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B
100
题目:某建筑为两层框架结构,设一层地下室,结构荷载均匀对称,采用筏板基础,筏板沿建筑物外边挑出1m,筏板基础总尺寸为20m×20m,结构完工后,进行大面积景观堆土施工,堆土平均厚度2.5m。典型房屋基础剖面及地质情况见图9-13(Z)。
[JZ634_124_1.gif]
解析:1.根据《地规》第5.2.5条,M[XBzb.gif]=0.51,M[XBzd.gif]=3.06
[JZ634_124_2.gif]
《抗规》表4.2.3,ξ[XBza.gif]=1.1
f[XBzaE.gif]=ξ[XBza.gif]f[XBza.gif]=1.1×91.8=101kPa
【命题思路】
根据考试大纲要求,考生应掌握地基承载力的确定方法。本题主要考查以下几个内容:
1.根据持力层土的抗剪强度指标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2.天然地基基础抗震验算时,地基抗震承载力取值方法。
【解题分析】
1.地基承载力系数的取值应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第5.2.5条表5.2.5确定。
2.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第5.2.4条规定,基础埋置深度一般自填土地面标高算起,但填土在上部结构施工后完成时,应从天然地面标高算起。
3.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第5.2.4条规定,当基础底面宽度大于6m时按6m取值。
4.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表4.2.3,地基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ξ[XBza.gif]=1.1。
2.根据《地规》第5.2.4条,第5.2.7条,f[XBzazz.gif]=f[XBzazk.gif]+η[XBzd.gif]γ[XBzm.gif](d-0.5)
f[XBzazk.gif]=50kPa;淤泥质粉质黏土,查表5.2.4,η[XBzd.gif]=1.0
自天然地面标高算起,d=3m;
[JZ634_125_1.gif]
【命题思路】
根据考试大纲要求,考生应掌握地基承载力的确定方法。本题主要考查以下几个内容:
1.根据持力层土体性质确定承载力修正系数。
2.根据基础形式、场地特点确定埋置深度。
【解题分析】
1.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的取值应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第5.2.4条确定。
2.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第5.2.4条规定,基础埋置深度一般自填土地面标高算起,但填土在上部结构施工后完成时,应从天然地面标高算起。
3.根据《地规》第5.3.5条,
p[XB0.gif]=p-p[XBzz.gif]=50-(18×0.5+8×0.5+8.5×1)=28.5kPa
【命题思路】
根据考试大纲要求,考生应掌握地基的变形特征及其计算方法。本题主要考查用于变形计算时基底附加压力确定方法。
【解题分析】
本题只要基本概念清晰,从题目中正确读取基底以上土重度及地下水位标高计算即可得到正确答案。
4.根据《地规》第5.3.5条,
[JZ634_126_4.gif]
【命题思路】
根据考试大纲要求,考生应掌握地基的变形特征及其计算方法。本题主要考查变形计算。
【解题分析】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第5.3.5条规定,从题目中正确读取参数计算即可得到正确答案。
5.根据《地规》第5.3.8条,z[XBzn.gif]=b(2.5-0.41nb)=20×(2.5-0.4×1n20)=26m
【命题思路】
根据考试大纲要求,考生应掌握地基的变形特征及其计算方法。本题主要考查变形简化计算方法中计算深度的确定。
【解题分析】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第5.3.8条规定,从题目中正确读取参数计算即可得到正确答案。
查看原题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墙、柱高厚比系指墙、柱H0与墙厚或矩形柱边长h之比
解析:根据《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3—2011)第5.1.2条,高厚比应为:矩形截面,β=γβH0/h;T形截面,β=γβH0/h[XBT.gif]。h指墙厚,对矩形柱指偏心方向边长,对轴压柱指较小边长。A项未区分矩形和T形截面,未指出h取值的确切含义,特别是没有指出轴压柱要取短边。根据该规范第5.1.1条,N≤φf[XBA.gif],φ是高厚比β(此时要考虑砌体材料类别的修正系数γβ)和偏心距e对受压承载力影响系数,故高厚比与墙、柱承载力计算有关。该规范规定,用验算墙柱高厚比的方法对受压构件进行稳定验算,这是保证砌体结构在施工阶段和使用阶段稳定性的重要构造措施。墙、柱高厚比验算是砌体结构房屋静力计算方案确定后首先要进行的重要内容。高厚比不满足,墙柱的静力计算和承载力计算均无从谈起。
[单选题]某15层框架-剪力墙结构,其平立面示意如图25-29(Z)所示,质量和刚度沿竖向分布均匀,对风荷载不敏感,房屋高度58m,首层层高5m,二~五层层高4.5m,其余各层层高均为3.5m,该房屋属丙类建筑,所在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Ⅲ类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假定,该结构对应于X向地震作用标准值的底部总剪力V0=4250kN,相应未经调整的各层框架部分所承担的地震总剪力中的最大值为620kN。试问,抗震设计时,X向地震作用下,相应的底层框架部分承担的地震总剪力(kN)为下列何项数值时符合有关规范、规程的最低要求?
