移性脓肿者。二者多发生于严重创伤后的感染和各种化脓性感染如大面积烧伤感染、痈、胆系感染等。常见致病菌为金葡菌和革兰阴性杆菌,偶为真菌。菌血症和毒血症并不是全身性感染。菌血症是少量致病菌侵入血液循环内,迅即被人体防御系统所清除,不引起或仅引起短暂而轻微的全身反应。实际上,菌血症较常发生,例如在拔牙、扁桃体切除术和尿道器械检查时,即常有细菌进入血液循环内。但细菌留在血内的时间很短,又不产生全身反应,故不易觉察到菌血症的发生。毒血症则是由于大量毒素进入血液循环所致,可引起剧烈的全身反应。毒素可来自病菌、严重损伤或感染后组织破坏分解的产物;致病菌留居在局部感染灶处,并不侵入血液循环。脓血症与败血症、毒血症最主要鉴别要点是转移性脓肿。故答案应选C。
[单选题]患者,男性,55岁。因阑尾炎行阑尾切除后病理证实为阑尾尖端类癌(直径0.8cm)。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阑尾类癌最常见的部位是阑尾根部,容易阻塞阑尾腔而发生阑尾炎
解析:阑尾类癌一般无类癌综合征,病变局限于阑尾本身时行单纯阑尾切除即可。
[单选题]女性,16岁。右大腿下段肿痛2个月。夜间痛加剧,无畏寒发热。查体:右膝上方肿胀,皮温增高,局部皮肤表面静脉怒张,有压痛,膝关节屈伸受限。X线检查显示:右股骨下端溶骨性改变,有Codman三角。诊断应考虑
骨肉瘤
解析:X线片右股骨下端溶骨性改变,有Codman三角;夜间痛,右膝上方肿胀,皮温增高;局部皮肤表面静脉怒张,有压痛,膝关节屈伸受限。以上四点支持骨肉瘤的诊断。
[单选题]按照《母婴保健法》规定,属于婚前医学检查的疾病有
指定传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