850
[单选题]某无梁楼盖柱网尺寸为6m×6m,柱截面尺寸为450mm×450mm,楼板厚200mm,如下图所示,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箍筋采用HPB300钢,弯起钢筋采用HRB335钢,a[XBzs.gif]=20mm。
[LXL20160121_41_1.gif]
设板上承受均布荷载标准值为恒荷载q1=20kN/m2(包括自重),活荷载q2=3kN/m2,则无梁楼板承受的集中反力F1最接近于( )kN。
996.7
解析:1.有效高度为:h0=h-a[XBzs.gif]=200-20=180mm;楼板所受均布荷载设计值为:q=20×1.2+3×1.4=28.2kN/m2;柱子所受轴力为:N=6×6×28.2=1015.2kN;集中反力设计值为:F[XBI.gif]=N-(0.45+2×0.18)2×28.2=996.7kN。
2.距柱周边h0/2处的周长:u[XBzm.gif]=4×(450+180)=2520㎜;由于柱的截面尺寸为正方形,因此β[XBzs.gif]=2,相应地求得η1=1.0;由于柱为中柱,因此a[XBzs.gif]=40㎜,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第6.3.3条,为截面高度影响系数:当[LXL20160203_1_61.gif]时,取=1.0;影响系数为:[LXL20160203_1_62.gif];
因η1<η2,故取η=η1=1.0,根据式(6.5.5-1)有:
[LXL20160203_1_63.gif]。
3.各参数取值同上题:u[XBzm.gif]=4×(450+180)=2520㎜;η=1.0;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式(6.5.3-2),箍筋总面积:
[LXL20160203_1_64.gif]。
4.u[XBzm.gif]及η的计算同上题。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式(6.5.3-2),弯起钢筋总面积:
[LXL20160203_1_65.gif];
冲切破坏锥体每一侧的弯起钢筋面积为A[XBzs.gif]b[XBzu.gif]/4=802/4=2002,根据第9.1.11条,每一侧采用3φ12,A[XBzs.gif]=3392。
[单选题]如下图所示,Q235钢焊接工字形截面压弯构件,翼缘为火焰切割边,承受的轴线压力设计值N=850kN,构件一端承受M=490kN·m的弯矩(设计值),另一端弯矩为零。构件两端铰接,并在三分点处各有一侧向支承点。截面几何特性:A=151.2cm2,Wx=3400cm3,ix=29.69cm,i[XBzy.gif]=4.55cm。
[LXL20160204_1_209.gif]
该压弯构件在弯矩作用平面内稳定计算应力为( )N/mm2。
152.6
[多选题]4.如何正确理解《砌体规范》4.2.5条第4款?
[单选题]关于钢筋混凝土构件的以下3种说法:
Ⅰ.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公式两侧均为设计值;
Ⅱ.裂缝宽度计算时,荷载组合的效应为准永久值,而不是设计值;
Ⅲ.非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最大挠度按荷载准永久组合,并考虑荷载长期作用的影响进行计算。
试问,针对上述说法正确性的判断,下列何项正确?
Ⅰ、Ⅲ正确,Ⅱ错误
解析:由《混规》第6.6.1条,公式左侧为效应设计值,右侧为抗力设计值,因此,均为设计值。Ⅰ正确。
由《混规》第3.4.2条,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中,左侧为效应设计值。Ⅱ错误。
由《混规》第3.4.3条,Ⅲ正确。
【命题思路】
本题考查考生对荷载、荷载组合、荷载效应等知识的掌握。
【解题分析】
1.钢筋混凝土构件,承载力极限状态计算时,等式左边的内力和右边的抗力均为设计值。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时,荷载组合的效应也为设计值,过去习惯上称为标准值,是针对荷载而言的。
2.考生如果不熟悉规范,想当然地到《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第7.1节、7.2节中去找答案,将浪费很多时间。这从一个侧面说明,考生备考时应全面复习(如果考生熟悉《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 50068-2001也能作出正确的判断)。
[单选题]某厂房侧跨采用单坡倒梯形钢屋架,跨度30m,柱距12m。屋架与柱顶铰结,屋面采用金属压型钢板、高频焊接薄壁H型钢檩条。屋架上下弦杆与腹杆间以节点板连接(中间节点板厚t=10mm)并均采用双角钢组合截面。屋架几何尺寸及部分杆件内力设计值如下图所示。屋架钢材全部采用Q235-B,焊条采用E43型。[2008年真题]
[LXL20160204_1_217.gif]
腹杆BH,其几何长度l=3806mm,采用等边双方钢(┗100×6)组合截面,截面积A=2390mm2,截面绕非对称轴的回转半径ix=31mm。试问,按稳定性验算时该杆在桁架平面内的允许承载力设计值[N](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290
[单选题]钢筋混凝土简支矩形截面梁尺寸为250mm×5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梁受拉区配置3[LXL20160121_2_1.gif]20的钢筋(A l[XBzs.gif]=941mm2),混凝土保护层c=25mm,承受均布荷载,梁的计算跨度l0=6m。
若已知梁的短期效应刚度B[XBzs.gif]=29732.14kN·m2,按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计算的跨中弯矩值Mk=90kN·m,按荷载效应的准永久组合计算的跨中弯矩值M[XBzq.gif]=50kN·m,梁受压区配有218的钢筋,则跨中挠度最接近于( )mm。
16.3
[单选题]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区,多层砖砌体房屋与底层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抗震墙厚度均为240mm,下列哪一项说法是正确的?
除底层外,其他层房屋抗震横墙最大间距要求,两者是相同的
解析: 根据《抗规》第7.1.3条,A错误;
根据《抗规》第7.1.5条,B错误;
根据《抗规》第7.1.5条,C正确;
根据《抗规》第7.1.2条,D错误。
【命题思路】
本题考查6度设防区多层砖砌体房屋与底层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的构造要求。
【解题分析】
1.本题是一道概念题,要考虑抗震,应该采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相关规定作答。
2.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7.1.3条,
A是错误的说法;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7.1.5条,
B的描述是错误的;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7.1.2条,
D的说法也是错误的;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7.1.5条,
C是正确的说法,故正确答案为C。
3.本题主要考察对《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7章的熟悉程度,各条文在规范中均有提及,对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构造要求应有一定程度的了解。